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电的基本知识
有关于电力的基本知识的整理,电流在一个闭路中从电源流到用电器,然后在返回电源,这种闭合的电路称为电流回路,同时电流只在闭合的电路中流动。
编辑于2024-08-19 20:41:59电
基础概念
物理量
物体或物理状态的可测量特性称为物理量
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
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转移
什么是电路(回路)
电流在一个闭路中从电源流到用电器,然后在返回电源,这种闭合的电路称为电流回路,同时电流只在闭合的电路中流动
导体,半导体,绝缘体
导体
大部分情况下能导通电流的物体,如金属,湿土,木炭
绝缘体
大部分情况下无法导通电流的物体,如空气,橡胶,玻璃
半导体
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在特定情况下具有导通电流的能力物体如硅,锗
电荷(Q)
人们把电荷称为能产生特殊力(吸力或斥力)的材料的特性: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电荷符号为(Q)单位是库伦(C) [1Q]=1As=1C
电荷载体
质子,携带正电荷 电子,携带负电荷 离子,可携带正负电荷
电荷计算公式
电荷计算公式(1)
U是电压,单位(V)
C是电容常数
电荷计算公式(2)
I是电流,单位(A)
t是时间,单位(s)
电荷计算公式(3)
n是基本电荷数(电子数量,多少个)
e是基本电荷(元电荷),
电压(U)
电荷的分离形成电压,电压是电荷分离做的功,同时电压也称为电位差,电动势;电压符号U,单位伏特(V)
压电,一些晶体受压会产生电流,如石英,热电石,酒石酸钾钠等;热电偶,将铜线和康铜线两端扭绞在一起,并用火加热可产生电压
电压计算公式(1)
U电压,单位伏特(V)
W功,单位焦耳(J)
Q电荷,单位库伦(C)
电压计算公式(2)
E,电场强度
l,极板间的距离
电流(I)
电流在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
在金属中每出现一个自由电子,同时就会有一个对应的带正电的原子核,该原子核也被称为正离子
效应
热效应,使金属体发热 磁效应,电磁转换 光效应,气体发光(能级跃迁) 化学效应,分解导电液体 生理效应,生物伤害
类型
交流电(AC),方向电流大小不断变化的电流
直流电(DC),以同向同大小流动的电流
混合电流(UC),将交直流组合在一起
流向
原则上从高电位到低电位通过电压基准箭头的正向电流方向表示电流和电压方向,即以正电荷流向为准
正向电流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的
电子移动:在电源外部,自由电子是从电源负极(电子过剩)流向电源正极(电子缺少)的
电流密度
电流相同时,每秒通过导体大截面与小截面的电子数是相同的
电流密度计算公式
I电流
J电流密度,单位
A导线的横截面面积,单位
导体的加热程度取决于其电流密度的大小,在导体较小的截面中流动的电子速度高并通过强摩擦而使之变热
导体中允许通过的电流密度,由导体的截面积,材料,以及冷却能力确定
电阻(R)
每种导体中的电流必须通过电压克服电阻才能形成 电阻是物体对电流的一种阻碍 电阻符号R,单位欧姆(Ω)
电导(G)电阻的反面,用来描述物体的导电能力
电导与电阻的关系
电导符号G,单位西门子(S)
在每个电流通过的导体上均存在电压降(损失电压)
电压降计算公式
,电压降(降低的电压)
,始端电压(电网电压)
,终端电压(用电器电压)
电压降百分数计算公式
U,总体电压
导线电压降与其电流,电阻的关系是,导线的电流越大,导线的电阻越大,则导线的电压降越大
