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中国文化历史地理环境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思维导图,包含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中绪论部分关于文化的思维导图,介绍了文化的定义、文化界说、文化的特性、文化的功能、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文化研究的方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中国文化历史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
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
疆域
(1)夏朝(夏禹之子夏启开创)是中国有史可据的第一个朝代,疆域统计始自于此。 (2)清王朝(1759年)最终奠定了今日中国疆域的基础。 (3)960万平方公里,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4)西汉、唐代、元代、清代几个朝代的疆域都超过了中国当今的“雄鸡式”疆域。 私有制的产生,国家建立,文字,城市,仅典活动的场所。(1)夏朝(夏禹之子夏启开创)是中国有史可据的第一个朝代,疆域统计始自于此。 (2)清王朝(1759年)最终奠定了今日中国疆域的基础。 (3)960万平方公里,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4)西汉、唐代、元代、清代几个朝代的疆域都超过了中国当今的“雄鸡式”疆域。 私有制的产生,国家建立,文字,城市,仅典活动的场所。
政区
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地方,以国家的建立为前提。 商和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郡县产生; 秦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二级政区制,直至唐代前期; 唐安史之乱后至明清,基本上实行道(路、省)州县三级政区制。
民族
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的历史由各民族共同缔造。 早在春秋时代,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就已成为黄河流域的主体民族,后融合了大量少数民族,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和核心。 境内56个民族中,绝大部分是在中国境内形成的或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除汉族而外,匈奴、羯、氐、羌、沙陀(突厥的一支)、契丹、女真、蒙古、满族都曾建立过统治中原的政权,其中蒙古和满族还统治过整个中国。
人口
公元2年,在汉朝直接管辖区域内的人口有近6000万。 12世纪初的北宋末年,其境内人口超过1亿(世界人口3.2亿)。 1850年,世界人口12亿,中国人口突破4.3亿。 中国人口并不是直线上升的,大规模的天灾人祸发生时,人口损失幅度达20%以上,有时甚至超过50%。 占世界人口1/5-1/3之间,是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人口的两大特点∶ ①分布不均衡 ②人口迁移频繁 a. 分布不平衡,北南人口汉代是7:3,唐末是4:6,明代是2:8,明清稳定在4:6。现在的不平衡是东南与西北之间; b. 人口迁移形成各种移民,历史上几次动乱对人口迁移有极大影响。 每当北方进入民族融合的时候,南方则进入开发的高峰期;南方的经济高潮与北方剧烈的民族融合同时并举。
人文地理环境
经济地理环境
疆域,镇区,民族,人口,文化,城市交通,农业,牧业等。
社会文化地理环境。
文化环境
地形、地貌: 多山多变迁。 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三级台阶(三大阶梯)。 第一阶梯内为高山、高原、大陆盆地,如青藏高原。 第二阶梯内为丘陵、平原、山地,如太行山、伏牛山、雪峰山。 第三阶梯内为大陆架。 气候: 北温带 中国气候的三大特点: 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变化显著,降水量季节性变化) 大陆性气候强(冬夏两季温差大) 气候类型多样(东部季风、西北温带大陆、青藏高原高寒候)。
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产生意识和精神的基础。越是远古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大
三者以某种特定的实体为中心,在地域和结构上互相重叠、相互联系。 一般情况下,自然地理环境发展变化速度比较缓慢, 人文地理环境变化发生的速度比自然地理因素发展变化的速度要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