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庸》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它阐述了儒家治国、修身、教育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原则,形成了一部完整的儒家伦理经典。
这是一篇关于商业创新体系图谱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价值原点重构:从功能满足到情感共鸣的范式革命,资源配置革命:区块链思维与液态资源池的协同进化,盈利模式创新:注意力经济与共享经济的融合范式,动态演化矩阵:商业模式的抗脆弱性设计,液态组织模型:数字化时代的敏捷进化,量子商业思维:突破连续性的创新范式,社会价值共生:商业伦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之道。
这是一篇关于《有序创业24步法:创新型创业成功的方法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创业准备阶段,产品与价值定位阶段,销售与商业模式构建阶段,产品开发与验证阶段,业务规模化阶段,尾声:创业活动的延续。
这是一篇关于僧肇《肇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核心思想,主要内容。僧肇的《肇论》是中国佛教哲学的重要经典,它融合了般若中观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和哲学思想的演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中庸》
总述
核心概念 - 中庸
定义
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是一种适度、平衡的状态。
重要性
为儒家的道德标准和思想方法,是达到和谐的关键。
《中庸》的地位
在儒家经典中的位置
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 “四书”,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性与道
天命之性
内涵
人天生所具有的本性,是善的根源,源于天的赋予。
表现
如仁、义、礼、智等道德本性的潜在存在。
率性之道
含义
遵循人的本性去行事就是道。
实践要求
要发现并遵循自己内心的善性,使行为符合道德准则。
中庸之道的内涵
中和
中
内心的中正状态,是喜怒哀乐未发之时的状态。
和
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即情感表达适度,达到和谐的状态。
两者关系
中是和的内在依据,和是中的外在表现。
时中
根据不同的时机、情况而采取适度的行为。
例子
在不同的政治、社会环境下,推行仁政的方式要有所调整。
修身之道
慎独
在独处时也能严格要求自己,保持道德操守。
即使无人监督,内心也要坚守正道。
意义
是修身的极高境界,体现了真正的道德自律。
诚身
诚的内涵
真实无妄,是天道的体现,也是人道的追求。
诚身的要求
要做到真诚地对待自己,进而真诚地对待他人和事物。
诚与中庸的关系
诚是实现中庸的基础,只有内心真诚才能做到行为适度。
治世思想
为政在人
人的重要性
强调执政者的品德和能力对治理国家的关键作用。
对执政者的要求
执政者要具备中庸之道,做到公正、贤明。
达道与达德
达道
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交等五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准则。
达德
智、仁、勇三种基本品德,是践行达道的保障。
以达德来遵循达道,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治理。
学问思辨行
博学之
要求
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包括经典、历史、礼仪等。
目的
拓宽视野,为深入理解和践行中庸之道奠定基础。
审问之
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询问、探究,不盲目接受。
慎思之
思考要求
谨慎地思考,辨别是非、善恶,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
明辨之
辨别内容
辨别事物的真伪、优劣,以及道德行为的对错。
笃行之
行动要求
切实地将所学、所思、所辨的内容付诸实践,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