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际关系咨询
心理咨询 人际关系相关技术案例,列举了常见的人际关系障碍,如能力欠缺、情感偏差、人格问题等,并讨论了这些障碍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帮助早日成为合格心理咨询师。
编辑于2024-09-24 20:27:19人际关系咨询
第一节 关于人际关系的理解
人际关系的含义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它的变化与发展取决于双方满足的程度。在人际交往中不论是亲近、友好、和谐的心理关系,还是疏远、敌对、冲突的心理关系,都称为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好坏,总是和一定的心理反应相联系,并对人的行为发生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人际关系好,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互相体谅、体贴,学习/工作上互相交流合作、有利于发挥学习/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效率;相反,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相互猜疑、提防,遇到事情经常扯皮,必然影响情绪,降低效率。
人际关系是人的需要
• 1958年,心理学家舒茨(W.C.Schutz)发现在人际关系中存在三种基本的需要:包容、控制、情感,每一类需要都可以转化为动机,产生一定的行为倾向,表现为主动性或被动性,于是,可组合成六种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
• 1974年魏斯提出人际关系的六种需要:
1、依附需要:这是由最亲密的人际关系所提供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2、社会整合需要:是指与别人分享兴趣和态度的需要。
3、价值保证的需要:是指希望得到他人的支持,以提高自信心,证实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需要。
4、可靠同盟的需要:是指人们在遇到困难时希望得到他人帮助的需要。
5、需求指导的需要:是指希望别人给自己提供指导,丰富自己经验的需要。
6、关心他人的需要:是指人们通过对他人的关心和照顾满足自己被重视、被需要的感觉
对人际关系的理解
人际关系是有来有往的互动;
人际关系是有目的而且有意识的;
人际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历程,有开始、成长、停滞、恶化、结束或重生;
人际关系的开始可以由单方面来发动,但关系的持续必须依赖双方的努力;
能让双方都能感到满足或得到好处的关系,或至少让其中一方期待能得到好处,这样的关系才能持续;
每个人对人际关系的需求都不相同;
人际关系的维持不是本能,而是经验与学习;
人际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人际关系的亲疏取决于人际心理距离的远近;
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
社会性
历史性
客观性
情感性
复杂性
变化性
网络性
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 ——知、情、意
认知系统 ——人际认知 ——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
人际认知是指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的相互认知,即通过彼此
相互感知、识别、理解而建立的一种心理联系。
动力系统 ——人际情感 ——人际关系的核心
人际情感是指人际交往中各自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
• 人际情感是人际关系的核心。
• 人际情感的形成取决于相互需要的满足程度。
控制系统 ——人际行为 ——人际关系的调节杠杆。
人际行为是指双方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的外在行为的综合体现,包括人们的仪容仪表、服饰打扮、言谈举止、礼仪礼节等。
人通过各种行为调节、修补、完善各种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基本模式 E.Berne (英)
1、我不好 ——你好,我不行 ——你行
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自卑者与他人的交往关系。这类人的特点是往往会过度赞美他人、贬低自己。
2、我好 ——你不好,我行 ——你不行
持这种态度者常常会把人际交往中的失败和挫折归结为他人不好,自己总是充满优越感。这类人似乎充满自信,其实是虚弱的,心理防御倾向比较突出。
3、我不好 ——你也不好,我不行 ——你也不行
既不相信自己,也不崇拜他人,既不会去爱人,也拒绝别人的爱。这类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来生活的低潮,得不到别人的怜悯。
4、我好 ——你也好,我行 ——你也行
这是一种健康的心态。这类人是爱自己与爱他人、相信自己与相信他人的同一。他们也许并不十全十美,但他们能客观地悦纳自己和他人,善于发现自己、他人和世界的光明面。人们喜欢与他们交往。
人际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13世纪,有人做过一项实验,德国腓特烈二世试图研究与世隔绝的孩子长大后会讲什么语言?会有什么样的讲话习惯等于是,他让孩子的养母和看护只给孩子喂奶、洗脸、洗手、洗澡,但绝不许和孩子讲话交流,结果因为没有语言交流,没有爱抚,没有笑脸,没有感情,没有人际互动,这些孩子都相继死去了,他们无法生存。
实验是残酷的!但它警示人:人不能离群索居,与世隔绝!人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中才能求得生存,并实现其社会价值。
美国成功大师卡耐基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人际关系重于其他的世界里,人与人相处的好坏,是决定人生成败的重要因素。”人的一生是在社会交往中度过,因而人际关系极大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及交往,不仅是人本能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以及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哈佛大学从一项长达75年的研究中得到的最清晰的信息是:良好的关系让我们更快乐、更健康。它强调构成美好生活的最重要因素并非富有、成功,而是良好的心身健康及温暖、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功能
人际关系的功能,是指人际关系对社会及社会个体显示出来的影响和作用。显然,人际关系具有多元性功能,可从多个角度诠释。
生活和工作中人际关系和谐,就能产生向心作用。而集体、同事之间常常吵闹、猜疑、拆台、内耗,产生离心作用。人际关系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1. 产生合力;
2. 形成互补;
3. 互相激励;
4. 联络感情;
5. 交流信息;
6. 有益健康;
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个体因素
人格心理特征
气质
性格
兴趣
能力
价值观
……
个体交往素质
仪表形象
文化素养
道德品质
交往技能
……
人际认知影响.
