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茶叶
茶叶,俗称茶,是茶树的叶子和芽经过加工后制成的饮品原料。介绍了茶叶的种类、茶叶的产地、茶叶的制作工艺、茶叶的品质鉴别、茶叶的储存等。
这是一篇关于商业创新体系图谱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价值原点重构:从功能满足到情感共鸣的范式革命,资源配置革命:区块链思维与液态资源池的协同进化,盈利模式创新:注意力经济与共享经济的融合范式,动态演化矩阵:商业模式的抗脆弱性设计,液态组织模型:数字化时代的敏捷进化,量子商业思维:突破连续性的创新范式,社会价值共生:商业伦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之道。
这是一篇关于《有序创业24步法:创新型创业成功的方法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创业准备阶段,产品与价值定位阶段,销售与商业模式构建阶段,产品开发与验证阶段,业务规模化阶段,尾声:创业活动的延续。
这是一篇关于僧肇《肇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核心思想,主要内容。僧肇的《肇论》是中国佛教哲学的重要经典,它融合了般若中观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和哲学思想的演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茶叶
茶叶的种类
绿茶
炒青绿茶(西湖龙井、碧螺春等)
烘青绿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
晒青绿茶(滇青等)
蒸青绿茶(恩施玉露等)
红茶
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等)
工夫红茶(祁门工夫等)
红碎茶(印度阿萨姆红茶等)
乌龙茶
闽北乌龙(大红袍、水仙等)
闽南乌龙(铁观音、黄金桂等)
广东乌龙(凤凰单枞等)
台湾乌龙(冻顶乌龙等)
白茶
白毫银针
白牡丹
贡眉
寿眉
黄茶
黄芽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黄小茶(北港毛尖等)
黄大茶(霍山黄大茶等)
黑茶
湖南黑茶(茯茶等)
湖北老青茶
四川边茶
云南普洱茶
广西六堡茶
再加工茶
花茶(茉莉花茶、桂花茶等)
紧压茶(沱茶、砖茶等)
萃取茶(速溶茶等)
果味茶
药用保健茶
茶叶的产地
国内产地
福建
武夷山(大红袍、肉桂等)
安溪(铁观音)
福鼎(白茶)
浙江
杭州(西湖龙井)
湖州(安吉白茶)
云南
西双版纳(普洱茶)
临沧(冰岛茶等)
安徽
黄山(黄山毛峰、太平猴魁)
祁门(祁门红茶)
湖南
岳阳(君山银针)
安化(黑茶)
其他省份
江苏(洞庭碧螺春)
江西(庐山云雾茶)
贵州(都匀毛尖)
四川(峨眉山茶等)
广东(英德红茶等)
国外产地
印度
大吉岭(大吉岭红茶)
阿萨姆(阿萨姆红茶)
斯里兰卡
乌瓦(乌瓦红茶)
康提(康提红茶)
肯尼亚(红茶)
日本(抹茶等)
茶叶的制作工艺
采摘
采摘标准(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等)
采摘时间(早采、适时采等)
采摘手法(提手采等)
杀青
杀青目的(破坏酶活性等)
杀青方法(锅炒杀青、蒸汽杀青等)
杀青温度和时间控制
萎凋
自然萎凋
加温萎凋
萎凋程度判断
揉捻
冷揉和热揉
揉捻程度(轻揉、重揉)
揉捻形状(条索、颗粒等)
发酵
发酵条件(温度、湿度、氧气等)
发酵程度判断(叶色变化等)
干燥
烘干(炭火烘干、电烘等)
炒干(手工炒干、机械炒干)
晒干
精制(筛分、风选等)
筛分(不同孔径筛网)
风选(利用风力分离轻重杂质)
拣剔(去除梗、片等)
茶叶的品质鉴别
外观(形状、色泽等)
绿茶(条索紧结、色泽翠绿等)
红茶(条索肥壮、色泽乌润等)
乌龙茶(条索卷曲、色泽砂绿等)
白茶(芽毫完整、满披白毫等)
黄茶(芽头肥壮、色泽金黄等)
黑茶(条索紧实、色泽黑褐等)
香气(干茶香、湿茶香等)
毫香(白茶)
花香(花茶、部分乌龙茶)
果香(部分红茶)
清香(绿茶)
松烟香(正山小种)
汤色
绿茶(黄绿明亮)
红茶(红艳明亮)
乌龙茶(金黄明亮)
白茶(浅黄明亮)
黄茶(黄亮)
黑茶(橙黄明亮或红浓明亮)
滋味
绿茶(鲜醇回甘)
红茶(醇厚甜爽)
乌龙茶(醇厚甘滑)
白茶(清甜醇爽)
黄茶(醇厚鲜爽)
黑茶(醇厚陈香)
叶底
嫩度(芽头多、叶片柔软为好)
色泽(均匀、有光泽)
完整度
茶叶的储存
环境要求(温度、湿度、光照等)
温度(一般 5 - 25℃)
湿度(相对湿度 50% - 70%)
避免光照(尤其是强光)
防止异味(与有异味物品隔离)
储存容器(铁罐、陶瓷罐、密封袋等)
铁罐(密封性好、防潮)
陶瓷罐(透气性好、能保持茶叶香气)
密封袋(方便、成本低)
锡罐(保鲜效果好但价格高)
储存方法(密封、冷藏等)
密封储存(减少空气接触)
冷藏(延长保质期但要注意防潮)
干燥剂的使用
茶叶的营养价值
茶多酚
抗氧化作用(清除自由基)
抗菌消炎
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咖啡因
提神醒脑
促进新陈代谢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氨基酸
构成茶叶鲜爽味
提高人体免疫力
维生素
维生素 C(抗氧化)
维生素 B 族(参与新陈代谢)
矿物质
钾(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等)
钙(骨骼健康)
镁(酶的激活剂)
茶叶的冲泡
茶具选择(茶壶、茶杯、盖碗等)
紫砂壶(适合乌龙茶等)
玻璃茶具(适合观赏绿茶等汤色)
盖碗(适用多种茶叶,方便观察和控制冲泡)
水温控制
绿茶(75 - 85℃)
红茶(90 - 100℃)
乌龙茶(95 - 100℃)
白茶(85 - 100℃,根据种类调整)
黄茶(80 - 85℃)
黑茶(100℃)
投茶量
根据茶具大小(如盖碗一般 3 - 5 克)
根据个人口味(浓淡调整)
冲泡时间
绿茶(第一泡 1 - 2 分钟,后续适当延长)
红茶(第一泡 3 - 5 分钟,后续可稍长)
乌龙茶(第一泡 10 - 30 秒,逐泡增加)
白茶(第一泡 3 - 5 分钟,依情况调整)
黄茶(第一泡 2 - 3 分钟)
黑茶(第一泡 10 - 20 秒,后几泡适当延长)
冲泡次数
绿茶(一般 3 - 4 次)
红茶(3 - 5 次)
乌龙茶(5 - 7 次)
白茶(3 - 5 次)
黄茶(3 - 4 次)
黑茶(5 - 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