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酸碱滴定与酸碱平衡
酸碱滴定与酸碱平衡思维导图,全面解析滴定原理、指示剂选择、滴定曲线及酸碱平衡常数等核心概念。直观呈现复杂化学过程,助力学习者轻松掌握酸碱滴定技巧与平衡理论。结构清晰,信息丰富,是化学学习与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
编辑于2024-08-18 12:54:22分析化学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酸碱平衡的理论基础
酸与碱的定义
质子理论的酸碱概念:
酸:给出质子的物质称为酸
碱:接受质子的物质成为碱
两性物质:既能给出质子有能接受质子的物质称为两性物质
酸碱反应与平衡常数
酸碱反应的实质
质子的转移,而质子的转移是通过溶剂合质子实现的。
酸碱半反应:酸给出质子,碱得到质子过程
共轭酸碱对:只相差一个质子,如 H2C03- 和HCO3 -
酸碱的强度:酸越容易给出质子酸越强。碱越容易得到质子碱越强。
活度
定义: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的有效浓度
公式:αi=γi × ci
意义:γi是离子i的活度系数,反应实际溶液与理想溶液之间的差距。当溶液极稀时,溶液的离子相互作用小,γi等于1。
酸碱反应进行的程度取决于酸碱的强弱
酸碱的强弱实质:酸将质子转移给溶剂分子的能力;碱从溶剂合质子里抢夺质子的能力。
酸碱的解离常数K:常用来表示酸碱的强度,通常来讲,解离常数越大,酸(碱)性越强。
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溶液中的质子自定反应:H20 + H20 = H30+ + 0H- ·Kw=[H30+]「0H-]=1.0 x 10^14 25℃
非水溶液中的质子自定反应(同上)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
酸碱的强度
Ka,Kb ·HA + H20 = H30+ +A- Ka=[H+] [A-]/[HA] · A- + H20 =0H- + HA Kb=[0H-] [HA /[A-] Ka·Kb=Kw,多元酸:Ka1·Kb3=Kw ·Ka,Kb↑→ 酸,碱强度↑ ·酸越强,其共轭碱越弱;碱越强,其.共轭酸越弱
酸碱组分的分布
酸度--是指溶液中H+的浓度,PH值
酸的浓度--指在一定体积溶液中含有某种酸溶质的量,指酸的总浓度,即溶液体系达平衡后,各种型体的平衡浓度之和。也称酸的分析浓度。C-A-+HA
平衡浓度--指溶液体系达平衡后,某一型体的浓度。[ ]
酸碱的分布系数δ--ò=[某种型体平衡浓度】/分析浓度 δ取决于Ka,Kb及[H+]的大小,与C无关.
酸碱溶液pH的计算
一元强酸: [H+]=c; 一元强碱:[0H-]=c
一元弱酸
1、当c/Ka>500,忽略酸的离解且c·Ka>20Kw【H+】=√cKa 最简式
2、当c,·Ka>20Kw忽略水的电离且c /Ka<500【H+】=(-Ka+√Ka+4c Ka)/2 近似式》
3、当c /Ka>500日c,·Ka<20Kw水的电离不能忽略【H+】=√(cKa +Kw) 近似式
一元弱碱
1、当c/Kb>500,忽略酸的离解且c·Kb>20Kw OH-=√cKb --最简式
2、当c·Kb>20Kw忽略水的电离且c /Kb<500 [OH-]=(-Kb+√Kb+4c Kb)/2 近似式
多元弱酸
3、当c /Kb>500日cKb<20Kw水的电离不能忽略【OH-】=√(cKb +Kw) 近似式
K >>K,>>Kw 即 KC>>20Kw,Kw可忽略
2Ka2/【H+】小于等于0.05 二级电离也可以忽略,按一元弱酸处理,只考虑第一步离解,[H2A]=C-[H+] [H+]={-Ka1+√(Ka1的平方+4cKa1)}/2
c/Ka1大于等于500 【H+】=√(c ka1)
多元弱碱
同多元弱酸
混合物质溶液的pH
强酸与弱酸
强酸与弱酸--以强酸计算pH,再比 ca≥20 [A-]
弱酸与弱酸
H+=√(ca Ka +cb Kb)
弱酸与弱碱
P94,式5-30
两性物质
H+=√ka1* ka2
缓冲溶液
酸碱缓冲溶液的概念:具有保持溶液 pH 值相对稳定能力的溶液叫做缓冲溶液。
特点:在一定的条件下,它能够保证当溶液发生少量酸或碱变化及溶液被稀释或浓缩时,pH 值基本上保持不变。
酸碱缓冲溶液组成 (1)由共轭酸碱对或酸式盐溶液组成(实际应用广泛) (2)浓度较大的强酸和强碱缓冲溶液(pH<3 和 pH>12 )
氢离子的计算
最简式:H+=Ka([HAc]/[NaAc])
缓冲容量与缓冲范围
定于义:任何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都是有限的。衡量缓冲溶液缓冲作用大小的能力常用缓冲容量来衡量。
意义是:使 1L 缓冲溶液的 p 增加 dp 单位所需强碱物质的量 db(mol) ,使 1 缓冲溶液的 pH 降低 dpH单位所需强酸物质的量 da(mol)。
缓冲溶液选择原则