电阻率;在20℃时,取长1米(1m),截面积为1平方毫米(1mm^2)的导体的电阻称为电阻率ρ,电阻率的倒数称为电导率γ,二者具有如下关系
电阻率与电导率的关系
电阻率
电导率
电阻计算公式
导线的电阻(R)与电阻率(ρ)和导线长度(L)成正比
与导线截面积(A)成反比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描述的时电压(U)电阻(R)电流(I)三者间的关系
电压与电流电阻成正比
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电阻的作用
串联分压
并联分流
降压
限流
电功(W)
把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称为电功(W)
电功计算公式
电功符号W,单位瓦·秒(Ws)
J是焦耳
电功率计算公式
损失功率计算公式
Pv,损失功率
P出,输出功率
P入,输入功率
效率计算公式
η,效率(功率比)
热量
比热容:使1kg物质提高1K(开尔文)温度的热量称为比热容c
热量计算公式
,热量
,温差
m,质量
c,比热容
热总是由高温物体传导到低温物体
热传递方式
热传导
热对流
热辐射
热利用率计算公式
ζ,热利用率
,有用热(需要的)
,电流热(电流自身引起的)
,温差
c,比热容
m,质量
P,功率
t,时间
基尔霍夫定律
KCL
节点内电流代数和为0,节点内流入电流等于流出电流
KVL
回路内电压代数和为0,回路上电压上升等于电压下降
线路联结方式
电路中回路数量计算公式
回路(L):电路中的任一闭合路径
节点(n):两条或多条支路的联结点
支路(b):代表的是网络中的单个元件,如电压源,电流源,电阻等
串联
特性
电压比等于其相应的电阻比
分压公式
Ra,a点电阻
Rb,a点以外其他点电阻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等效计算公式
电阻
电感
电容
首尾相联,如果两个或多个元件共享唯一一个节点,并传递同一电流,则称这种连接方式为串联,
并联
特性
电流比等于其相应的电导比
分流计算公式
Ga,a点电导
Gb,a点以外其他点电导
并联电路中电压处处相等
并联等效计算公式
电阻
电感
电容
如果两个或多个元件链接到相同的两个节点上,并且他们的两端是同一电压,则称这种链接方式为并联,并联节点处电压相等
混联
回路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的联结方式
桥式电路(电桥)
滑线式测量电路
桥式测量电路
上图为H型桥式电路,桥式电路是由两个分压器并联电路组成,图中分压器为R1-R2,R3-R4;其中R2为可变电阻,并联点A-B,R2为可变电阻
当电桥满足R1与R2的比值等于R3与R4的比值时可以说该电桥平衡,A-B点之间等电位,且A-B点之间无电流通过
平衡电桥公式
R1、RX — 未知电阻
R2、Rn — 可变电阻
R3、R4 — 电桥电阻(固定阻值电阻)
桥式电路一般用于测量,线路中的未知电阻
电源的内电阻
电源系统内部自带的一个电阻,对于原电池,电解质是内电阻;对于发电机,其电枢绕组电阻或磁场绕组电阻是内电阻。
电源内阻计算公式
Ri,内电阻
U0,开路电压
Ik,短路电流
功率最大
当负载电压(U)是开路电压(U0)的1/2时,电压源输出最大功率(Pmax),并且此时电流(I)是短路电流的(Ik)的1/2
在电源内阻等于负载电阻(RL=Ri)时电压源输出最大功率(Pmax)
当负载电阻远大于电源内电阻(RL≫Ri)时,电压源输出的电压不仅最高,而且稳定
当负载电阻远小于电源内阻(RL≪Ri)时,电压源提供的电流最大
电源串联
子主题
总电压计算公式
总内阻计算公式
电源并联
子主题
总电流计算公式
总内电阻计算公式
单个电流计算公式
电池类型
一次电池,电池中的化学能只能单向转换为电能,负极材料被消耗掉,无法再次充电
二次电池,电能化学能可以互相转换,电池可以重复充电放电
