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复习核酸
核酸是生物体内的重要大分子,由核苷酸组成。核苷酸进一步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核糖或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嘌呤或嘧啶)构成。包含核酸的化学组成以及一级结构、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理化性质等详细知识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法理
复习核酸
概述
1.RNA主要参与遗传信息的表达,DNA则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核酸的化学组成以及一级结构
2.核酸的水解产物
核苷酸
磷酸
核苷
戊糖
核糖
脱氧核糖
含氮碱
嘌呤碱
嘧啶碱
3.核苷酸中的碱基组成
U
C
T
A
G
4.戊糖与核苷
β—D—核糖(构成RNA)
β—D—脱氧核糖(构成DNA)
由戊糖和含氮碱基经脱水缩合生成的化合物
稀有核苷:由稀有碱基所生成的核苷
5.核苷酸的结构与命名
由磷酸与核苷脱水缩合后生成的磷酸酯类化合物
最常见的核苷酸是5’—核苷酸
根据5’位缩合的磷酸基数目的多少分为
一磷酸核苷AMP
二磷酸核苷ADP
三磷酸核苷ATP
6.环核苷酸
环腺苷酸(cAMP)
环鸟苷酸(cGMP)
核酸的一级结构是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7.一分子核苷酸的3’—位羟基与另一分子核苷酸的5’—为磷酸通过脱水可形成3’,5’—磷酸二酯键
8.多核苷酸链
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单位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的长链化合物
具有方向性,一端称5’—端,一端称3’—端
9.DNA分子主要由dAMP,dGMP,dCMP,DTMP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所组成
DNA的一级结构是指DNA分子中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及连接方式(3’,5’—磷酸二酯键)
DNA的一级结构:5’—AGTCCATG—3’
10.RNA分子主要由AMP,GMP,CMP,UMP四种核糖核苷酸组成
RNA的一级结构是指RNA分子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及连接方式
RNA的一级结构:5’—AGUCCAUG—3’
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
11.DNA双螺旋结构是Watson和Cri—ck提出的模型
12.Chargaff研究小组贡献
DNA碱基组成有物种差异
碱基组成相同
A=T,G=C,A+G=T+C
DNA双螺旋模型可分为A(11),B(每一螺旋碱基对数10.5),C,D,Z(12)型(除了Z型为左手双螺旋外,其余均为右手双螺旋)
13.B型双螺旋DNA的结构特点
为右手,反平行双螺旋
主链(磷酸与戊糖)位于螺旋外侧,碱基位于内侧
两条链存在碱基互补,A与T(两个氢键),G与C(三个氢键)
螺旋稳定的因素是氢键和碱基堆砌力
螺距3.54nm,直径为2.37m
14.DNA分子可以以三链,四链结构存在,都是DNA二级结构的特殊形式
15.DNA双链盘绕折叠形成致密的高级结构
超螺旋结构(双螺旋再盘绕)
正超螺旋(盘绕方向与双螺旋方向相同)
负超螺旋(盘绕方向与双螺旋方向相反)
高级结构
核小体
染色质纤维
16.DNA在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组装
双螺旋的DNA分子围绕一蛋白质八聚体进行盘绕,形成特殊串珠装结构
属于DNA的高级结构
含有的蛋白质H2A,H2B,H3,H4各两分子
17.DNA基本功能:遗传信息的载体
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18.RNA通常以单链形式存在,但也可形成局部的双螺旋
种类
mRNA
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可形成局部双螺旋结构的二级结构
在真核中的初级产物称为hnRNA
19.三最
丰度最小
种类最多
平均寿命相差最大
20. 大多数真核成熟的mRNA具有典型的5’—端的7—甲基鸟苷三磷酸(m7GTP)帽子结构 3’—端的多聚腺苷酸(polyA)尾巴结构
m7G与多核苷酸链通过三个磷酸基连接方式:5’—5’
mRNA分子中带有遗传密码,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模板
21.mRNA分子中每三个相邻的核苷酸组成一组,在蛋白质翻译合成时,代表一个特定的氨基酸,这种核苷酸三联体称为遗传密码
从mRNA5’端起始密码子AUG到3’端终止密码子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各个三联体密码连续排列编码一个蛋白质多肽链,称开放阅读框
tRNA
22.概述
蛋白质合成中氨基酸的载体
两最
含稀有碱基最多的RNA
保守性最强的RNA
分子中的某些局部也可以形成双螺旋
23.tRNA的二级结构
由于局部双螺旋的形成呈现“三叶草”,故称为“三叶草”结构
结构包括
氨基酸臂
携带氨基酸
DHU臂
辨别并结合氨基酰tRNA合成酶
反密码臂
识别mRNA上的密码
决定tRNA携带氨基酸特异性的关键部位,反密码子环
可变臂
TψC臂
识别并结合核蛋白
3’端具有相同的CCA—OH结构
三级结构:倒L形结构
rRNA
24.概述
以rRNA为组分的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RNA,占总量的80%
rRNA与蛋白质一起构成核糖体(核蛋白),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
25.原核生物
构成核蛋白体的小亚基
16SrRNA
构成核蛋白体的大亚基
5SrRNA
23SrRNA
26.真核生物
18SRNA
构成蛋白体的大亚基
5.8SrRNA
28SrRNA
HnRNA
SnRNA
SnoRNA
ScRNA
27.其他非编码RNA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分类:长,短链非编码RNA,环装RNA
功能:转录调控,RNA剪切,翻译,蛋白质的稳定和运转,染色体的形成和结构的稳定
核酸的理化性质
28.核酸分子具有强烈的紫外线吸收,最大吸收峰为260nm(因为嘌呤环和嘧啶环上有共轭双键)
利用紫外线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的含量
DNA变性
是双链解为单链的过程
29.引起因素
高温
强酸,强碱
有机溶剂
30.变性后的性质改变
增色效应:DNA变性后对260nm紫外光的光吸收度增加的现象
旋光性降低
粘度降低
生物学功能丧失或改变
31.变性温度
DNA对260nm紫外光的吸收度达到最大值的一半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Tm)
影响Tm因素
G+C含量越高,Tm越高
DNA长短有关
32.退火:将变性后的DNA溶液缓慢冷却,在低于变性温度约25~30℃条件保温一段时间
33.复性:将变性DNA经退火处理,使其重新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盐浓度高时,不易复性
核酸的分子杂交概念
34.同源顺序:不同来源的,具有大致相同互补碱基顺序的核苷酸片段
35.核酸杂交技术
原位杂交
斑点杂交
Southern杂交
Northern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