人际认知效应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
刻板效应
人际认知偏差
第一印象偏差
单向思维偏差
综合品质偏差
主观尺度偏差
个体归因偏差
人际认知的双向性过程
多变量性
不一致性
互映性
制约性
……
社会因素
社会背景
社会制度影响
社会道德影响
相关法律影响
社会习俗影响
文化观念
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社会角色
社会地位影响
职业身份影响
社会资源
交往主体在社会中的人脉关系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社会群体
相似性
接近性
压力性
其他因素
自然环境
从人类发展的宏观角度看
从现实的微观角度看
时空环境
时间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时间观念&时间把握
空间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心理距离&地理距离&空间环境
人际关系形成的先决条件
人际接触
人
人际需要
第二节 常见的人际关系障碍
认知偏差
•认知,是人对于外部世界和对自我的种种认识。它是态度的一部分,即关于态度对象的任何思想、信念和知识等。
• 态度决定一切!
• 埃利斯曾指出:“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地对我们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或者就会变成我们的思想和情绪”。
案例
情感偏差
•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中的主要特征,情感的好恶决定着交往者今后彼此间的行为。交往中感情色彩浓重人际关系的一大特点。
主要表现:
• 1.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个体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或是在竞争中失败了,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不服气、不愉快等组成的复杂情感体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
主要表现:轻则不满、不服气、痴恨、愤怒;重则攻击、诋毁、侮辱行为更甚者会丧失理智,对他人和社会造成恶劣影响。
巴尔扎克曾说,嫉妒潜伺在人心底如毒蛇潜在穴中,嫉妒者比任何不幸更为痛苦,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
• 嫉妒产生原因:竞争或比较中受挫产生,虚荣心和不自信是产生嫉妒的温床。
• 嫉妒心理两个特性:
• 一、指向性:嫉妒的对象往往局限于在自己周围的圈子,是那些比自己“能干”和“幸运”的人。
• 二、发泄性:除了轻微的嫉妒表现为内心的怨恨外,绝大多数的嫉妒都要经历从心境嫉妒向行为嫉妒的转变,且往往只有发泄性行为,才能使得嫉妒者求得某种心理平衡。如言语的讥讽,恶意的诽谤,有的表现为攻击和损害。
培根说:在人类的各种情感中,爱情和嫉妒是最令人难熬, 也是最难以自制的。
• 2.自卑心理
• 自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感到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有自卑感的人对自己所具备的条件及行为表现感到不满,对自我存在价值感到缺乏安全感,对自己做的事不敢肯定。过度的自卑感使人脱离实际,造成生活困难,阻碍人格的发展。
• 产生原因:负面的自我评价和弱化的自我概念;
• 其深层的心理体验是自己过低的自我评价、看不起自己.
• 3.羞怯心理
• 羞怯心理是个体在人际关系中感觉难为情、害怕与人交往的一种心理障碍。
• 表现:害羞、脸红、手心冒汗、心跳加快、浑身发抖、说话紧张、手足无措、目光怯于正视交往对象等。在公众场所通常喜欢躲在角落、害怕引人注目,说话习惯小声,一般,有羞怯心理的人喜欢独居且少涉入社会活动。
• 原因:天性所致有受挫经历
文化因素
社会因素
• 4.社交回避
在现实生中,自己与社会及他人发生矛盾冲突,不能自觉地解决矛盾、冲突,而是躲避矛盾、冲突的心理现象。带有强迫性、盲目性和非理性等特点。
回避型人格形成原因
• 体验不到交往的乐趣
• 交往动机偏低
• 低估自己
• 挫折影响
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N-W)中对回避型人格的特征定义:
• 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 2、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
• 3、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意卷入他人事务中。
• 4、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
• 5、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不语,怕惹人笑话,怕答不出问题。
• 6、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 7、做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中的事时,总是夸大存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冒险。
• 5.恐惧心理
在某些特定场合或者情景莫名地紧张、害怕。不敢见人,与人
交往时面红耳赤,神经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严重者拒绝与
任何人发生社交关系,自我孤立,抑郁消沉.赤面(脸红)恐惧.
