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本-量-利分析
管理会计学-第三章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分析(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简称CVP分析),也称为量本利分析或盈亏分析,是一种基于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相互关系的企业管理工具。它的目的是通过分析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CFA一级Ethics-standard思维导图
货币政策对黄金价格的传导机制
云报税(个税)
收入
本-量-利分析
相关范围假设
期间假设
基于一定期间
业务量假设
基于一定业务量范围
模型线性假设
固定成本与单位变动成本不变假设
销售价格不变假设
产销平衡假设
假定产量与销售量相等
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假定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不变
基本原理
企业盈利模型
1.贡献毛益(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单位贡献毛益×销量 =销售收入×贡献毛益率 =营业利润(税前利润)+固定成本 2.单位贡献毛益(单位边际贡献)=贡献毛益/销售量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单价×贡献毛益率 3.贡献毛益率(边际贡献率)=贡献毛益/销售收入×100% =单位贡献毛益/单价×100%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 单价×100成本率 4.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100% =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00% 5.贡献毛益率+变动成本率=1 6.利润=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盈亏临界点与安全边际
盈亏临界点就是使利润等于零的销售量或销售收人,即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十固定成本 或 销售量X销售价格=销售量x单位变动成本十固定成本 由此得到: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 盈亏临界点销售收入=固定成本/(销售价格一单位成本)/销售价格 =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
多产品下企业总体的盈亏临界点销售收入=固定成本/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每种产品的贡献毛益率X每种产品收入占比)
盈亏临界图
相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
1.固定成本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
固定成本下降导致盈亏临界点东临界值降低
2.单位变动成本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
单位变动成本下降,导致变动后总成本线的斜率减小,盈亏临界点左移,亏损区减小而盈利区扩大
3.销售价格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
在一定成本水平下,单位产品东销售价格越高,盈亏临界点越小,同样销售量下实现的利润也就高
4.产品品种结构变动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
变化幅度取决于以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比例为权数的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的变化情况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正常销售量×100%
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量一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安全边际销售收入=正常销售收入一盈亏临界点销售收入 安全边际X单位贡献毛益=利润 安全边际销售收入X贡献毛益率=利润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量×100% 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量一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安全边际率=1-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
实现目标利润分析
实现目标利润的模型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目标利润+固定成本)/单位贡献毛益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收入=(目标利润+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
实现税后目标利润的模型
相关因素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
固定成本与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呈正相关
本-量-利分析中的敏感性分析
相关因素临界值的确定
有关因素对利润影响的敏感系数
敏感系数=目标值变动百分百/因素值变动百分比 容忍程度越高,敏感系数越小
敏感性分析的启示与经营杠杆的概念
企业总是有固定成本,在销售价格大于单位变动成本的情况下,销售量对利润的敏感系数总是大于1
本-量-利分析的扩展
不完全线性关系下的本-量-利分析
非线性关系下的本-量-利分析
非线性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