电场
电场是一个对带电体施加力的空间
在正、负电的电极之间,存在一个对电荷有力的作用的电场
电感应,是由电场引起的电荷分离与移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沿一条假想的线运动,这条线称为电场线
电场线从正电荷开始到负电荷结束
电场线是在电荷的表面开始与结束的
电场线始终垂直电荷表面
电场线是不间断的
电场线越密,则力的作用越强
电场线特性
电场类型
非均匀电场
均匀电场
电场强度计算公式
E,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是描述在电场中作用在单位电荷上的力的强弱;其强度极限值由德国防辐射委员会规定为5000V/m
l,极板间的距离
F,力
Q,电荷
U,电压
电容
构成,由两个导电板在中间夹一个电介质构成,电介质为绝缘体
电容在充电后,阻断直流电流,并存储电荷
电容计算公式(1)
电容符号C,单位法拉(F),当1V时的电荷为1As,则电容器的电容为1法拉(1F)(1F=1As/V)
1毫法拉,
1微法拉,
1纳法拉,
1皮法拉,
电容计算公式(2)
介电常数计算公式
,真空介电常数
m,米
,相对介电常数
,介电常数
A,极板的面积
l,极板间的距离
相对介质常数越大、极板面积越大、极板间的距离越小、则电容器的电容越大
电容充(放)电的时间常数计算公式,单位(s)
完成充(放)电的时间
特性
电容器的实际充电时间
在充电时先增加很快,然后减小
电容器的电容和电阻越大,则充电时间越长
在接通的瞬间电容器的作用如同短路,充了电的电容器如同一个阻值大的电阻,并且电容器内不允许电压突变(突然升压)
充电的电容器能阻碍直流电路中的电流,且充满后几乎没有电流流动
计算公式
充电用
放电用
字符含义
UC,电容器上电压的瞬时值
U0,所充电电容器的充电电压
iC,充、 放电电流瞬时值
I0,起始电流
e,自然常数约为2.71828
t,时间
τ,电容时间常数(τ=RC)
充电电容内的能量计算公式
电容的串联(并联)计算公式在线路联结串联(并联)中
磁场
磁学量的名称,符号,公式,单位
磁体
可以被磁体(磁铁)吸起的材料称为铁磁材料或简单磁材料,其他材料,不管是金属或非金属都称为非铁磁材料。
磁吸引力既可以由万有引力引起,也可以由分开的电荷间的吸引力引起
磁体特性
磁体吸引力能作用到铁磁材料上
磁体有一个南极(S)和一个北极()
一个磁体是由多个分子磁体组成
分子磁体指铁磁晶体部分
不同极性的磁体相互吸引
相同极性的磁体互相排斥
特性
居里温度,超出此温度时,铁磁材料将失去磁性
磁化,使分子磁体定向排列
去磁,使分子磁体无序排列
硬磁材料,耗费较高能量,才可以反复磁化、消磁
软磁材料,耗费较少能量,就可以反复磁化、消磁
磁饱和,磁材料中定向的分子磁体越多,其磁作用越大,当所有的分子磁体都定向排列后,要想再扩大其磁作用是不太可能的,人们把这种磁材料状态称为磁饱和
相关名词解释
硬磁材料由永磁铁(恒磁铁)制成
磁体具有强吸引力的位置称为磁极;磁作用力随距磁极距离的增大而减弱(负相关);在磁体的中间磁作用力很小,该区域也称为磁中性区。
通过对铁磁材料内无序的分子磁体,定向排列使铁磁材料显现出磁吸引力
分子磁体排列
磁场
在磁体中及其周围的空间有一个能量场,这个特殊的空间称为磁场(磁场充满了磁体的内部及其周围的空间);可以使用磁力线来辅助描述磁场状态
磁力线是表示磁力的作用线
条形磁力线分布
磁力线特性
磁力线是没有始点和终点的封闭曲线
在磁体的外部,磁力线从北极指向南极
再磁体的内部,磁力线从南极指向北极
磁力线总是垂直于磁体表面
磁力线越密集,磁作用力越大
同极性磁力线相互避开(排斥)
异极性磁力线互相牵引(吸引)
类型
均匀磁场
意义,在磁场中的每处磁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均相同
描述,磁力线分布平行,等距和同向
径向均匀磁场
意义,磁力作用方向以辐射的方式指向各个方向,力的大小在小的场区内几乎相同
