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老子》详细解释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作,由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李耳)所著。全书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共有81章。《老子》阐述了“道”的哲学理念,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强调道德修养和内省自悟。它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哲学、宗教和文化发展。在现代社会,《老子》的智慧仍具有指导意义,如和谐共处、领导艺术等方面。这部经典著作值得我们细细品读,汲取智慧。
编辑于2024-07-18 20:34:17这是一篇关于第六章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四节 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第三节 维护宪法权威,第二节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的特征和运行。
大一新生的注意事项简洁而关键。首先,合理规划课程和时间,确保充足的学习与复习时间。其次,熟悉学校资源如图书馆、学习中心,充分利用这些设施。参与课外活动和社团,培养兴趣并扩展社交圈。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最后,保持开放心态,积极适应大学生活,勇于尝试新事物。简而言之,大一是需要你探索自我、发展个人能力,并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基础的关键时期。
C语言是一种通用、高效的编程语言,由丹尼斯·里奇于1972年开发。它结合了高级语言的易读性和低级语言的硬件操作能力,广泛应用于系统编程。C语言提供了强大的移植性,可以在多种计算机平台上运行。其简洁紧凑的语法结构、丰富的运算符和多样的数据类型使得C语言在编写系统软件如UNIX操作系统时显得尤为适用。C语言的高效性和灵活性使其成为开发者的首选工具之一。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第六章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四节 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第三节 维护宪法权威,第二节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的特征和运行。
大一新生的注意事项简洁而关键。首先,合理规划课程和时间,确保充足的学习与复习时间。其次,熟悉学校资源如图书馆、学习中心,充分利用这些设施。参与课外活动和社团,培养兴趣并扩展社交圈。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最后,保持开放心态,积极适应大学生活,勇于尝试新事物。简而言之,大一是需要你探索自我、发展个人能力,并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基础的关键时期。
C语言是一种通用、高效的编程语言,由丹尼斯·里奇于1972年开发。它结合了高级语言的易读性和低级语言的硬件操作能力,广泛应用于系统编程。C语言提供了强大的移植性,可以在多种计算机平台上运行。其简洁紧凑的语法结构、丰富的运算符和多样的数据类型使得C语言在编写系统软件如UNIX操作系统时显得尤为适用。C语言的高效性和灵活性使其成为开发者的首选工具之一。
《老子》
十一章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三十根辐条集中到一个毂,有了车轮的空无之处,才有车的作用。和土成泥以制成陶器,有了器皿的空无之处,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以成为屋室,有了门窗的空无之处,才有屋室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以便利,有和无配合起来才能起作用
户:单开门;门:双开门
十二章
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去此。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听觉不敏,丰美的饮食使人味觉失灵,骑马打猎使人心思错乱,稀有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的治理,是充实人的体腹而不眩惑人的耳目,所以要摒弃后者而采取前者
传感器过载
人总是想让外界对自己感官刺激更强烈
不要局限于表面意思,并不是不看不听
不要被别人带节奏
十三章
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受宠若惊,受辱也若惊,看重祸患就像看重自己的身体。什么叫“宠辱”?受宠意味着地位卑下。得宠若惊,失宠也若惊,这就叫“宠辱若惊”。什么叫看重祸患就像看重自身?我之所以有祸患,是因为我有自身,若我把自身置之度外,已经“无身”,我还会有什么祸患?所以,崇尚以自身为天下人的,就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喜爱以自身为天下人的,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没有人可以宠你一辈子,大宠伴随着大辱
外其身而身存,看自己是刍狗
美言不信,信言不美
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十四章
译文:视之而不见,叫做“夷”;听之而不闻,叫做“希”;触之而不得,叫做“微”。这三者无法再追究察问,它们原本就是浑然而为一。这个“一”,它的上面不亮,下面不暗,绵延不绝,不可称名,复归于空无一物。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恍惚。要想在前面迎它,可看不见它的头;要想在后面跟它,可看不见它的后。把握亘古即存的“道”,来驾驭现在的事物。能知道宇宙的原始,这就是“道”的根本原则
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
超越时间概念,永远发挥作用
十五章
原文: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客],涣兮[其]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气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而]新成。
译文:古时候那些善于做“士”的,微妙通达,高深不可测。正因为不可测,所以对他们只能勉强地形容:谨慎啊,就像冬天涉足大河;警觉啊,就像害怕有四邻来攻;庄重啊,就像是做宾客;散淡啊,就像是冰消融;敦厚啊,就像未经雕琢地朴木;旷达啊,就像空阔地山谷;浑厚啊,就像浑浊地流水。谁能够在浊流中让它静下来,渐渐澄清?谁能够在安稳中让它动起来,渐渐茁生?保持这个“道”的人不求盈满,正是因为不盈满,所以能够陈旧了再更新
