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语文语法知识点(1)
语文语法知识点和文言字词积累,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收藏一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语文语法知识点
词类
名词
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名称的词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变化的词
形容词
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副词
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
代词
代替名词、数词、量词等的词
连词
连接词、短语、句子的词
介词
表示名词、代词等与句中其他词的关系的词
句子成分
主语
句子的主体,通常是名词或代词
谓语
说明主语的动作、状态或特征
宾语
动作的对象,通常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
定语
修饰名词的词或短语
定语顺序:属数动形名
状语
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或短语
状语在前
补语
补充说明动词或形容词的意义
补语在后
修辞手法
比喻
用相似的事物来描绘或说明另一事物
拟人
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
排比
并列几个结构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对偶
两个句子或短语在字数、结构、意义上相对应
夸张
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设问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但不期待回答
借代
用与某事物相关联的另一事物来代替它
反复
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以加强语气
对比
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比拟
拟人、拟物
≠拟人+比喻
通感
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视嗅味触听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
短语
主谓短语
主语+谓语
述(动)宾短语
谓语+宾语
连谓短语
谓语 1+谓语 2(谓语 1 先于谓语 2 发生)
偏正短语
定中短语
定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的
状中短语
状语+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地
述补短语
谓语+补语(补语补充说明谓语)
+得
并列短语
同类型并列(词性不限)
乎
adj./叠词+乎
乎+n.=于+n.(没有于表被动)
乎+v. 无实意,表句中停顿
焉
代词:v.+焉
怎么,哪里:焉+v.
语气词
兼词,于之
兼词≠在这里,“于”有多少意思“于之”就有多少意思
于
介词(后+n.)
位于句末:状语后置句
被动句
被动句标志词:见、于、为、为所
常见意思有:在、从、被、比、向、与、和
而
表转折
前后内容相反
表承接
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表并列
词性一致,前后可以互换
表修饰
状语+而+v.
V.+而+v.(同时发生,…着…)
表因果
承接>因果
表假设
而后的事没有发生
表递进
程度的递进
补充:既而,已而,俄而——不久
与
和:作连词(不换);作介词(可互换)
给,赠予
结交,附
赞同,“吾与点也”
殆
表推测:大概,几乎
危险
困乏,疲惫
“怠”,懒惰
表范围,相当于仅仅,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