描述,磁力线以辐射的形式从一个想象的中心散发出去或射向中心
径向,垂直于轴的轴心的中心线的任何方向,均可以称为径向(沿半径,直径方向)
轴向,
左均匀磁场,右径向均匀磁场
电磁场
在通电导体周围会产生与导体垂直的磁场
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力线
若电流在导体中流动的方向为远去的方向,则磁力线方向为顺时针旋转方向:反之为逆时针旋转方向
电流与磁场方向
线匝的磁场
电流与磁场特性
每个流动着的电荷都被磁场包围着
有电流流过的导体总会产生一个磁场
磁力线为同心圆的形状
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磁场强度随距导线距离的增加而减弱
电流是引起磁场的原因
线圈由多个串联的线匝构成
在磁力线从线圈出来的地方形成北极(N)在磁力线从线圈进入的地方形成南极(S)
一个线圈的磁场是由每个线匝磁场叠加而成
在线圈内磁力线是平行的,而且密度相同,是一个均匀磁场
一个线圈磁场方向(极性)与电流方向有关
螺旋定则(判断极性),右手握住线圈,并使其拇指以外的其他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这时拇指指的方向即为线圈的北极(N)
磁通(Φ)
一个永磁铁或一个通电线圈磁力线的总数称为磁通(Φ),
只能通过其作用才能测定,它的单位为伏秒(Vs),并用单位名称韦伯(Wb)来命名
流经导体的电流越强,则磁通越强
对于一个线圈,其电流乘以线匝的倍数等于磁通(Φ)的倍数
磁通势(Θ)
线圈中电流的磁效应的程度
磁通势计算公式
Θ,磁通势
I,电流
N,线匝数
磁场强度(H)
磁场强度由磁通势(Θ)与磁力线平均长度(lm)构成
磁场强度计算公式
lm,平均磁力线长度(磁场覆盖的物体的长度)
磁通密度(B)
磁体的磁通密度越大,则磁作用就越大
磁通密度计算公式
Φ,磁通
A,截面积
单位为,特[斯拉](T),
铁心能大大提高通电线圈的磁通密度
磁通密度计算公式(真空)
μ0,真空磁导率
磁导率计算公式
μ,磁导率
μ0,真空磁导率
μr,相对磁导率
表示可磁化物质在真空或空气中时,的好坏
磁通密度计算公式(其他)
磁路
磁力线自身形成的闭和回路
磁路中的空气间隙(l)越小,则在相同磁通势(Θ)时磁通越大(Φ)
磁阻计算公式
Rm,磁阻(对磁通线的阻碍,对磁通势的阻碍)
lm,铁心中的平均磁力线长度
磁阻单位,
磁漏,未利用的磁通部分
存在磁漏的电路
电流与磁场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产生偏移,其偏移方向取决于导体内电流方向(导体的磁场)和磁场(场极)的方向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力,及判断
导体受力方向判断,张开左手手掌,使来自北极(N)的磁力线穿过掌心,伸出的四指所指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而拇指所指的方向即为导体的受力方向(左手定则)
方向判断
作用在导体上的力随电流的提高而加大
通电导体上的作用力随磁通密度的增大而提高
作用在通电导体上的力是随导体有效长度的增加而提高
影响关系
磁场中的通电线圈存在一个能产生旋转的力,力的方向我取决于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
线圈旋转方向的改变(换向),为了使在水平位置上的线匝不是处于静止状态,而是连续的运动,再此瞬时,电流方向必须更换极性。换向的作用就是使导体中的电流在规定极性范围内有相同的方向
通电平行导体电流方向相同⇒导体相吸 通电平行导体电流方向相反⇒导体相斥
受到的力
电磁力(F)单位
电磁力的计算公式
F,电磁力(洛伦兹力)
B,磁通密度
I,电流
l,导线有效长度(在均匀磁场中的长度部分)
