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涵盖所有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赶紧收藏一起学习吧!
编辑于2024-10-14 20:39:51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近代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
第一性(本原)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同一性(正确认识)
可知论
不可知论
物质观
物质和物质范畴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微观结构层次——原子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客观实在性。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马克思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客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物质的存在形态:运动(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万事万物皆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的主体是运动
只承认物质:形而上学。只承认运动:唯心主义
运动和静止
运动: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相对的,有条件的。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
只承认静止,否认运动:形而上学。只承认运动,否认静止:相对主义诡辩论
运动的存在方式
时间:一维性。 空间:三维性
时间空间:客观性,主观相对性,无限性,个体有限性。
实践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本质
是人脑的机能及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可能
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相互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前提和条件
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自然规律:客观性。自发的,无意识的,没有主客观相互制约。 社会规律:客观性。自觉的,有意识的,有主客观相互制约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意识统一于物质
从意识的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特殊存在;
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从意识的作用上看,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
意识统一于物质,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之外,没有任何非物质的存在或非物质的活动。
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把历史过程看成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因而是不彻底的半截子唯物主义。
第一,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意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在现实生活中和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
世界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
事物的普遍联系
特点
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普遍性
事物内部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任何事物同其他事物都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中介实现的)
多样性
条件性
条件对人的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抑制作用
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改变和创造条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方法论
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 确立整体性、开放性、动态观点考查联系
发展
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
一切形式的运动都意味着一定的变化。 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事物不可战胜
有新的要素、功能和结构,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添加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方法论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事物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联系的基本环节(五对范畴)
必然与偶然
揭示事物产生、发展和衰亡过程中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事物的发展既包含着必然性的方面,也包含着偶然性的方面
区别
必然:确定不移的趋势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不可避免性。事物发展中起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偶然:联系与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 事物发展中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起促进或延缓作用。
辩证关系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
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必然就是偶然,偶然就是必然
方法论
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发展趋势。善于识别并把握机遇
可能与现实
反映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关系的一对范畴
区别
现实:当下的客观存在,标志着事物的当前状况。可能:事物潜在趋势,标志着事物的发展方向
可能和不可能: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现实可能和抽象可能:现实中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辩证关系
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没有可能就没有现实
方法论:立足现实,展望未来
现象与本质
揭示客观事物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区别
本质: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通过思维把握 。一般的,共同的。相对稳定的。深刻、单纯的。
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通过感官感知。个别的,具体的。多变的。生动、丰富的。有真象和假象,都反映事物的本质
辩证关系
任何本质都表现为现象
任何现象(含假象)都表现着本质
方法论
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原因与结果
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辩证关系
第一,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第二,相互渗透,结果存在于原因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中。第三,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影响原因,互为因果。 第四,原因和结果关系复杂多样,多因多果,复合因果等
方法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形式与内容
内在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区别
内容: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综合,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辩证关系
没有无内容空洞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纯粹的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与内容。内容与形式二者要相适应
方法论
既要重视内容,又要善于运用形式
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是贯穿质量互换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矛盾分析法是事物辩证认识的实质
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基本属性
斗争性:相互区别、分离、排斥。同一性:相互联系、依存、贯通
同一性&斗争性关系
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同一性是包含着差别和对立的同一
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
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方法论: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中把握对立
同一性&斗争性作用
同一性作用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得到发展
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
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斗争性作用
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事物量变
促使矛盾双方的地位和性质发生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方法论
矛盾推动事物发展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事物发展不仅表现为相反想成,而且表现为相辅相成
和谐作为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内因&外因:内因即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因能加速或延缓甚至暂时改变事物发展的过程,它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
矛盾精髓
含义
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即共性,一般,抽象性
特殊性:矛盾及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即个性,个别,具体性
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阶段各有其特点
三是诸多矛盾及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辩证关系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共性和个性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人的认识一般规律:认识个别上升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
不平衡发展原理
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
主要矛盾: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决定的
方法论:重点论、两点论、抓关键、看主流
质变量变规律
质、量、度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
事物成为其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规定性
认识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只有认识质,才能区别事物
量
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和速度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认识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只有认识量才能深刻地把握质。只有正确了解量,才能正确估计事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度
质和量的统一为度
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原则
质量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有量变
方法论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
肯定否定因素
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 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
否定因素 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基本内容
第一,否定是事物自我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形而上学否定观
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直线上升
方法论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二者都是唯物辩证法
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唯物辩证法是其核心内容
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根本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辩证思维方法
归纳和演绎
是人类思维从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最常见的推理方式
分析和综合
就是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矛盾分析方法,是客观事物的辩证联系和发展过程在思维中的再现
抽象和具体
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达到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
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内在要求
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
底线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