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是公务员考试备考中的重要资料之一。该书内容全面、结构清晰,包含了大量的例题和解析,适合初学者和需要系统复习的考生使用。
编辑于2024-11-03 18:19:23时间管理-读书笔记,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方法,读者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时间,重新掌控时间和工作量,实现更高效的工作和生活。
本书是法兰教授的最新作品之一,主要阐明了设计史的来源、设计史现在的状况以及设计史的未来发展可能等三个基本问题。通过对设计史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讨论,本书旨在促进读者对什么是设计史以及如何写作一部好的设计史等问题的深入认识与反思。
《计算机组成原理》涵盖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数据的表示与运算、存储系统、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输入输出(I/O)系统以及外部设备等关键内容。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时间管理-读书笔记,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方法,读者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时间,重新掌控时间和工作量,实现更高效的工作和生活。
本书是法兰教授的最新作品之一,主要阐明了设计史的来源、设计史现在的状况以及设计史的未来发展可能等三个基本问题。通过对设计史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讨论,本书旨在促进读者对什么是设计史以及如何写作一部好的设计史等问题的深入认识与反思。
《计算机组成原理》涵盖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数据的表示与运算、存储系统、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输入输出(I/O)系统以及外部设备等关键内容。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资料分析
十四、A和非A思想
(一)A和非A思想在比重中运用
1、占比大于某个比例
给出各个部分量,求某部分所占整体比重超过特定数值(50%、75%、25%)
方法:转化为各个部分量倍数关系(可以画饼图)
A占比>50%,得出A>非A
A占比大于75%,得出A>3非A
A占比大于25%,得出A>非A÷3
2、占比最值、占比折线图
方法:占比越大,A和非A的倍数越大
考查形式
A与非A单主体、多主体
3、求基期占比
方法:没有整体,求出各部分量或者占比
其中占比给出A,就能求出非A,从而计算两者的倍数关系
(二)A和非A具体值运用
1、A和非A的值
A+非A=整体,进行计算
2、A和非A的增长量
A增长量+非A增长量=整体增长量
3、A和非A的增长率
混合增长率思维
4、A和非A的倍数
转化为A占整体的比例,A是非A2倍以上,即A占比>2/3=66.7%
(三)变形题:A和非A在乘积增长率的应用
1、求非A(部分)增长率
方法
①A+非A=100%,求非A比重
②利用乘积增长率公式:部分=整体×占比
十三、倍数
(一)现期倍数
1、判定
问题时间与材料时间一致,A是B的几倍
2、公式
倍数=A/B
表述坑
A比B增长/多出/高/超出几倍:A/B-1
A超过B的n倍:A>B*n
(二)增长倍数
1、公式
r=倍数-1
当增长率很大时,往往用倍数表示和计算增长率
(三)比较某定值倍数
1、方法
将÷转化为×的精算
注意题干问的是增长倍数还是倍数
(四)长句子倍数
1、判定
主语省略、前面是重点,前后一般是主体不同
2、题型
①增长量倍数
本质是多步除法:现/n+1÷现/n+1
②平均数倍数
普通平均数倍数:A/B÷C/D
部分整体的平均数倍数
