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单元的思维导图,主要分为钠及其化合物、路及其化合物、物质的量三部分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化学必修一第二单元
一、钠及其化合物
钠
结构
性质
物理性质:银白色,质软,比水轻,熔点低
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为了隔绝空气,防止钠被氧化
化学性质
Na与O2反应
常温下生成白色固体:
加热时生成淡黄色固体:
点燃时生成的黄色火焰:
Na与H2O反应
钠的化合物
Na的氧化物
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Na2O2)
Na2CO3和NaHCO3
溶解度:碳酸钠>碳酸氢钠
热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
用途:碳酸氢钠作发酵粉、治胃酸过多;碳酸钠用作洗涤剂
二、氯及其化合物
氯气
氯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
氯气分子是由2个氯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 Cl2
物理性质: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比空气重、有毒、溶于水(1:2)、易液化
与大多数金属反应
反应条件是加热 与钠反应产生白烟 与铜反应产生棕黄色烟 与铁反应产生棕褐色烟
与非金属反应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与水反应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与碱溶液反应
实验室制法
4HCl(浓)+MnO2==△==MnCl2+Cl2↑+2H2O KClO3+6HCl(浓)==△==3Cl2↑+KCl+3H2O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氯离子的检验:向被检测液中滴加稀硝酸酸化后的硝酸银溶液 反应原理Cl-+Ag+=AgCl 现象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一般向待检测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有氯离子存在 但是在加入硝酸银之前要确保待测溶液中不含有碳酸根、硫酸根等干扰离子 除去碳酸根可以加入硝酸、除去硫酸根可以加入硝酸钡
三、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
定义:基本物理量之一,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单位:摩尔 mol
适用范围: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
阿伏伽德罗常数
定义: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约为6.02×10^23
单位:/mol
公式:
Na是阿伏伽德罗常数,n表示物质的量,N是微粒数
阿伏伽德罗定律
定义: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适用范围:气体
推论
摩尔质量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单位:g/mol或kg/mol
计算公式:n =m/M
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和物质的摩尔质量(M)
气体摩尔体积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单位:L/mol或m3/mol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标准状况不等于常温 标准状况为在零摄氏度和101kPa的条件下
计算公式:Vm = V / n
气体摩尔体积Vm、气体总体积V、物质的量n
推论:CB=(m/M)/V=m/MV
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单位体积的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单位:mol/L
子主题
计算公式:CB=nB/V
V指的是溶液的体积,nB指溶质的物质的量m,cB指的是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用固体试剂配制溶液
将浓溶液配制成稀溶液[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微观-------宏观 宏观物质的计算(如质量,体积)与微观粒子的计算(如数目)间可通过物质的量联系在一起
总结
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1.原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2.物质的性质、制法和用途
3.物质间的转换关系
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
以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的转化
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间的计量关系
1.物质的量
2.物质的量浓度
实践活动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实验用品
实验步骤
计算溶质的质量
称量
配置溶液
溶解
冷却移液
洗涤
定容
摇匀
装瓶贴标签
仪器,步骤,注意事项,误差分析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