社交恐惧症的主要症状
赤面(脸红)恐惧
对视恐惧
表情恐惧
异性恐惧
口吃恐惧
书写痉挛恐惧
聚餐恐惧
会议发言恐惧
人格问题
问题
什么是人格?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是个体心理特性的整合体,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由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的行为模式。主要包括气质和性格两个侧面。
对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能力欠缺
• 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人品、修养以及各种心理能力的、综合,反映了一个人的 综合素质,在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 有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体会到,往往想关心别人都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别人却不知从何开口;想协调人际关系却越协调越复杂;想与人为善却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而语言生硬。这就是能力欠缺的种种表现。
气质类型及其特征表
气质类型判断
一场大师级的高水平音乐会已经开演了.它是你盼望已久,又好不容易才买到入场券的,却因路上长时间堵车迟到了,根据国际不成文的规定,如果音乐会迟到了,迟到的听众只有等到中场休息时才能进入.如果是你,你将怎么办?
1、你与门卫软磨硬泡,说尽好话,然后趁其不注意悄悄溜进场。
2、你与门卫据理力争,埋怨路况不好,常常堵车,与门卫争吵不休。
3、你自知理亏,平静地等到中场休息进场。
4、你捶胸顿足地自责、埋怨、懊悔自己没能预料路上会堵车而提前出行
性格结构及特征表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西方人格结构五因素
人格偏差
• 1.自我中心
• 自我中心:
• 只关心自我的需要、兴趣、利益得失,很少关心他人,不考虑他人感受。自吹自擂,固执己见,盛气凌人,自尊心过强。
案例—妈妈的帐单
某天,彼得的妈妈发现在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份账单,上面写着:
母亲欠他儿子彼得的如下款项:
• 为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 为把信件送往邮局 10芬尼
• 为在花园里帮助大人干活 20芬尼
• 为他一直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10芬尼
• 共计60芬尼
彼得的母亲收下了这份账单并仔细看了一遍,她什么话也没有说。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边找到了他索取的60芬尼报酬。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要把这笔钱收进自己口袋时,突然发现在餐盘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账单:
• 彼得欠他母亲如下款项:
•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
•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 0芬尼
• 为他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 0芬尼
• 共计0芬尼
• 2.猜疑心理
• 猜疑心理:是一种主观臆断、过分敏感的,带着主观印象去观察、了解、分析事物,以假设为出发点的封闭性思想来看待对方的言行的心理。
• 主要表现:对交往对象不信任、不友好、不真诚;相信自己的推理和想象,喜欢捕风捉影,自圆其说;在与人交往中时常担心他人会暗算自己,出处设防,并对别人的证实产生逆反心理等。
• 主要原因:对自己缺乏信心;不善于冷静思考;不深入调查研究,主观臆断;依据毫无根据的事实作为假设前提,然后为这个前提寻找大量的所谓的事实证明自己的假设,因而失去了对事实的判断标准
• 3.人际敏感
人际敏感:过分警觉、谨小慎微,患得患失、极度关注他人的评价,自我评价却过低。内心冲突、心理防御过度、伤感、焦虑
第三节 人际咨询问题与分析
问题分类
问题类型
问题解决导向
关注点:解决关系困扰
咨询重点:聚焦问题解决的咨询
问题举例:失恋、离婚、孩子网瘾等
成长发展导向
关注点:获得人际成长
咨询重点:提升人际交往技能
问题举例:与异性相处;同事关系、沟通等
关系类型
症状类型
人际规律
人际关系瓦解的规律
1、分歧:分歧是双方不同点扩大,心理距离扩大,裂痕出现,彼此接纳性下降,在直觉和理解上都朝不利于原先关系的方向倾斜。融洽程度下降,对对方的情感和动机状态没有把握。
2、疏远& &冲突:表面上还试图维持关系的良好状态,实际上已出现明显的裂痕,沟通减少,处于疏远状态。自发的沟通减少,情感融洽程度进一步降低。
3、冷漠:双方开始放弃增进沟通的努力。不太愿意进行直接的对话,而采用非语言方式,冰冷和缺乏热情。这个阶段可能会维持很长时间。一是可能还想或有机会转变,一是不愿意现有的稳定状态。在这阶段,往往会有痛苦的体验。
4、逃避:随着关系的恶化,为脱离痛苦体验,双方尽可能回避,特别是避免两个人在一起。双方常常具有不友好、敌意和对抗的举动。对对方的行为过分的敏感。——自我保护。
5、终结:双方在痛苦中把相互间的接触视为负担,以终结交往作为解脱的方式。 有些情况下,人际关系的终结有一个明显的标志,在先前恶化的接触上发生一次直接的、激烈的冲突。或逃避到最后的终结。
人际疏远和冲突状态
疏远状态
疏远状态经历的几个阶段
心理阶段
双向权衡阶段
社交阶段
绝交阶段
疏远关系产生的原因
缺乏共同点
沟通存在障碍
性格不和
经济问题
之间存在冲突和隔阂
冲突状态
冲突不可避免
冲突是人际沟通的特性,是人际关系中不可避免的。
冲突本身并无好坏评判,只是它的性质和对待它的态度上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避免冲突消极化的原则
不可感情用事,不顾及基本事实,采取极端方式攻击对方人格,揭对方疮疤,打击对方的自信和自尊
不可随意转移冲突点,更不可把论题偷换成与冲突点毫无关联的问题上
五种冲突类型的利弊
分析问题
你与自己的关系
原生家庭的关系
角色定位的问题
人际边界的问题
沟通技巧的问题
不同自我形象的表现特征
第四节 人际关系咨询要点
咨询准备
环境准备
专业环境用品齐备
个案准备
背景资料再次确认
准备自己
内在和谐外在稳定
咨询信念
咨询师的四大信念
ok
只要你相信People are OK
意义
每个行为背后都有积极的意义
资源
人们已具备他们需要的所有资源
改变
人们有能力做出改变
心理咨询的八大核心理念
1、 来访者是自己的主人
来访者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来访者因此拥有责任感、使命感、参与感、主动性、创造性、行动力!