得道者的模样
未经雕琢的原木是朴,未经染的生丝是素
十六章
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全],(王)[全]乃天,天乃道,没身不殆。
译文:使心灵虚静到极点,坚定地守住这种虚静的状态。万物都在生长,我从中看到它们向本原的复归。万物纷纷芸芸,各自都要复归于它们的”根“。归了根就叫静,这就是复归本性。复归本性叫做”常“,知道了”常“叫做”明“。不知道这个”常",轻举妄动,就会有凶灾。知道了“常”就可以宽容大度,宽容大度就可以公正无私,公正无私就可以周全,周全就符合自然,符合自然就合于“道”,合于“道”就能长久,终身没有危险
静静看着你,观众心态
回归本性
看淡肉身的消失,带来另外一个意义上的永生
十七章
原文: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又不信焉。(悠)[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最理想的执政者,人民仅仅知道有他;其次,亲近而称赞他;再其次,畏惧他;最次,侮辱他。执政者的诚信不足,才有人民对执政者的不信任。谨慎啊,好的执政者不轻易说话。事情成功了,老百姓都说”这是我们自己而然“
最高级的统治者百姓不知道其存在
十八章
原文:大道废,有仁义;(慧)智[慧],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大道荒废了,才有了仁义;智巧出现了,才有了诈伪;六亲不和睦,才有了“孝慈”;国家昏乱,才有了忠臣。
孔子推崇“仁,义,礼”,孟子加上“智”,董仲舒加上“信”
总是推崇这些好的,恰恰说明这是不好了。”戏精“”喊口号“
内用黄老,外施儒道
看透内核
十九章
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译文:弃绝了圣、智,人民可以获利百倍;弃绝了仁、义,人民才可恢复孝慈;弃绝了工巧、货利,盗贼才会消失。把这三者(圣智、仁义、巧利)作为教化的文饰,不足以治理天下,所以要使人有所归属:保持朴素,减少私欲。
别整没用的
道是灵活的,没有道德操作手册
绝学无忧,此处是学一些是非的东西,有为法,前提是得道了
老子承认人有欲望而非佛家禁欲
老子反对的是假孝慈
二十章
原文:(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应诺和呵斥,相差多少?美好与丑恶,相异在哪里?别人所畏惧的,自己也不可以不畏。寥廓啊,世事没有尽头!众人熙熙攘攘,像是参加盛大的筵席,又像是春日里去登高远眺。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深沉而不露声色;浑浑沌沌啊,像是还不会笑得婴儿;疲疲沓沓啊,像是无家可归。众人都心满意得得样子,而我却独自若有所失。我是“愚人”之心啊! 世人都聪明伶俐,惟独我昏昏昧昧;世人都斤斤计较,惟独我稀里糊涂。深沉啊,像是大海;飘渺啊,若无止境。众人都有才可施,惟独我愚笨、粗鄙。我独自与世人不同,而以那滋养万物得“道”为最珍贵。
我淡泊,遗世独立,超凡脱俗
如果现在去模仿那就是东施效颦刻意表现,这样会离道更远
不要去表演,低调做人
二十一章
原文: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今]及(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大德的行止,是完全依循于“道”的。“道”这个东西,恍恍惚惚。恍啊惚啊,其中有“象”;恍啊惚啊,其中有“物”。窈窈冥冥,其中有精微不可见的东西。这种精微的东西是很真实的,是可信验的真实存在。从现在上溯远古,它的名字永不逝去,由此可知万物的本始。我是怎么知道万物本始的情形的?就是从“道”
又开始虚无
二十二章
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委屈才能保全,屈枉才能伸直,低洼才能盈满,破旧才能翻新,少取可以多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圣人守道,为天下人的楷模。不自己炫耀,故而显著;不自以为是,故而彰明;不自夸,故而有功;不自傲,故能长进。正是因为不争,所以天下人没有能和他相争的。古人所说的“委曲方可保全”,难道是空话吗?诚然,委曲的人的确得到了保全
迷茫、纠结和焦虑都是因为贪心,想两头都占,要平衡两边
高祖刘邦例子
二十三章
原文: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少说话,乃符合自然。所以,暴风刮不了一早晨,骤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在刮风下雨呢?是天地。天地所以尚且不能持久,又何况人为呢?因此,从事于”道“的人,行为同于”道“;有“德”的人,行为同于“德”;失“德”的人,行为同于失“德”。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德”德人,其失败不可避免。执政者的诚信不足,才有了人民对执政者德不信任
越是猛烈,越不长久(大量能量消耗)
二十四章
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要掂量“委屈”和想要办的事
译文:踮起脚跟的人不能久站,跨步大的人不能远行,自己炫耀的人反而不显,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明,自夸者无功,自傲者不会有长进。这些从“道”的观点说:都是剩饭,赘瘤。大家都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低调行事低调做人
吾丧我:语出<<庄子 齐物论>>,形容人臻入一种行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境界。 我忘记了自己,处于忘我的至高境界。
永远跨不进同一条河流
二十五章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有个混然存在的东西,它在天地产生之先就已经有了,无声且无形,独立而永存,周行而不止,可以为天下万物之母。我不知它的名称,只能表其字为“道”,勉强起个名叫“大”。大则能往,往则能远,远则能返。所以“道”大,天大,地大,王也大。宇宙间有四大,王是其中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而“道”则是纯任自己而然,自然而然
有人把此章作为第一章
佛学用语: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
道和自然是一回事
第十章
原文:载营魂抱一,能无离乎?砖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以]知乎?开门开阖,能(无)[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以]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承载魂魄而神形合一,能不相离吗?结聚精气以致柔顺,能像婴儿那样吗?清洗玄妙的心境,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不用智巧吗?耳目开合,能受静不乱吗?通达世理,能不有意作为吗?
灵魂拷问
形体精神及软件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