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
这是一个关于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的思维导图,该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教育研究方法论自身的思考和对中外教育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反思;第二部分从哲学、横断科学(包括系统科学和数学)、专门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三个层面分别研究了它们在教育研究中的方法论价值,并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
编辑于2024-11-15 23:10:12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
第一章
前提——关于“教育研究方法论”自身的思考
2021名词解释:教育研究方法论
第二章
西方教育研究的历史演变
24简答20世纪下半叶西方教育研究趋势
第三章
20世纪中国教育研究的历史演变
2022论述
第四章
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中的哲学层
主要研究两大问题 一是一般意义上--哲学在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是具体意义上--运用哲学研究教育的方法论问题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用于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②西方哲学在教育研究中的方法论价值
第五章
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中的横断科学层
第六章
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中的专门科学层
专门科学分类与发展研究对认识教育研究性质的方法论意义
古希腊:知识分类问题的初始探究
代表人物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四种分类标准
认知能力:从感知到抽象理性
研究对象得以存在的原因:从自在、自为、到人为制造
研究目的:从纯学术到应用、制造物品
知识反映世界的抽象程度:从最高的一般到个别的具体
近代: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分野
培根:拉开近代哲学分野讨论帷幕
孔德:对科学本身的性质作哲学的探讨
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为精神学作辩护
马克思主义
现代:交叉与综合——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后,其学科内部也开始不断分化,学科内部分化导致交叉学科类的出现
同时,技术科学——技术与科学关系的重新建立,作为一大新生族出现在科学大家庭中
还有,综合科学——科学把人类生活实践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产物,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
独立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
启示
从分类的角度看:历史分析的意义是使我们有可能列出不同的与判断学科性质相关的因素
从科学发展的历程来看:1.科学的发展深刻的揭示了哲学、科学与人类实践的复杂关系 2.要在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中,在学科与学科性质的比较中,把握本学科的研究与其他学科的异同,把握本学科的研究性质
自然科学研究范式在教育研究中的方法论价值
“专门科学研究范式”的界定与结构
2022名词解释
自然科学研究范式面临的时代挑战
特征
研究范围和目标上:只以事实为研究对象
研究过程上:排除主体和个体因素的影响
研究结论的表述上:要求准确,用数学语言
挑战
自然科学研究实践的挑战
研究对象的变化
研究观念的变化
研究过程的变化
新的科学哲学的认识
科学哲学进入了学派纷争的多元时期,其中后实证主义最为突出
从后现代科学实在论看当代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变化趋势及启示
变化趋势
把科学研究对象的实在性与科学研究过程和结论语义的实在性作为相互作用的统一的特殊领域来研究的变化
在研究上有了范围的扩展与性质上的变化
重要启示
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推动一类新的哲学发生深刻变化
当今自然科学研究范式对过去被认为只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若干方法原则的吸收或引进
对科学哲学研究范畴的认识,就是对科学研究中必然或涉及到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
自然科学研究范式中有关方法的分类和规范、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对任何学科都具有相当普遍意义的理论 自然科学如范例般为其他学科提供借鉴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探讨的方法论启示
问题的提出:19世纪的贡献
现象学研究范式
2023名词解释
符号学研究范式
解释学研究范式
2021名词解释
范式间的共同点及启发
共同点
共同出发点:批判或否认自然科学方法论是唯一科学方法论的观念
共同的研究逻辑依据:对研究对象性质的深入探讨作为构建自己的研究逻辑的依据
共同的变化趋势
在变化趋势上:呈现出对语言的关注趋于中心位置
在对人类精神活动的关注上:呈现出走向现实的人类社会精神的活动趋势
在认识与真理性质观上:呈现出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认识方式和由此得出认识结果真理性的肯定和深入研究的趋势
在认识逻辑和真理观上:呈现出多元的趋势
启示
1.从分辨本学科研究对象性质开始,而不是从照搬其他学科成熟的方法论开始
2.精神、人文科学方法论构建的思维路线为我们构建教育科学方法论的思维路线提供借鉴
3.探讨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精神、人文科学的背景时不能忽略时代的认识水平和视域的变化
第七章
走向终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特殊性分析
教育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教育研究对象的范围
教育研究对象的范围
教育存在
教育活动型存在
教育观念型存在
教育研究反思型存在
以怎样的实践产生为依据,并兼顾其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教育研究对象的窄化:主要倾向
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
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
把教育研究的对象规定为研究现象及其规律
教育研究对象的泛化
把教育研究对象规定为“人”
把教育研究对象范围对定为“凡是对人的身心产生影响的活动”
教育研究对象的结构
层间结构
1.三种教育存在类型构成了三个层级,后一个层级的产生以前一个层级的存在为前提
教育活动型存在:是最基础、最具有原始对象性质
教育观念型存在:在形成系统理论和学科之后,就会对活动形态的教育产生指导、引导或渗透性影响
教育反思型存在:最后出现,具有调节、检讨教育研究活动及其成功的性质。
2.三个层次教育的对象是有区别和分层的;通过双向、多层次的相互作用而关联,成为一个独特的教育研究对象群
层内结构
教育活动型存在
宏观教育活动
政府行政部门统筹管理教育活动
中观教育活动
专门机构内或生活、工作单位内统筹、管理的教育活动
微观教育活动
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直接或间接交往的教育活动
这三类活动中,最基础最大量的教育活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进行的具体的教育活动
教育观念型存在
系统认识、非系统认识 公认观念、非公认观念 科学认识、日常认识
教育反思型存在
教育研究学、教育学科学......