利用比重思维解题,部分平均数/整体平均数=部分的分子占比(量的占比)/部分的分母占比(个数占比)
③比重倍数
整体倍数(整体=部分/占比):A/B÷C/D
部分的倍数:A×B/C×D
3、技巧
多步除法、截位列式、约分找答案
(五)基期倍数
1、判定
问题时间在材料时间之前+倍
2、公式
基期倍数=A/B×1+b/1+a
十二、平均数
(一)现期
1、判定
现期+平均(均/每/单位)
2、公式
平均数=总数/个数=A/B
根据单位判断,谁是单位的尾部,谁就是分子or谁是1谁就是分母
3、题型
3.1计算
看清分子、分母,以及主体
3.2与某个值比较
单位转换(坑点)
将除法转化为成乘法计算
3.3日均、月均
闰年能被4整除,29天。闰年366天,平年365天
某个月>前几个月的平均值,可以得出某个月>所有月的平均值
例:若12月产值>1-11月平均产值,可推出12月>全年/12or12×12>全年
3.4求整体或数量
根据平均数求整体或数量 (求量没有对应主体时,一定要想到)
3.5平均数比较
常见材料形式:表格或柱状图、文字当中往往是两段(考的少)
本质:分数比较
方法:先排再列
难点:定位主体(先定性质,再定名称)
(二)基期
1、识别
过去时间+平均
2、公式
给现期量、增长率:基期平均数=A/B×1+b/1+a
给现期量、增长量:基期平均数=现期1-增量1/现期2-增量2
(三)两期平均数
1、两期平均数比较升降(与两期比重一致)
题干涉及两个时间+平均数问法
现期平均-基期平均=A/B×a-b/1+a
升降判断
a>b,平均数上升
a<b,平均数下降
a=b,平均数不变
2、平均数增长量
现期平均-基期平均=A/B×a-b/1+a
速算技巧:多步除法,皆为列式子,约分看选项
注:平均增长量不能用结论绝对值<|a-b|(比重专属)
3、平均数增长率
识别:平均数+增长+%
平均数增长率=现期平均-基期平均/基期平均=a-b/1+b
做题方法
根据平均数确定分子、分母
代入公式、看选项
当b=0时,r=a,与某时间相比,B持平,即b=0
如果不给ab,注重分析选项数据,先求出ab,再口算a-b
(四)变型题
1、乘积增长率和平均数增长率关系
同根同源,主体用乘法就优先乘积增长率,除法就平均数增长率计算
2、间隔平均数增长率
平均数的间隔增长计算
3、连续年份平均数比较
本质上就是两期平均数比较,根据两年之间的增长率关系,比较两期中哪一年更大、更小,依次比较出各个年份
十一、比重
(一)现期比重
1、比重定义
1.1题型识别:A占B的比重;在B中A的比重
1.2核心:部分和整体的属性一致,因此在题干中常常会省略主语
1.3基本公式:比重=部分/总量
1.4延伸定义
①增长贡献率:部分增长量/整体增长量
②利润率:利润/收入
③A对B的贡献率:A占B的比重
1.5基本考法
①求比重
根据选项盯出来,或直接厂除
注:相近名词易忽略,eg:中高级、进出口、本外币等
多个部分占比,可以用各个部分占比之和进行计算,要与占比混合题型进行区分
②比重>某具体的值
除法转化为乘法计算(15%、5%等常见数值计算要熟悉)
③求整体
直接厂除or直接盯
④求部分
乘法的估算和精算,尽量将占比拆分为特殊、好算、少算的数值
2、比重饼图
2.1一般情况下,饼状图的主体按照12点钟方向顺时针旋转生成,存在很少的反例
2.2技巧
①根据部分与总体的关系,找到特殊值:1/2、1/4、3/4等
②比对各个部分的大小、倍数关系(根据角度和弧度判断)
③采用反向排除法
3、比重比较
3.1整体相同,比较比重
只需比较分子即可
3.2整体不同,比较比重
本质是分数比较,先排再列
4、现期比重作差
(1)整体相同:A-B/C
(2)整体不同:A/B-C/D
不列式,一除破万法,选项分析
一定要识别出整体不同,往往题干会省略主语,而忽视其整体不同
6、比重连乘
6.1连续占比: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6.2被求部分和整体之间,存在大-中-小的关系
6.3计算
连乘可以用前前后后、里里外外,也可以百化分转化为常见的分数计算
7、比重比例类
7.1判定:求比重,无整体,有其他比重,采用比重比例类比
7.2计算:横向或纵向计算
8、增长贡献率
8.1公式:增长贡献率=部分增量/整体增量
8.2考法
①求部分增量或整体增量
