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糖代谢
这是一个关于糖代谢的思维导图,糖代谢是生物体内糖类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和糖原)在体内进行合成和分解的一系列生化过程。
编辑于2024-10-20 20:01:14糖代谢
概述
糖的主要生理功能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和碳源
提供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
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消化与吸收
糖消化后以单体形式吸收
人体内缺少β-葡萄苷酶,纤维素不能被消化
糖类消化主要在小肠(上段),少量在口腔
淀粉中含有α-1-4糖苷键
纤维素含有β-1-4糖苷键
小肠黏膜细胞依赖特定载体摄人葡萄糖,这是一个耗能的主动转运过程,同时伴有Na离子的转运。这类转运葡萄糖的载体称为Na离子依赖型葡糖转运蛋白
葡萄糖被小肠黏膜细胞吸收后经门静脉入肝,再经血液循环供身体各组织细胞摄取
细胞摄取葡萄糖需要转运蛋白
GLUT1 (葡萄糖转运体)分布于红细胞、脑、肾、结肠等,功能葡萄糖的恒定摄取
分解代谢
无氧氧化(胞质)(乳酸+能量)
糖酵解(前5减 后5加)
1 🌟葡萄糖(G)磷酸化生成葡糖-6-磷酸(6-磷酸葡萄糖)
不可逆反应,是糖酵解的第一个限速步骤
耗能,消耗ATP
己糖激酶🌟
需要Mg离子,是糖酵解的第一个关键酶
2 葡糖-6-磷酸转变为果糖-6-磷酸
3🌟 果糖-6-磷酸转变为果糖-1,6-二磷酸(最关键)
不可逆反应,是糖酵解的第二个限速步骤
耗能,消耗ATP
需要Mg离子
磷酸果糖激酶-1
4 果糖-1,6-二磷酸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
5 磷酸二羟丙酮转变为3-磷酸甘油醛
6 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
7 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
第一次产生ATP的反应
底物水平磷酸化
8 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
9 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0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丙酮酸
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不可逆反应,是糖酵解的第三个限速步骤
丙酮酸激酶
需要钾离子
糖酵解的调节取决于三个关键酶活性
己糖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1
丙酮酸激酶
乳酸生成
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作用下还原为乳酸
去路:释放入血 进入肝脏进一步代谢(分解利用/乳酸循环(糖异生))
净生成ATP的数量
G(葡萄糖开始)2 Gn(糖原开始)3
主要生理意义
机体不利用氧气快速供能
除葡萄糖外的其他产物可进入糖酵解供能
有氧氧化(CO2+H2O)32/30个ATP
过程
糖酵解
丙酮酸脱羧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10ATP
关键过程
⭐️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
柠檬酸合酶
不可逆
⭐️异柠檬酸氧化脱羧转变为α-酮戊二酸
异柠檬酸脱氢酶
不可逆
⭐️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辅酶A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不可逆
生理意义
糖类,脂质,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最终代谢的共同通路
三大物质代谢相互联系的枢纽
反应部位 线粒体
经过一次三羧酸循环,消耗一分子的乙酰辅酶a,4次脱氢两次脱羧,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1分子FADH2,3分子NADH+H+,2分子CO2,1分子GTP
生理意义
机体产能的主要途径
NADH 2.5个ATP FADH2 1.5个ATP
调节
磷酸戊糖途径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定义:磷酸戊糖途径 是指从糖酵解的中间产物6-磷酸-葡萄糖开始形成旁路,通过氧化、基团转移两个阶段生成果糖-6-磷酸和3-磷酸甘油醛,从而返回糖酵解的代谢途径,亦称为磷酸戊糖旁路
反应部位:细胞质
反应过程:
氧化反应 生成磷酸戊糖,NADPH及CO2。
非氧化反应 基团转移
生理意义:生成磷酸核糖和NADPH
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
NADPH+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
蚕豆病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概述
定义:糖原是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机体可以迅速动用的能量储备
储存的主要器官及作用:肝脏:维持血糖水平 肌肉:供肌肉收缩所需
糖原合成(单糖合成糖原) 部位:组织(肝脏,肌肉) 细胞(胞浆) 糖原合酶
葡萄糖活化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
葡萄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 反应不可逆
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转变为1-磷酸葡萄糖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磷酸基团转移的意义:形成了α-1,4糖苷键,葡萄糖C1上的半羧醛羟基必须活化,才有利于与糖原分子中葡萄糖的游离C4羟基缩合
1-磷酸葡萄糖转变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UPTG是葡萄糖的活化形式被称为“活性葡萄糖”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连接形成直链和支链
UDPG合成糖原(α-1,4-糖苷键结合) ⭐️ 糖原合酶(只延长不分支)
糖原引物(糖原n)原有的细胞内较小的糖原分子
糖链分支 分支酶 (α-1,6-糖苷键)
糖原分解(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部位:细胞(胞浆) 糖原磷酸化酶
糖原分解为1-磷酸葡萄糖 糖原磷酸化酶
糖原磷酸化酶水解α-1,4-糖苷键
当糖链上的葡萄基逐个磷酸化分解至距去分支点约四个葡萄糖基时,由于空间位阻作用,糖原磷酸化酶不再起作用,脱支酶开始参与糖原分解
脱支酶功能: 转移葡萄糖残基 水解α-1,6-糖苷键
1-磷酸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 变位酶
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 葡萄糖-6-磷酸酶
葡萄糖-6-磷酸酶只存在于肝和肾,只有肝肾组织中的糖原分解可以补充血液中的葡萄糖,而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只能进行糖酵解或有氧氧化
肌糖原的分解与合成与乳酸循环有关
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糖异生
概述
指非糖物质(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丙酮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部位:组织(肝,肾)细胞(胞浆,线粒体)
不完全是糖酵解的逆反应
非糖物质进入糖异生的途径: (1)甘油 甘油激酶 3-磷酸甘油 磷酸二羟丙酮(2)乳酸 乳酸脱氢酶 丙酮酸(3)生糖氨基酸 丙酮酸╱三羧酸循环 草酰乙酸
途径
丙酮酸转化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经⭐️丙酮酸羧化酶⭐️羧化生成草酰乙酸,辅酶为生物素,发生在线粒体
草酰乙酸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的作用脱羧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发生在线粒体和胞液,GTP供能
草酰乙酸转变为苹果酸或天冬氨酸出线粒体进入胞质
1,6-二磷酸果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 ⭐️果糖二磷酸酶-1⭐️ 释放能量,不产生ATP
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葡萄糖 ⭐️葡萄糖-6-磷酸酶⭐️ 释放能量,不产生ATP
生理意义
在空腹或饥饿状态下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
补充或恢复肝糖原储备
肾糖异生增强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
骨骼肌中的乳酸在肝中糖异生形成乳酸循环
调节
底物循环:作用物的互变反应分别由不同的酶催化其单向反应,这种互变循化称为底物循环
无效循环:当两种酶活性相等时 不推进代谢的进行,结果只有ATP释放能量
血糖及调节(正常3.89-6.11mmol╱L)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来源:食物,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糖异生
去路:氧化分解供能(主要),糖原合成(糖原合酶),磷酸戊糖途径(氧化为NADPH和5-磷酸核糖,非氧化),转变为非糖物质
血糖的调节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子主题
糖代谢异常
低血糖 空腹<2.8mmol/L
高血糖 空腹>7mmol/L
糖原累积症(先天缺乏与糖原代谢有关的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