不要以为来访者来寻求帮助,你就可以成为来访者的主人,指导他人的人生。陪伴、支持、等待来访者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2、来访者是自己生命的专家
• 来访者是自己问题的专家,他或她为此做了足够多的努力。
• 来访者拥有解决自身问题所需的各种能力。
• 来访者自己有无限的潜能和资源。
• 来访者任何做法都有其重要的理由
• 我们的咨询师工作不是教导来访者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 而是协助来访者发现其资源,建构其自我转变的目标及进程。
3、咨询师了解来访者是有限的
咨询师只是在有限的时间看到来访者展现给我们的那一面。所以当对方给咨询师讲他的故事的时候,咨询师需要非常的关注来访者提供的那一面,关注我们能够听到、看到和触摸到的那一面。在这里,就开启了咨询师的好奇心。
永远不要把我们看到的当成全部,习以为常、理所当然,自以为是、好为人师,我们只能接纳不确定性,做一个谦卑的学习者。
4、事出并非有因
“了解原因”不是必要的,重要的是"解决"的历程。
原因和结果间的关系很难认定;问题往往是互动下的产物。
用探究此时此刻可以做些什么的问句,取代探讨过去原因的问句。
EG:一对夫妻因沟通不良、天天吵架而前来求助:
先生说:"关系不好都是老婆凡事挑剔!",
太太说:"都是先生常常忽略我,才会挑剔!“
先生接着说:"老婆挑剔,我才会忽略她!所以原因还是老婆!
"这种探究问题原因的讨论常会陷入鸡生蛋或蛋生鸡的逻辑矛
盾中,最后反而瘫痪了解决问题的可能。
5、问题不是问题怎么看才是问题
人 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 , 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 古希腊 哲学家
6、引导比指导更有价值
陪伴和引导,是对于来访者最有效的帮助形式;
咨询师与来访者在一起自由谈话,而不是由专家指导当事人;
引导的对话方式,最后往往会陪伴来访者到达一个令他/她惊讶不已的地方,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咨询师与来访者一直互相探询、互相影响。
7、聚焦解决而不是聚焦问题
寻找问题原因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有时候会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化。
从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生活经验中可以寻找解决之道。
把焦点放在已有的成功解决方法并迁移到类似情境中,
则越能使改变朝预期的方向发生。
任何人都不可能无时无刻地处在问题情境中,
总有问题不发生的时候,即所谓的“例外”,
这例外常常可以作为问题解决的指引。
8、一小步带来大改善
个体的一小步改变,可以引起个体甚至是整个系统的改变。这是一种基于系统观的考虑,即从小的改变着手,事情往往比较容易成功。
一小步成功的经验对来访者非常重要,可以使来访者产生信心和力量去处理更困难的问题,进而带动整个情况的改变。
团体或家庭中某一成员的改变也必然会影响其他成员的互动,进而会带来其他成员及整个团体或家庭的改变。
咨询技术
基于不同流派的技术
经典心理咨询
精神分析
认知学派
行为主义
人本主义
后现代心理咨询
教练技术
焦点解决
叙事疗法
萨提亚模式
合作对话
反思团队
流程:聆听→提问 →赋能→解决
咨询流程
准备自己→做出接触建立亲和→聆听难题带出希望→探索问题→设定目标→取得承诺→形成策略制定方案→带出改变落实改变→家庭作业准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