通常需要百化分求出增量,再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②增长贡献率比较,分母相同,只需比较分子
(二)基期比重
1、公式
A/B×1+b/1+a
1.1优化
抄数优化:成对出现,看见A,就有1+a,一起抄下来
计算
先判断1+b/1+a与1的关系(>、<、=)
根据选项差距截位直除A/B
结合选项找答案
先估后精(基期比重、基期平均、基期倍数都运用 )
估-反向做题:选项只有一个大于or小于,没得选;即使有多个,但是也能看出来(比1大,用1.1、1.5倍计算,比1小用0.9计算)
精-正向精算:化1法
分子1+b:加一个a,再减去一个a
分母1+a四舍五入截两位即可
2、给增长量
2.1公式
基期比重=基期部分/基期整体=现期-增量/现期-增量
3、基期比重图
3.1坑点:时间坑
3.2方法
找到一个具体的比重值进行计算,优先考虑和整体增长率相当的部分计算
分析两个部分的大小关系,采用反向排除法
4、两期比重
4.1判定
两个时间+比重+升降
现期比重-基期比重=A/B×a-b/1+a
4.2比较(升降判断)
1+a一般大于0,所以判断a-b的正负即可
a>b,比重上升
a<b,比重下降
a=b,比重不变
比较a、b时需要带正负号比较
4.3计算(升降了···百分点)
4.3.1常规题& 存在反例
方法
先判断上升还是下降(a>b上升,反之下降)
a>0,如果选项<|a-b|的只有1个,直接选这个选项
a<0时或如果选项<|a-b|的有多个,代入公式A/B×a-b/1+a,估算或截位直除
4.3.2已知基期现期量,无ab
列式观察,对比选项,如若无法得出,再截位直除
4.4两期比重逆运用
给了比重变化,求基期的增长率大小变化
①通过比重的变化、升降,来判断部分r和整体r的大小关系
②亦可以通过乘积增长率(部分=比重×整体)这一公式,来判断部分增长率的大小关系和具体数值
十、混合增长率
(一)判定
1、明显有部分混合得到整体的关系:部分1+部分2=整体
2、增长率关系:混合增长率
求增长率,且没有直接给出量,量之间存在加和关系,则考虑是否为混合
3、常见混合增长率
人民币+外币=本外币
进口+出口=进出口
邮政+电信=邮电
上半年+下半年=全年
一季度+二季度=上半年
累计增长率
A+非A+整体
4、混合形式
主体+时间
(二)计算
居中>偏向>精算
1、混合居中
2、偏向基期量较大
2、偏向基期量较大(增长率之间差距小时,可用现期估算)
偏向谁,谁与混合的距离就越小
3、线段法精算
部分写两边,整体写中间
距离和量成反比~
4、注
增长率混合时,应带着正负号计算、比较
(三)多者混合
1、一般考察居中思维
2、时间的多者混合注意时间坑
2、时间的多者混合注意时间坑日-月-季度-年)
(给日的量—求/比较月)
3、日均量的同比增速=月均量的同比增速,以此类推(本质是混合思维~)
4、两者混合,再混合
(四)混合增长率反例
1、原理:混合增长率的量是基期
所以,当r相差很大时,需要估算基期,确定偏向
(五)混合变形
1、主体变形:作差的混合
顺差+进口=出口
逆差+出口=进口
盈余+收入=支出
2、时间变形:累计增长率
当月+累计到上一月=累计到当月
只要累计不滑坡(累计增长率上升),当月就比累计多
本质混合思维:当月>累计到当月>累计到上一月
遇强则强,遇弱则弱
(六)混合专项
1、基本思维
本质:利用混合思维来解决其他比例关系的计算
原理:在a/b=c这一关系之中,c为混合后的结果(增长率、平均数等),b为量,即为偏向的对象,也是与混合距离成反比中的对象。
计算:多盯,少动笔,结合选项来看
2、混合平均数(平均数=总量/人数)
已知部分的平均数,求整体的平均数大小
利用混合平均数,求人数比
求人数之比却没给量的关系,而混合平均数中的量就是人数,因此计算距离之比的反比即可
混合平均数在数量关系中的运用
3、混合倍数
a+b+c/x+y+z 就类比于 a/x、b/y、c/z进行混合
其中,计算时还可以互相之间匀一匀,类似于削峰填谷,以方便进行倍数计算
4、混合比重(本质就是溶液问题)
混合比重求大小和最值问题两类
九、年均增长率
(一)基本概念
判定:年均增长/增速最快/排序;年均增长率为
公式:(1+r)的n次方=现期/基期
r=n次√现期/基期-1
年均增长类问题年份差选择(增长率、增长量)
(二)比较
1、已知现期和基期
n相同,直接比较现期/基期
2、已知增长量和现期
n相同,直接用增长量/现期
3、注意
