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楞严经42贤圣阶位
这是一篇关于楞严经42贤圣阶位的思维导图,《楞严经》中所提及的42贤圣阶位,实际上是大乘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分类。这42贤圣阶位主要包括了三贤位、十圣位以及二圣位,具体解释如下
编辑于2024-11-16 09:22:15楞严经科判
正说妙定
一.依常住真心以开圆解(如来密因)
七处征心
心不在身内
心不在身外
心不在潜根里
心不随明暗开合
心不是思维体,随与外境相合而有
心不在中间
心不能以一切无著名之为心
二种根本
无始生死根本
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
十番显见
显见是心
显见不动
显见不灭
显见不失
显见无还
显见不杂
显见无碍
显见不分
显见超情
显见离见
二见剖析
别业妄见
同分妄见
性相辨析
因缘自然
和合非合
四科七大无非藏性
四科
五阴
色
受
想
行
识
六入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十二处
眼色处
耳声处
鼻香处
舌味处
身触处
意法处
十八界
眼色识界
耳声识界
鼻香识界
舌味识界
身触识界
意法识界
七大
地大
水大
火大
风大
空大
根大
识大
阿难明心说偈
妙湛总持不动尊···
审除细惑
如来藏本净,为何乎起迁流?
五大如何周遍圆融?
三种相续
世界相续
众生相续
业果相续
开如来三藏
空如来藏
不空如来藏
空不空如来藏
性相抉择
妄起无因,歇即菩提
因缘自然,和合不合
二.依常住真心以起圆行(修证了义,首楞严)
选根直入
华屋示门二义决定
决定以因同果澄浊入涅槃义
决定从根解结脱缚入圆通义
六根结解
六根功德
六根清净
随拔一根
六解一亡
释二疑
根性断灭疑;击钟验常
别有结元疑;决定根元
说偈重明
绾巾示解
二十五圆通
六尘圆通
声尘圆通
色尘圆通
香尘圆通
味尘圆通
触尘圆通
法尘圆通
五根圆通
眼根圆通
鼻根圆通
舌根圆通
意根圆通
六识圆通
眼识圆通
耳识圆通
鼻识圆通
舌识圆通
身识圆通
意识圆通
七大圆通
火大圆通
地大圆通
水大圆通
风大圆通
空大圆通
识大圆通
根大圆通
耳根圆通
耳根圆通
观世音菩萨
如教观修
解六结
明三空
三.依正助两行以分圆位(诸菩萨万行,首楞严))
文殊选择
研判诸圣圆通
独选耳根圆通
重说偈颂
道场加行
前行除障
建立道场
正修三昧
重说神咒
染缘起遍成轮回
众生颠倒
世界颠倒
十二类生
胎
卵
湿
化
有色
无色
有想
无想
非有色
非无色
非有想
非无想
净缘起历成诸位
三种渐次
修习:除去助因
真修:刳其正性
增进:违其现业
干慧地
欲习初干,未与如来法流水接
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十信
信心住
念心住
精进心
慧心住
定心住
不退心
护法心
回向心
戒心住
愿心住
十住
发心住
治地住
修行住
生贵住
方便具足住
正心住
不退住
名童真住
法王子住
灌顶住
十行
欢喜行
绕益行
无嗔恨行
无尽行
离痴乱行
善现行
无著行
尊重行
善法行
真实行
十回向
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不坏回向
等一切佛回向
治一切处回向
无尽功德藏回向
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真如相回向
无缚解脱回向
法界无量回向
四加行
暖地
顶地
忍地
世第一地
十地
欢喜地
离垢地
发光地
焰慧地
难胜地
现前地
远行地
不动地
善慧地
法云地
等觉
妙觉位
四. 承三法既备问名受持(经)
本经五名
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
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
如来密因,修证了义
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
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
助说七趣五阴魔
五.因释余疑广辩七趣
升堕总说
内分外分
情想升堕
地狱趣因果
十习因
淫习
贪习
慢习
嗔习
诈习
誑习
怨习
见习
枉习
讼习
六交报
见报
闻报
嗅报
味报
触报
思报
鬼趣因果
怪鬼
魃鬼
魅鬼
蛊毒鬼
疠鬼
饿鬼
魇鬼
魍魉鬼
役使鬼
传送鬼
畜生趣因果
枭类
咎类
狐类
毒类
蛔类
食类
服类
应类
休类
循类
人趣因果
顽类人
愚类人
庸类人
狠类人
微类人
柔类人
劳类人
文类人
明类人
达类人
仙趣因果
地行仙
飞行仙
游行仙
空行仙
天行仙
通行仙
道行仙
照行仙
精行仙
绝行仙
天趣因果
欲界天
四天王天
忉利天
焰摩天
兜率陀天
乐变化天
他化自在天
色界天
初禅天
梵众天
梵辅天
大梵天
二禅天
少光天
无量光天
光音天
三禅天
少净天
无量净天
遍净天
四禅天
福生天
福爱天
广果天
无想天
五不还天
无烦天
无热天
善见天
善现天
色究竟天
无色界天
四空天
空无边处天
识无边处天
无所有处天
非想非非想处天
四种阿修罗
鬼趣摄阿修罗
人趣摄阿修罗
天趣摄阿修罗
畜生摄阿修罗
六.无问自说预明禅境
色阴魔境
身能出碍
身彻拾虫
精魄离合,闻空说法
境变佛国
虚空成七宝色
黑暗中能见物
身同草木
上见佛国下见地狱
遥见遥闻
妄见忘说
受阴魔境
责已悲生
悲魔入心
扬已齐佛
狂魔入心
定偏多忆
忆魔入心
慧偏多狂
知足魔入心
历险生忧
忧魔入心
觉安生喜
喜魔入心
见胜成慢
慢魔入心
慧安自足
轻清魔入心
着空毁戒
空魔入心
着有恣淫
淫魔入心
想阴魔境
贪求善巧
怪鬼来扰
贪求经历
魃鬼来扰
贪求契合
魅鬼来扰
贪求辨析
蛊毒魇鬼来扰
贪求冥感
疠鬼来扰
贪求静谧
大力鬼来扰
贪求宿命
山川土地鬼神来扰
贪求神力
天地大力精魅来扰
贪求深空
麟凤龟鹤精怪来扰
贪求长寿
遮文茶,毗舍遮来扰
行阴魔境
二无因论
四遍常论
四一分常论
四有边论
四不死矫乱论
十六有相论
八无相论
八俱非论
七断灭论
五现涅槃论
识阴魔境
因所因执
非能非执
常非常执
四知无知执
生无生执
归无归执
贪非贪执
真非真执
定性声闻执
定性缘觉执
五阴生因
五种妄想
坚固妄想
虚明妄想
融通妄想
幽隐妄想
虚无妄想
五阴修断
五阴边际
灭除次第
楞严经
菩萨行四十二贤圣阶位
十住
发心住
治地住
修行住
生贵住
方便具足住
正心住
不退住
名童真住
法王子住
灌顶住
十行
欢喜行
绕益行
无嗔恨行
无尽行
离痴乱行
善现行
无著行
尊重行
善法行
真实行
十回向
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不坏回向
等一切佛回向
治一切处回向
无尽功德藏回向
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真如相回向
无缚解脱回向
法界无量回向
十地
欢喜地
离垢地
发光地
焰慧地
难胜地
现前地
远行地
不动地
善慧地
法云地
等觉
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