1、缓冲溶液的有效 pH 范围必须包括所需控制的溶液的 pH 值。最好 pKa 等于或接近于所需 pH. 2、所选择的缓冲系统不应与反应物或生成物发生反应,或产生副反应。 3、缓冲溶液应有足够的缓冲容量。缓冲溶液应具有-定的总浓度(一般在 0.01-1mol )
酸碱指示剂
原理--有机弱酸或碱;酸式体和碱式.体颜色明显不同;溶液PH变化→指示剂共轭酸碱对互变,结构改变→颜色变化,指示终点变化
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H=pKIn士1;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pH=pKIn[n-]=[HIn]
理论变色范围与实际范围有出入,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指示变色越敏锐
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指示剂的用量(尽量少加)
双色指示剂(如甲基橙)颜色取.决于酸碱式比值,与指示剂用量无关,但指示剂本身会消耗滴定剂,因此指示剂浓度过大会使终点指示不敏锐 单色指示剂颜色取决于[in-],当.cIn-↑,pH↓,变色点酸移
温度
滴定宜在室温下进行(若必须加热,则应冷却至室温后再滴定)
离子强度
离子强度↑→表观离解常数Kin改变→ 变色范围改变
滴定次序
无色→有色,浅色→有色
混合指示剂
指示剂+惰性染料,例:甲基橙+靛蓝:紫(红+蓝)→绿(黄+蓝)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指示剂混合,例:.溴甲酚绿+甲基红:紫红→(灰色) →绿色
特点:变色敏锐;变色范围窄
指示剂的选择--指示剂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
酸碱滴定
强酸、碱之间的滴定
反应完全
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酸碱的浓度
滴定突跃:化学计量点前后0.1%的变化引起PH值突然改变的现象,溶液浓度越大,突跃范围越大
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强碱滴 弱 酸
例子:0.1000mol/L NaOH→ 0.1000mol/L HAC(20.00mL)
滴定前,Vb=0:HAC
SP前0.1%时,Vb<Va:HAc +.NaAc,已加入NaOH 19.98mL
SP,Vb=Va:NaAc,酸度由其[AC-]决定
SP后0.1%时,已加入NaOH20.02mL,Vb>Va :NaOH + NaAc(抑制Ac-水解)
特点:①曲线起点高;②形状不.同,前半段曲线,开始PH上升较快([Ac-]少),后来变化慢(缓冲作用),接近化学计量点,又变快(HAc]↓);③计量点在碱性范围,因Ac-为弱碱(8.73);④突跃范围小:UpH =7.75~9.7,指示剂只能用碱性范围变色的酚酞(8.0-10.0 无→红)、百里酚酞(9.4~10.6无→蓝)
影响因素--被滴定酸的浓度、强度:Ka一定,C↓,突跃↓(滴定准确性越差);C一定,Ka↓,Kt↓,突跃 ↓
弱酸能被准确滴定的判别式:CaKa> 10~-8
强酸滴弱碱
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被滴定碱的强度,浓度
指示剂:/pH =6.24~4.30酸性区域,选甲基橙,甲基红
弱碱能被准确滴定的判别式:Ch·Kb> 10~-8
多元酸(碱)的滴定
多元酸碱被准确分步滴定的判断:、Ca·Kai>10^-8或Cb·Kbi>10^-8可以被准确滴定;Kai/Kai+1> 10~4或Kbi/Kbi+1> 10~4可以被分步准确滴定
多元酸的滴定,例:0.1000mol/L.NaOH→0.1000mol/L H3P04 (20.00mL)
滴定的可行性判断:Ca*Ka1>。10~-8 目Ka1/Ka2>10~4-第一级能准确、分步滴定,一个突跃 Ca Ka2> 10~-8 日Ka2 /Ka3>10~4第二级能准确、分步滴定,一->个突跃 Ca·Ka3<10~-8第三级不能被准确滴定
化学计量点PH值的计算和指示剂的选择
当第一级H +被完全滴定后。溶液组成NaH2P04两性物质-甲基橙/甲基红/溴甲酚绿+甲基橙
当第二级H +被完全滴定后溶液组成Na2HP04两性物质-酚酞/百里酚酞/酚酞+百里酚酞
多元碱的滴定,例:0.1000moI/L HCI一0.1000mol/L Na2C03(20.00mL)
滴定可行性的判断:Cb*Kb1>。10~-8 目Kb1 /Kb2>10~4第一级能被准确、分步滴定 CbKb2> 10-8第二级能被准确滴定
化学计量点PH值的计算和指示剂的选择
第一级:C03 2-被完全滴定.后,溶液组成NaHC03两性物质一-酚酞
第二级HC03-被完全滴定后,溶液组成C02+H20(H2C03 饱和溶液,0.04mol/L-甲基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