①现期<基期,代表下降,年均增长率为负值
②现期<基期,年均增长率比大小,还是直接比较现期/基期(负数体现在倍数开根号后减1),但如果比较降幅大小,则需要计算-1之后的值
(三)计算
1、r>10%,利用平方数居中代入并排除
平方数、三次幂和四次幂熟记
20次方的数
三、四次幂常考
2、r<10%,估算、间隔思维代入
r年均≤r总÷n年/r1+r2+r3+……+rn
r总为时间段的总增长率
3、年均增长率利用间隔思维解题
按照间隔增长率的算法,代入选项(西瓜和芝麻)
八、乘积增长率
(一)基本概念
1、基础公式
量的关系:A=B×C
增长率关系:rA=rB+rC+rBrC
与间隔增长率相比,乘积增长率为主体的关系,间隔增长率为时间间隔的关系
2、计算
①总额=单价×数量
判定:总额=单价×数量,求总额增长率
公式:r总额=r单价+r数量+r单价r数量
材料类型:材料有平均数和数量的表述
常见表述:售价/销量、单产/面积、人均面积/人数
变形关系表述:城镇收入、乡村收入、倍数
②部分=整体×比重
判定:部分=整体×比重,求部分的增长率
公式:r部分=r整体+r比重+r整体×r比重
材料类型:有整体和比重的变化
3、比较
①总额增长率比较
注意增长率和变化幅度
方法:注重分析,优先排除增长量很小或一正一负并且幅度较小的选项
②部分增长率比较
增长率最值和增长率正负
方法:同样看重分析
4、棉花专题
①乘积增长率:给面积、单产问总产量
②求基期量
给增长量和增长率,求基期:基期量=增长量÷增长率r
求单产基期:此时单产为名词而非平均数考法
求基期倍数:增量A/增量B×rB/rC
③A+非A=总量的应用
一、做题思维
(一)问题三步走
1、圈时间
2、判题型
3、定主体(名称+性质:首字法/前中后法)
(二)分析选项方法
1、正向算
2、反向排除
3、代入法
(三)注意的坑资历分析常见的坑
二、八大常用速算技巧
(一)四个常用速算技巧
1、特殊数相乘
一个数×1.5=这个数+本身的一半
一个数×1.1=这个数错位相加
一个数×0.9=这个数错位相减
2、特殊数相除
一个数÷5,等于这个数×2,小数点移一位
一个数÷25,等于这个数×4,小数点移两位
一个数÷125,等于这个数×8,小数点移三位
3、常用分数(1/2-1/19)
不用背,我也会
50%=1/2 33.3%=1/3 25%=1/4 20%=1/5 10%=1/10
记住(1/8-1/12),加和为20
12.5%=1/8 11.1%=1/9 9.1%=1/11 8.3%=1/12 7.7%=1/13
记住(6,16)和(7,14)互换的两对
16.7%=1/6 6.25%=1/16 14.3%=1/7 7.1%=1/14
记住(17、18、19),5.963等差数列
5.9%=1/17 5.6%=1/18 5.3%=1/19
就记住6.7%=1/15
其余部分参考速算速算
三、基期
作为对比参照的是基期,而相对于基期比较的是现期
(一)基期公式
基期=现期-增长量
基期=现期/1+r
基期=增长量/r
(二)基期计算
1、已知增长量、现期——加减计算(高减低加)
①尾数法
②结合选项,必大于现期or小于现期
2、 已知增长率、现期——除法计算
①|r|>5
直接厂除,不要列式
②|r| ≤ 5
化除为乘
A/1+r ≈ A-A*r
A/1-r ≈ A+A*r
存在反例,当选项首项、次项相同时,且4≤|r|≤5时,不可用化除为乘
(三)基期比较
1、多个值比较
①先排再列(本质是分数比较)
(四)基期和差
提问:过去的顺、逆差额;已知第一季度和3月,求1-2月基期
公式:A/1+a-B/1+b
①干掉现期和差、判断正负:针对于选项有正负,且有效数字较少的情况
②不列式、厂除、算一半(公式的一半or厂除中两边各算一半)
③观察选项特征,并结合题干本质解答
eg:如现期为x,且增长率下降,因此基期一定大于X,所以两者之和一定大于2X
四、现期
给基期量,求后面某一个时期
(一)保持增长量(超过、追赶、差值)
公式:现 =基+增长量*N
1、超过问题
①精算增长量
②有选择的代入选项
2、追赶问题
类比数量关系中的牛吃草问题
①计算追赶量
②计算增长量差值
3、差值问题
类比数量关系中的牛吃草问题
①计算增长量差值
②计算原始差值
③代入年份,将增长量差值与原始差值相加
(二)保持增长率/增长趋势
公式:现期=基期×(1+r)的n次
1、给增长率
①近似计算
②将数值拆分计算
