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王德峰《心经》
王德峰教授的精彩授课,感恩法布施,王德峰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讲解风格,为《心经》的解读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解读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古老的佛经,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人生智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七夕活动策划
南北粽子
绘本阅读理念
创作工具思维导图
快速阅读核心技巧
自媒体教学笔记
茶文化旅游
演讲活动策划方案
2010年管综:学者追求真理
《老年社区服务》项目单思维导图
心经
题解
六波罗蜜多
布施波罗蜜多
财布施
法布施
无畏布施
持戒波罗蜜多
律仪戒
不杀生
不偷盗
不淫邪
不妄语
不饮酒
摄善法戒
净心行善
权力(right)
不可以做什么
义务(duty)
必须做什么
饶益有情戒
丰富多样地帮助有情物
安忍波罗蜜多
耐怨害忍
受到伤害心中不起怨恨
安受苦忍
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苦
谛察法忍
精研佛法
(休谟---《人性论》)康德解决?
精进波罗蜜多
勇猛精进,在佛法的修持上不畏惧,不退让,持之以恒
禅定波罗蜜多
净土宗:收摄六根、静念佛号
密宗:即身成佛
禅宗:即心即佛。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以禅定为缘,引发无漏智。断烦恼,证真如。
般若波罗蜜多
先观境空,次观心空,以达心境一时顿空,由此引发无漏的根本智。
主题
空小我,息业识,开示菩萨境界,导修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小我之巢穴:五蕴
色
现象
受
感受
想
欲求
desire
行
意志
will
识
分别识
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分别
人与我的分别
第一段
序文
行深、照见、苦厄
“观照”是最深刻的生命情感
人生总体上是一部悲剧,只有在个别的细节上有一点喜剧的成分。人生又是修行,通过修行将悲剧转化为美。
第二段
以“六义”说空相
“六个不”——遮诠/表诠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第六段
“揭谛真言”之为颂咒
第五段
三世诸佛的佛力之源
真实不虚
确认“我”苦
第四段
“四无”——菩萨境界之所得
无挂碍
烦恼障
所知障
无恐怖
畏生
畏死
畏恶趣
趣同趋,意为走向恶道
畏众生
畏恶名
无颠倒
执无常为常
执苦为乐
执无我为我
执不净为净
真正的净是无我
无梦想
区别人
区别物
在二相中趋避
第三段
说“六遣”——菩萨所见之境
遣“五蕴”
遣“十二入”
“六根”+“六尘”
遣“十八界”
眼界
色界
眼识界
绘画
耳界
声界
耳识界
音乐
鼻界
香界
鼻识界
香道
舌界
味界
舌识界
烹饪
身界
触界
身识界
手艺、运动
意界
法界
意识界
文明创造物
遣“十二支缘生”
过去世之因
无明
现在世之果
阿赖耶识
名色
心识、形体
六入
六根
触
用六根接触外物
情绪、感受
现在世之因
爱
取
向外驰求
有
新业
未来世之果
生
老死
遣“四谛”
苦谛
集谛
苦果之因:贪、嗔、痴
灭谛
消解苦因,达到寂灭、涅槃境界
道谛
通向涅槃的方法:戒、定、慧
遣“智、得”
智
佛之智德(觉悟/菩提)
得
涅槃——因觉悟而超脱生死,常乐我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