导图社区 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科学史
这是一个关于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 科学史的思维导图,随着量子力学的兴起,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更加深入。波尔提出了电子云模型,解释了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中的概率分布。现代原子理论还涉及到了原子核的组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以及原子间的相互作用等多个方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原子结构 和 波粒二象性
黑体辐射
黑体辐射实验规律
科学史
1896 维恩 短波区相似
1900 瑞利-金斯 长波区相似
1900.10 普朗克
普朗克假设
能量子
ε=hv
普朗克常量 h
h=6.63×10⁻³⁴J•s
量子化,分立的
光电效应
发现
1887 赫兹
勒纳德(德) J.J汤姆孙
实验证实
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
光子
光电效应方程
Eₖ=hv-W₀
1907 密立根 精湛的测量
验证了爱因斯坦光电方程的正确性
康普顿效应
1918-1922 康普顿 吴有训
光子不仅具有能量还具有动量
p=h/λ
实验规律
存在截止频率
存在饱和电流
存在遏止电压
瞬时性
理论发展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理论
光的波粒二象性
原子核式模型
电子的发现
J.J汤姆孙
阴极射线
发现电子
电荷测量
密立根 油滴实验
e=1.6×10⁻¹⁹C
电荷量子化
(误)1898 J.J汤姆孙
西瓜模型/枣糕模型
正电荷均匀分布,电子镶嵌其中
驳
1903 勒纳德
电子容易穿透原子
1909 卢瑟福
α粒子散射实验
现象
绝大多数 按原本方向
少数 发生大角度偏转
解释
占原子质量绝大部分的带正电的物质集中在很小的空间范围
1911 卢瑟福
核式结构模型
氢原子光谱和原子模型
光谱
每种原子具有特征谱线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巴耳末系
玻尔原子理论基本假设
轨道量子化
粒子的波动性和量子力学的建立
德布罗意 物质波
v=ε/h
λ=h/p
电子的德布罗意物质波
戴维森和G.P汤姆孙
量子力学的建立
矩阵力学
海森堡和玻恩
波动力学
薛定谔方程
1926 薛定谔和埃卡特
等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