2、不给增长率
①r>0,若r不变,则增长量变大
②利滚利:大精(基期)小估(剩下部分)
计算增量与基期的倍数关系,从而算出增量所产生的新增量
③若给了多个基期,且倍数关系明显,可以计算倍数
3、按照名义增长率求现期
概念定义
名义增长率:没有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得到的增长率
实际增长率(按可比价格计算):扣除价格因素得到的增长率
CPI:消费价格指数
相关公式
原理公式;1+r名=(1+r实)×(1+rCPI)
应用公式:r名=r实+rCPI+r实×rCPI
现=现/1+r名 ×1+r实
(三)公式变形
1、基期和现期关系
A=B-C/C 等价于 C=B/1+A
2、按照事务发展历程
A(类似于增长量)+B=C 等价于 A=C/n+1
五、增长率
(一)基础概念
1、定义
现期量与基期量的差值(即增长量),与基期量之间的比较,即指在基期量的基础上增长了多大的幅度
2、注
增长率又称增速、增幅或者增长幅度、增值率等
增长率有正负,增长率为负时表示下降
3、公式:增长率r=增长量/基期量
(二)常见关系
1、百分数与百分点
①百分数表示两个量的比例关系,用除法计算
②百分点表示百分数的变化,用加减法计算(%-%=百分点)
有时候考官会故意写成%-%=%,设置了坑,但默认是百分点
2、增长率与倍数
①A是B的几倍:A/B
②A比B多/增长几倍(增长率):A/B-1
两者关系:倍数=增长率+1
3、成数、翻番
①成数:几成相当于十分之几,30%就是三成
②翻番:翻一番为原来的2倍,两番为4倍,以此类推翻n番为原来的2的n次方倍
4、增幅、降幅、变化幅度
①增长率(增幅、增长幅度、增速),带着正负号比较
②降幅,必须为负,比较绝对值
③变化幅度,可正可负,比较绝对值
5、分数比较--增长率思维
比较分数的倍数关系,本质就是比较增长率
eg:44.1/372.6和49.1/396.7,分子增长率=5/44.1>10%,分母增长率24.1/372<10%,所以分子倍数大,分子大的分数大
倍数接近时,也可以与1.1倍比较~
(三)增长率计算
识别:增长/下降+%/几成/几倍、增长速度、增长幅度
1、百分点计算
①已知现期增长率,求基期增长率:高减低加,带正负号计算
还存在两个要素的基期增长率作差比较
②已知现期增长率,现基期降幅关系,求增长率:绝对值高加低减,整体增加“负号”代表下降
计算:尾数法、划线法(2-3位)
2、公式计算
r=增长量/基期量(现期-增长量)=现期-基期/基期(增长……%)=现期/基期-1(增长几倍)
①已知现期、基期
r=现期-基期/基期,直接厂除
倍数大,可以计算倍数-1
②已知现期、增长量
r=增长量/现期-增长量,直接厂除
(四)增长率比较
1、已知现期、基期
识别:增速最快、增长幅度最大最小(一般为直方图、表格)
①最值问题
倍数明显,用现期/基期进行比较
倍数不明显,用现期-基期/基期,进行分数比较(但较慢)
优化:r=增量/基期,增量如果变小,但基期变大,r会变小,适合求最小值
分数比较中,与1.1倍进行比较,快且较通用
②折线图选择、排序
关注最值和选项
③增长率的应用:创新题型
分析材料、难度不高
2、已知现期、增长量
①直接比较 增长量/现期 大小,呈正比
注:此值不是增长率的具体值,只是代替比较
②变型题:提问增长率比较,但有些给了具体增长率,有些给了增量,因此,计算增长率、厂除比较
3、特定增长率比较:已知现期、基期
①r>10%时,现期>基期1.1,错位相加
注:与倍数的大小关系一定不要弄反
②r>20%时,现期>基期1.2,错位2倍相加(注意进位问题)
124×1.2=124+24.8=148.8 127.3×1.2=127.3+25(进位)
③r>50%时,现期>基期1.5,加上本身一半
遇偶则一半计算
④r>15%,现期>基期1.15(10%+5%),即本身+错位及其一半
10%错位,5%为错位的一半
4、特定增长率比较:已知增量、现期
①r>100%时,2增量>现期
②r>1%时,101增量>现期
先估(100增量计算)再精(100增量+1增量)
六、增长量
判定:增长/减少+具体单位(人/元/吨)
公式: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r=现期量/1+r×r
(一)增长量计算
1、已知现期、基期
划线法、尾数法