z,导体数量
发电机工作原理
磁场与导体发生相对运动产生电压(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感应电压
若线匝在磁场中运动,则线匝中的磁通将发生。在运动时感应出电压,并把此过程称为感应
感应电压特性
感应电压方向与导体的运动方向有关
感应电压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有关
导体运动速度高时,感应电压也高
改变线圈包围的磁通,则在其内便产生了感应电压
感应电压随线圈匝数的增加而提高
感应电压计算公式(1)
Ui,感应电压
B,磁通密度
l,在磁场中导体的有效长度
V,导体的运动速度
z,线圈匝数
感应电压计算公式(2)
N,线圈匝数
,磁通变化量
,磁通变化量的持续时间
感应电压计算公式(3)
L,电感
,电流变化量
,电流变化持续的时间
张开右手掌,由来自北极(N)的磁力线穿过掌心,横向分开大拇指,拇指所指方向为导体运动方向,四指所指的方向为感应电流的方向(右手定则)
楞次定律,由感应电压所产生的电流,总是阻止感应电压的产生
当被线圈所包围的磁力线数量或所包围的磁通发生变化时,在线圈中便产生了感应电压
铁心加强了线圈中的磁场,当磁场发生变化时,磁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线圈中的磁通变化越快,则感应电压越大
感应定律,在线圈中,匝数越多,磁通变化越强持续时间越短,则感应电压就越高
电感
电感类型
自感电压,由导体本身电流变化而产生电动势(电压)的现象称为自感,自感产生的电动势(电压)称为自感电动势,其总是阻碍电流的变化
互感电压,一个线圈电流的变化,而使其他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电压)的现象称为互感,也称为互感电动势
在1s内一个直流电流变化1A时产生1V的感应电压,则线圈的电感为1亨利(H)
电感计算公式
L,电感
N,线圈匝数
Rm,磁阻
A,截面积
μ,磁导率
AL,线圈常数,如1mH,由制造商给出
lm,铁心中的平均磁力线长度
涡流
涡流是在金属,特别是实心金属中通过交变磁场或通过金属在磁场中的运动而形成的并产生了热量;穿过交变磁场的金属将在其内部产生涡流并使金属严重发热
不确定路径的电流称为涡流
在磁场中运动的金属会在其内部形成涡流,其磁场会使运动受到制动
交流电,三相交流电
交流电流和交流电压用缩写字母AC表示
直流电流和直流电压用缩写字母DC表示
交流电压1s内重复变化的次数称频率f,其单位为赫兹(Hz)
周期(T)与频率(f)的关系
1赫兹=每秒1个周期,
周期时间越短,则频率越高;频率与周期互为倒数
频率(f)与波长(λ)
交流电压类型
频率(f)与波长(λ)的对应关系
λ,波长;单位
c,传播速度(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几乎与光速接近)
发电机频率与极对数的关系
单位,
p,极对数
n,旋转频率转速
在一个周期内,交流变量在正、负电压内的面积相同
脉冲类型
脉冲特性参数
在一个脉冲后,紧接着是一个无电压或无电流的间歇段
脉宽比计算公式
g,脉宽比
f,频率
T,周期(T=ti+tp)
ti,脉冲时间
tp,间隔时间
交流电
随时间按正弦曲线变化的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为正弦电压和正弦电流
正弦电压的矢量图与波形
瞬时电压电流计算公式
sinα,转角α的正弦
α,代表度数
,峰值
U,i瞬时值
矢量长度与交流电压的最大值和交流电流的最大值一致
旋转矢量每秒的转数等于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的频率
旋转矢量的旋转方向与时针的旋转方向相反 (左旋方向是正向)
一个矢量的引出方向是时间轴方向