教育活动性存在的特殊性
教育活动是人为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活动以人为直接对象,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的
教育活动的本质是在特殊的交往活动中有目的地-- 使社会对学习者的发展要求,向学习者的现实发展转化,使学生的多种潜在发展可能向现实发展转化
教育活动具有预测性与活动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
教育活动具有双边、共时、交互作用性和要素关系的复合性
教育研究的性质与方法体系特征
教育研究的性质
事理研究:探究人所做事情的行事依据和有效性、合理性的研究。它是为成事即办好此事而展开的研究。研究对象是人类自己创造、从事的研究活动;研究目的是如何使活动更富理性,如何更好的满足人们从事这项活动的需求;研究任务是说明是什么,解释为什么,讲出如何做;特点:综合性、动态性
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特征——哲学、科学与艺术方法的具体方法
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特征的综合性, 集中体现在它需要科学、哲学、艺术的方法的综合运用
1.哲学方法的作用
体现在价值研究上。教育研究离不开对价值的认识和选择
体现在研究对象的总体把握上。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体现在研究者对教育经验的反思性重建上。
2.科学方法的作用
表现在对事实的确切认识和理论体系逻辑的建构上
表现在科学方法中,系统的、综合的、定性的研究方法是教育研究在事实研究方面的基本方法,是事实研究的方法主调
3.艺术方法是教育研究的依据
一是教育活动中有人与人的相互作用
教育研究需要对具体教育情境中的人与人的互动有敏锐的感受和体悟,作出直觉式的判断和理解
二是教育研究人员与研究对象同属人类,个体与个体之间能实现沟通
研究人员与研究对象交往、交谈时,研究者要有科学的理性;有感受情境氛围和他人心态、解读某种行为意义的能力
教育研究方法中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
综合:指研究复杂、动态的事理的方法。不是研究物体和精神存在的方法
表现1:教育研究需要多种不同性质和不同类型的方法;范围分布的结构性(结构性取决于研究对象的内在结构
表现2:教育研究对其他学科率先或已经运用的研究方法的移植上。(移植不是原封不动的套用,是再造,含有创造的成分
总结
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综合性是具体的,在多方面整体体现的
不是抽象、随意和局部的,同时并不意味着教育研究没有独特的方法。
综合是教育研究方法呈现的特征,也是教育研究方法及其体系的形成过程
教育研究方法是通过综合来创造的
教育科学的研究范式的特征探讨
教育研究主体的特殊性
特殊性集中体现在研究主体是由两部分人构成
专业的研究人员:学术背景不同;有的学术背景以教育学科为主,有的以其他学科为主,教育学科辅之
实践一线的研究人员:各级教育管理人员;学校教师
由于上述人员的组成,导致研究主体的复合性。复合型体现在
专业背景的复杂性:教育研究中需要复合学科、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人员共同展开研究。因为教育实践的多层次性+参与因素的多样性,使人们要认识它的全部,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
专业研究人员与实践研究人员的复合性:一是研究对象的实践性决定,二是实践人员从事研究的必要和可能性,由教育实践的生成性决定 理论研究层面只有具有学科修养的人才能很好的把握和研究它
教育研究中主体与对象关系的特殊性
2023简答
教育研究的逻辑特性
概念特性
综合抽象:指教育研究面对的需要抽象的对象是复杂的整体;是对教育研究作整体和全程式的反映
教育研究的概念特性的综合性
它含有价值,也含有事实;含有历史性和差异性;不同时期对同一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
教育研究概念特性的抽象性
卡西尔认为,只有是概念、理论,就必然是抽象的
理论的真理特性
定义
对教育事实作出价值合理性判断和科学合理性判断,从而使理论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程度上直接对实践产生影响
判断标准
价值合理性判断
事理的真理性判断
2024论述
1.哲学中有关人与世界的观念和认识作为教育研究的前提性认识,即理论基础,发挥着方法论作用 2.哲学中关于认识论、方法论及科学发展逻辑研究的科学哲学,对教育研究和学科发展自身的反思具有直接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每一种哲学观中蕴含的思维方法和路线,对教育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3.某种新的哲学观可以批判和反思已有教育理论和研究方式,寻找新的研究生长点,新的视角的思想武器,具有开拓更新教育科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的方法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