增长量计算小技巧:多个主体求增长量
增量1+增量2=总增量
增量在A和非A思想的运用
A+非A=总
2、已知现期、r
公式:增长量=现期量/1+r×r
①百化分计算
r=1/n,则增长量=现期量/n±1
注:增长量与现期、r都呈正比,偏向思维用来精确选项~
百化分通用公式:n=100/百分号前面的数字(保留一位小数
37%=1/2.7 42%=1/2.4
②放缩法
注:千万不要点错小数点
利用背过的百分数的倍数关系,实现百化分
2.5%=1/40 67%=1/1.5 1.43%=1/70
③取中法
必须会背
④|r|<5%
公式:增长量=现期量×r
用相近数的百化分,误差大~
⑤|r|>100% 或很大时
百化分或截位直除(多步除法,写竖式来约分)
⑥r<0时
增长量=—现期/n-1(负号代表减少)
⑦两个特殊增长率(100%,-50%)
r=100%时,增长量=现/2
r=-50%时,增长量=-现
3、增长量倍数
多步除法,根据选项,截位列式
现/n+1÷现/n+1
4、拉动增长率
公式:拉动增长率=部分的增长量÷整体量的基期量
坑点:一定看清楚拉动的主体是谁~这就决定了整体量为谁
5、年均增长量
识别:年均+增长+单位(每年增长量相同)
公式:年均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n年,即总增长量÷n年
年份差的计算和特殊情况
(二)增长量比较
判定:增长最多/最少、下降最多/最少
1、公式
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柱形图看高度差,折线图看斜率or高度差(倾斜角度越大,增长量越大)
斜率不能用来看增长率
2、已知现期、增长率
①大大则大
现期大、增长率大,则增长量大
现期大、降幅大,则减少量大
坑:-20和-10,前者减少量大,但增长量小
②一大一小:百化分,大小则大
现期量/n+1,进行分数比较
大小则大:现期*r大且r小的 增量更大 公式推导
③比较综合运用:先排(大大则大)再列(百化分)
3、增长量绝对值比较
考法:绝对值的最值、绝对值排序
方法:淘汰赛(正正相比、负负相比,然后再用公式比较)
4、增长量折线图
重点分析正负,再研究大小
5、变形应用
七、间隔增长
(一)间隔增长率
1、判定:隔一年求增长率
2、公式:r间隔=r1+r2+r1×r2(和+积)
3、速算技巧
①r1、r2绝对值均<10%,r1+r2的和与选项差一个百分点(1%)以上,r1×r2可以忽略
注意小数点的位置!!!一定要注意
②化成分数;化成小数
③结合选项看答案
注意:计算增长率带正负符号
4、提问方式
2022年比2020年增长
①r直接给:2022年同比增长a,2021年同比增长b
②r间接给:2022年同比增长a,增速比去年提高了b个百分点
③变形:2022年A的增速由去年的a,变为增长了b,实现了新突破
(二)间隔延伸考法
1、间隔倍数
特征:间隔一年求倍数
方法:先求出r间,间隔倍数=r间+1
2、间隔基期量
特征:间隔一年,求基期
方法:先求出r间,间隔基期=现期量÷1+r间
3、间隔增长量
特征:间隔一年,求增长量
方法:先求r间,再百化分,间隔增长量=现期量÷(1+r间)×r间=现期量÷n+1
4、间隔现期量
特征:间隔一年,求现期量(保持基期增长率,间隔一年求现期)
以往计算基✖️(1+r)的n次方,但不好计算,所以用间隔思维
方法:先求r间,间隔现期量=基期量×(1+r间)
先估再精
5、间隔多年增长率
特征:间隔多年,求增长率
方法:多间隔几次即可
间隔四年,计算呈现对称
小技巧:当r>0时,间隔多年增长率r间>r1+r2+r3+……+rn
或r间>r年均增长率*n年
6、间隔的逆向运用
识别:连续的时间,求增长率
方法:采用选项代入法
①连续两年:整年和整年,
例如:2021年同比增长a,比2019增长b,求2020同比2019的增长率
②同比套环比
例如:2021年7月同比a,环比增长b,求20216月比2020年7月
月份比较,同比套年底
7、间隔增长率和年均增长率的应用
年均增长不好计算:两年年均增长、n年的年均增长 or 已知年均增长可以计算出间隔增长,再计算r1/r2
坑点:平方有误差、n年不会精算
方法:当年均不好计算时,用间隔增长率可以精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