弧度制与角度制,一个角α的弧度(单位rad,1rad代表弧长为1的线,所具有的角度)是在半径为1的圆中角所对的圆弧的长度
角频率(ω),指的是旋转的矢量每秒转过的弧度,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
交流电有效值
交流电和与交流电有效值的相同的直流电有相同的热效率(P)
有效值计算公式
电压有效值Ueff,
电流有效值Ieff,
电压与电流的波形
有效电阻
在交、直流电路中具有相同阻值的电阻称为有效电阻,在有效电阻上,交、直流电路电压电流是相同的
相位(φ)
当电流和电压以不同时间点到达其正向最大值时,则正弦电流与正弦电压间存在相位差
阻抗,正弦电压中的电阻称为阻抗(Z)
电感(有效电阻与电感串联)
感抗,计算公式
单位,
单位,
XL,感抗
UbL,感抗上的电压
I,电流
L,电感
ω,角频率
在电感电路中,交流电流滞后交流电压90°
线圈的电感L越大以及频率f和角频率ω,则其感抗就越大;对于实际的线圈,由于线圈中存在一个有效电阻,所以其电流与电压间总是有一个小于90°的相位差
电压三角形
有效电压计算公式,
感抗电压计算公式,
U,总的电压
φ,相位
UW,电阻上的电压((有效电压)
UbL,电感上的电压(感抗电压)
角90°-φ称为损耗角δ,损耗角的正切称为损耗系数d,损耗系数d的倒数称为品质因数
子主题
δ,损耗;
XL,感抗
R,有效电阻
d,损耗系数
Q,品质因数
阻抗三角形
电感计算公式,
XL,感抗;
UbL,感抗电压;
有效电阻计算公式,
Uw,有效电压;
阻抗计算公式,
Z,阻抗;
I,总电流;
U,总电压;
φ,相位差
在极限频率fc时, 感抗XL等于负载电阻R
fc,极限频率
R,有效电阻
L,电感
电感(有效电阻与电感并联)
有效电阻与电感线圈并联时,总电流滞后公共电压一个相位角(φ)
电流三角形
电流计算公式
Iw,有效电流(电阻上的电流)
IbL,无功电流(电感上的电流)
导纳三角形
电导计算公式
符号含义
I,总电流
Y,导纳;
G,有效电导;
BL,感应电导;
Z,阻抗;
R,有效电阻;
XL,感抗
功率
功率三角形,串联
功率三角形,并联
视在功率计算公式
电压和电流测量值的乘积是一个潜在功率, 称之为视在功率;当电流与电压 之间存在相位差φ时,则有功功率小于视在功率;当功率为负值时, 说明能量被送回电网;当功率为正值时,说明吸收了电网的能量
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称为有功功率因数或功率因数
无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称为无功因数,在正弦交流电路中,无功因数等于sinφ
有功功率计算公式
总是用有效值来计算交流电的功率
无功功率计算公式
在纯电感和纯电容电路中只存在无功功率
S,视在功率;
P,有效功率;
QL,电感无功功率;
φ,相位差
电感线圈从电网接收的功率与返回功率的差称为电感线圈的损耗功率;电感线圈的损耗功率是因电感线圈电阻和铁心磁化而造成的。因此,电感线圈损耗功率分为线损和铁损
电容(电容与有效电阻串联)
容抗计算公式
UbC,电容器上的无功电压
I,电流
XC,容抗
ω,角频率;
C,电容量
在纯电容器电路中正弦电流超前正弦电压90°
频率(角频率)越高、容量越大,则电容器的容抗就越小
电压、阻抗、功率三角形(串联)
总电压计算公式
阻抗计算公式
视在功率计算公式
在高、低通滤波器中,在极限频率fC时,有效电压等容抗电压
fc,极限频率
R,有效电阻
C,电容量
电容(电容与有效电阻并联)
电流三角形
I,总电流
Iw,有效电流
IbC,容抗电流
φ,相位差
电导三角形
功率三角形
电容器损耗
损耗角(δ)为90°-φ的差值;损耗角的正切称为 损耗因数d; 损耗因数d的倒数为品质因数Q
Rv,损耗电阻(有效电阻);
Iw,损耗电流(有效电流);
IbC,容抗电流;
XC,容抗;
Q,品质因数;
δ,损耗角;
d,损耗因数。
容抗,感抗串联
