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按照《中外历史纲要上》编写,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们不仅终结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还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民主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改编,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编写,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包含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等。便于预习,考前高效复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背景)
1901年初,清政府进行“清末新政”,从吏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改革
以封建地主阶级自救为宗旨,触碰旧官僚、士族既得利益;满足不了新阶级的社会改革愿望;崇洋媚外
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为辛亥革命准备了组织基础
1894年11月兴中会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民报》
1906年清政府预备立宪,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组织“皇族内阁”,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无诚意推行离线,转而支持革命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邹容《革命军》
张炳麟《驳康有为革命书》
早期反清武装起义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广西起义
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武昌起义时间表
1911.5“保路运动”爆发吸引大量兵力
1911.10.10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1911.12袁世凯攻陷汉口汉阳,双方议和
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1.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担任第一临时大总统
1912.2.12清帝退位,清王朝统治结束
1912.2.15辛亥革命成果落入袁世凯手中
1912.3.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进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封建主义的藩篱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12-1919短暂的春天)
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缺乏能够提出科学革命纲领、发动人民群众、组织严密的政党,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时间表
1912.3.10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3.3.20宋教仁案
1913.4-6“二次革命”失败
1913.11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1914.5《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1914.12《修正大总统选举法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任
1915.1袁世凯被迫签订“二十一条”
1915.12袁世凯接受劝进当皇帝
1915.12护国战争
1916.3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原因
君主专制影响深刻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北洋时期军阀割据
军阀割据局面
直系冯国璋(长江中下游)
皖系段祺瑞(皖、浙、闽、鲁、陕)
奉系张作霖(东北三省)
政治事件
1917府院之争
段祺瑞再造共和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新气象
经济
中华民国的建立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一定条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短暂的春天“
”二十一条“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中国产业工人人数几句增加
社会生活方面除旧布新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阵地:北京大学 《新青年》
主张:民主科学
影响:推动思想文化革新,解放思想
中心主题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