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道74课持戒学处
这是一个关于道74课持戒学处的思维导图,持戒是佛教修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防非止恶”,即防止和停止一切不善的行为和念头。持戒的心理特征是培养一种内在的力量,使修行者能够自觉地远离贪、嗔、痴等烦恼,从而逐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解脱。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七夕活动策划
南北粽子
绘本阅读理念
创作工具思维导图
快速阅读核心技巧
自媒体教学笔记
茶文化旅游
演讲活动策划方案
2010年管综:学者追求真理
《老年社区服务》项目单思维导图
道74课 持戒学处
自性
持戒度内涵
定义
建立在“厌离损害有情”的心理基础上, 防非止恶、行善、利他, 包括心理和行为两方面。
心理基础
厌离损害有情(即大悲心)
特点
防非止恶,不仅要遮止外在不善行为(制身), 更要壮大内在的遮止力(制心)
圆满标准
厌离损害众生的心理达到圆满,即无恶不止、无善不修
菩萨戒与声闻戒对比
种类
声闻戒分为:别解脱戒、静虑律仪、无漏律仪戒三种。 菩萨戒分:摄律仪戒、善法戒、饶益友情戒三种。
侧重点
声闻戒侧重自修, 菩萨戒侧重于利他
戒律
菩萨戒以声闻戒为基础,更加严格
内涵
声闻戒仅制身(遮止外在不善行为); 菩萨戒制身,更制心(遮止内心不善的起心动念)
时空
声闻戒只是尽形寿, 菩萨戒则是尽未来际
差别
摄律仪戒
律仪戒主要是防非止恶,无恶不止。 律仪戒侧重于止恶。
善法戒
善法戒,侧重于修善,无善不修。 摄善法戒是立足于菩萨道的善法,主要指六度等善行。 通过修习六度,在身心相续中,使六度的心,还没有生起的,通过观察修使它生起 ; 已经生起的,使它不要退失,直到把布施等善心修习圆满。
饶益友情戒
饶益有情戒则主要是利他, 就是要令众生获得健康、如法而没有负面作用的利益。 换言之,是依戒律规范,如理如法地帮助众生。
生起之法
利益思惟
持戒殊胜利益
①对治放逸
②是一切修行的基础
③不会造不善业
④所有功德都是建立在戒的基础上
⑤帮助我们 成就殊胜的菩萨道
止息贪嗔痴
庄严身相
舍凡夫心
提升生命品质, 成就佛陀那样的生命品质
成就无上菩提
不持戒的过患
①滋长贪嗔痴
②不持戒,就谈不上修行了
③造不善业
④众德依戒住,如地长一切。 不持戒就不能成就任何功德。
⑤与菩萨道背离
怎样做到持
前行
发心是关键
思惟持戒利益
思惟不持戒过患
次第持戒
先行持好五戒
再行持好五戒十善
次行持戒十不善业及持十善
行持菩萨戒
持戒圆满
具足六度持戒, 最终达到无恶不止、不善不修、利益一切众生的心理。 即圆满厌离损害众生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