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唯物论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概念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一性问题
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同一性问题
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重要性:基本问题是解决其它哲学问题的的前提和基础
唯物论的发展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存在方式
运动
概念: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重要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与静止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以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劳动起决定作用)
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思具有创造性(根本特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方法论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根本途径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要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内容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的
人的意识统一于物质
重要性:辩证唯物主义是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唯物辩证法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联系与发展
联系
概念: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点
客观性
普遍性
多样性
条件性
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
发展
本质: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划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它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内容与形式
关系
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对形式具有决定作用
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
要求我们注重事物的内容,反对形式主义
又要积极利用合适的形式去促进内容的发展
本质与现象
本质与现象相互区别
本质与现象相互依存
本质决定现象
现象表现本质
准确辨别真像与假象,透过现象看本质
原因与结果
原因与结果相互区别
原因与结果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才能通过自觉的努力,消除不利的原因,使因果关系运动朝着有利于人的发展方向运行
必然与偶然
必然与偶然相互依存
必然与偶然相互转化
必然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发展趋势,制定目标与计划,同时充分估计到各种偶然因素的作用,善于敏锐的识别和把握机遇
现实与可能
现实与可能相互区别
现实是当下的客观存在,标准事物的当前情况
可能是事物潜在的趋势,标准事物的发展方向
现实与可能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立足现实,对可能性做出最全面的分析和预判
要求我们着眼长远,防止坏的可能变为现实,同时善于创造条件,促使好的可能实现
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地位
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
概念: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属性
对立属性(斗争性)
含义: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和趋势(无条件的、绝对的)
基本形式
对抗性矛盾
非对抗性矛盾
统一属性(同一性)
次要矛盾: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次要作用的矛盾
含义: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有条件的、相对的)
两方面
矛盾着的对立面互为存在的前提,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着的对立面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
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
普遍性与特殊性
主次矛盾
主要矛盾: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主次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
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次要方面
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地看,又要看主流、大势、发展趋势
共性与个性
特殊性即个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决定了事物的不同性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普遍性即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结合的哲学基础
量变质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与状态)
质
含义: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方式
非爆发式质变
爆发式质变
量
含义: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事物数量的增减
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
度
含义:是保持事物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
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原则
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当事物处在量变阶段时,要踏实工作,为未来重大改变作准备
当质变来临的时候,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使工作迈上新台阶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过程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两次否定、三个阶段
否定的深刻内涵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辩证否定的实在是“扬弃”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要求我们树立辩证的否定观,要对事物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要求我们正确看待事物发展的过程,既要看到道路的曲折,更要看到前途的光明
唯物辩证法的特征与应用
特征
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
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应用
辩证思维方法
归纳与演绎相统一
分析与综合相统一
抽象与具体相统一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要求
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增强历史思维能力
增强系统思维能力
增强战略思维能力
增强底线思维能力
增强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与重要源泉(实践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