总电压计算公式
阻抗计算公式
当容抗大于感抗时(XC>XL)电路呈现容性抗阻,当感抗大于容抗时(XL>XC)电路呈现出感性抗住,当容抗等于感抗时(XC=XL)电路呈现出纯阻抗(电阻抗性,Z=RW)电流达到最大值,此时容抗与感抗之间处于谐振的状态
容抗,感抗并联
总电流计算公式
导纳计算公式
GW,有效电阻导纳
BL,电感导纳
BC,电容导纳
当IbL =IbC时,电路的视在阻抗Z达到最大值,称之为谐振
三相交流电
3个相位互差120°,振幅与频率相同的组合在一起的交流电压称为三相交流电压
在三项交流电中,将相电压与线电压的比值称为连接系数
星型联结(Y)
在星形联结时,线电流的大小与相电流相同
在星形联结时, 线电压是相电压的根号3倍
存在中性点接线
在把交流电路分配到交流电系统的各个相线上时, 注意其负载应大致相同,否者其上电流不平衡,中性点带电
在一个交流系统中,在交流用电器有不同电压时,应中断中性线或不接中性线
三角型联结(△)
在三角形联结时,线电流时相电流的根号3倍
在三角形联结时,线电压的大小与相电压相同
U、I,线电压(线电流)
UStr、IStr,相电压(相电流)
功率
U,线电压
I,线电流
P,有功功率
Q,无功功率
电子学
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
半导体,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介于导体(金属)与非导体之间
掺杂半导体的导电能力提高的程度,对于N型半导体取决于其是否给出多余的电子,而对于P型半导体取决于是否能接收邻近原子的电子
化合物,外层电子稳态
P 型半导体,掺杂三价原子,空穴为载流子
空穴带正电
其导电能力取决于其有多少空穴
N 型半导体,掺杂五价原子,自由电子为载流子
自由电子带负电
其导电能力取决于其有多少自由电子
扩散,N型半导体的电子进入到P型半导体中,P型半导体的空穴进入到N型半导体中
复合,载流子的结合,如电子与空穴的结合
PN结,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的联结处
一些电阻类型
压敏电阻
电压越高电阻越低
如氧化锌(ZnO),碳化硅(SiC)
热敏电阻(NTC电阻)
温度越高电阻越低
热敏电阻是由MgO、TiO2 等金属氧化物制成的
类型划分
自加热
几乎不受环境影响
外加热
冷态电阻(PTC电阻)
温度越高,电阻越高
磁敏元件
电阻随磁通量的增加而增加
霍尔发生器
霍尔发生器在电流和磁场的作用下会产生一个电压(霍尔电压,UH)
霍尔效应
由半导体板制成
因所施加的电压使电流流过半导体板并产生一个附加磁场,在两条接线上因对载流子(电子)有力的作用而形成电压
霍尔电压(UH)随控制电流(I)和磁通量(B)的增强而提高
二极管
基础知识
半导体二极管正向时导电,反向时截止
正向导通,外接电源正极连结二极管阳极,负极连结二极管阴极
反向截止,外接电源正极连结二极管阴极,负极连结二极管阳极
P型(阳极)
N型(阴极)
二极管流向P→N
二极管类型
稳压二极管(Z二极管)
反向电阻rZ 很小,也就是说,很大的电流变化(ΔIZ)只能引起很小的电压变化(ΔUZ)
反接(正极连结阴极,负极连结阳极)才能正常工作,一般和电阻串联进行工作
反向工作动态电阻计算公式
rZ,反向工作动态电阻
ΔUZ,工作点的电压变化量
ΔIZ,工作点的电流变化量
Z二极管串联电阻计算
符号含义
RV,串联电阻;
U1,输入电压;
UZ,稳压电压;
IZ,稳压电流;
IL,负载电流
晶体管
晶体管类型
双极晶体管(三极管)结构与电路图符号
双极晶体管的放大作用,对基极的一个很小的电流变化,会在集电极引起一个巨大的电流变化,基极电流×放大倍数=集电极电流
直流放大系数计数公式
B,直流放大系数(放大倍数)
IE,发射极
IB,基极
IC,集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