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佛教的环保思想
五大点,包含克服欲望和贪婪、纠正幸福的观念、改变生活方式、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培养良好的心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七夕活动策划
南北粽子
绘本阅读理念
创作工具思维导图
快速阅读核心技巧
自媒体教学笔记
茶文化旅游
演讲活动策划方案
2010年管综:学者追求真理
《老年社区服务》项目单思维导图
佛教的环保思想
引言
为什么环境恶化得不到有效逆转?
一是实际行动:污染后才没法治理
二是治疗方案:治标不治本
污染源是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
一、克服欲望和贪婪
环境恶化的根源:人类的贪婪所致
唯物论思想指导,人类心灵的问题
如何克服欲望和贪婪
少欲知足,《佛遗教径》中告诫:无欲无患,少欲生诸德,多欲多苦恼
从根本上对治它:欲望永远处于发展进程中,是无所不在的
子主题
知足方能常乐:惜福,因为福报有限,资源有限
首先要净化心灵,克服内心的贪嗔痴三毒。
二、纠正幸福的观念
错误的观念:科技发展促进物质文明,生活富足成为迫切愿望,一切向钱看
破坏力被激发
思考:财富能否等同于幸福?
财富积累:穷得只剩钱了,点石成金的故事
正确观念:佛法认为幸福是由众缘和合而成
离不开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
和睦家庭,真诚的友谊,纯洁的情感
建立在世界和平的基础上
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财富决不是生活的唯一目标,更不是幸福的唯一保障
三、改变生活方式
观念直接决定价值取向,影响行为和生活方式
错误的观念:眼前利益高于一切,急功近利,丧失土地,浪费资源,丢弃节俭美德,追逐时尚潮流
正确观念:
任何行为都需因和缘,关键取决我们自己
要将自己定位为自然人,改变观念,回归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
四、正确认识人与自然
人类依赖自然,探索自然
各方对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世纪,神学:人与自然倾向于二元对立,自然不过是生产资料提供者,无尽索取
东方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关系是统一的,将和谐作为人生的真正享受,感应是最高境界
佛教:"依正不二"的思想,即依报和正报,息息相关
树立正确观念
财富和大自然相比,认识到大自然提供的一切才是生存最基本的需要
现代化的生活环境需要通过劳动创造,大自然无私的付出需要我们珍惜和保护
地球是唯一家园,
尊重大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呵护
五、培养良好的心态
认识心的作用,以什么心态对待自然是关键
感恩心
感恩父母
感恩大自然馈赠
正反两面,保护自然,珍惜资源
自然灾害即大自然的警告,我们要反省
大自然不仅提供物质,更以宁静祥和滋润心灵
自然对每个人是平等的
尊重心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放下我执
认识大自然有它既定的运转程序
尊重动植物的命运
尊重自然的规律,不随意改造
爱心
懂得爱他人
懂得爱护自然,休养生息
停止掠夺,爰护动植物
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积极放生和护生
我爱人人,人人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