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简明中国文学史》刘跃进-考点知识概要
这是一篇关于《简明中国文学史》刘跃进-考点知识概要的思维导图,简明中国文学史. 《简明中国文学史》的作者是骆玉明,由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
编辑于2021-08-13 01:46:14这段简介涵盖公共基础法律要点,包括公民权利义务、国家机构设置和宪法核心内容。重点法律领域涉及民法规范民事关系、劳动法保障职场权益、知识产权法保护创新成果。同时介绍刑法打击犯罪、行政法约束公权力、国防法维护国家安全等内容,助你快速掌握法律体系框架。
中传考研笔记,人文社科哲学导论,详细总结了哲学的分类,哲学的界定,审美观。美的本质与特征,审美价值,两种哲学,两种语言观。真善美,伦理观,哲学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文体演变思维导图:包含萌芽期文学观念混沌,焚书坑儒文化专制主义,《吕氏春秋》李斯《谏逐客书》,杂赋: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以失传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段简介涵盖公共基础法律要点,包括公民权利义务、国家机构设置和宪法核心内容。重点法律领域涉及民法规范民事关系、劳动法保障职场权益、知识产权法保护创新成果。同时介绍刑法打击犯罪、行政法约束公权力、国防法维护国家安全等内容,助你快速掌握法律体系框架。
中传考研笔记,人文社科哲学导论,详细总结了哲学的分类,哲学的界定,审美观。美的本质与特征,审美价值,两种哲学,两种语言观。真善美,伦理观,哲学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文体演变思维导图:包含萌芽期文学观念混沌,焚书坑儒文化专制主义,《吕氏春秋》李斯《谏逐客书》,杂赋: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以失传等等。
先秦文学
“风骚”
《诗经》
现实主义
《离骚》
浪漫主义
先秦散文
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3个阶段”
秦汉文学
秦文学
《吕氏春秋》
李斯
汉文学
汉赋
枚乘
汉赋四大家
史著
《史记》
《汉书》
民间文学
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
五言诗
《古诗十九首》
魏晋南北朝文学
诗歌
1||| 风格流派
建安风骨
正始之音(正始体)
太康诗风
左思(不同)
元嘉体(年号、山水诗)
齐梁体
永明体
宫体诗
2||| 题材
玄言诗 → (玄学兴起)
田园诗
陶渊明
山水诗
谢灵运
“陶谢”
“山水田园诗派” 【 王维、孟浩然】 (唐代合并)
小说(文言小说)
志人小说
志怪小说
唐传奇 (文言小说)
宋元“话本” (白话短篇小说)
明清小说 (长篇章回小说)
文学理论
曹丕《典论·论文》
陆机《文赋》
挚虞《文章流别集》
刘勰《文心雕龙》
钟嵘《诗品》
民歌
南朝民歌
《西洲曲》
北朝民歌
《木兰辞》
文体:骈体文的成熟
隋唐文学
文体
一、 诗歌(四时期)
二、 文章
今文
骈体文
古文
散体文
三、 词
曲子词(敦煌)
花间词(温、韦)
南唐词(李煜)
四、 通俗文学
讲经文 → 俗讲
变文(敦煌变文)
通俗诗
时间
初唐
宫廷诗风-宫体诗 (上官仪)
初唐四杰
刚健
陈子昂
风骨
沈宋、文章四友
“律诗的定型”
吴中四士 (带有盛唐气象)
盛唐 (2+2)
两大诗歌流派
山水田园派
王维
孟浩然
边塞诗派
高适
岑参
两大诗人
李白
“诗仙”
艺术风格
杜甫
“诗圣”、“诗史”(强调作品) ·“诗圣”的圣还体现了儒家思想·
艺术风格
用典
声律
现实主义
以议论入诗、以时事入诗
集大成者
中唐
两大运动
诗歌
新乐府运动
元白诗派
通俗、现实、时事
白居易
散文
古文运动
韩愈、柳宗元
韩孟诗派
怪
晚唐
苦吟诗人
小李杜
杜牧
李商隐
宋辽金文学
文体:词、散文
宋诗
“宋调”
唐诗 vs. 宋诗(对比、区别)
诗歌流派
江西诗派
黄庭坚(“山谷体”)
“半山体”— 王安石
中兴四大家(南宋)
爱国诗人 — 陆游
“诚斋体” — 杨万里
永嘉四灵
两大诗人
苏轼
朱熹
宋明理学(元代也有影响到)
宋词
“婉约派” vs. “豪放派”
“骚雅派”
姜夔
词的贡献
(溯源)唐五代:“诗庄词媚”
花间派
南唐词
北宋
晏殊、欧阳修(“晏欧”)
晏欧以小令为主(短)(有前朝“艳”的遗留)
柳永
慢词(长)“铺陈”
大力写词,变雅为俗
苏轼
拓宽了词的题材(1.0)
“以诗入词”
题材广泛,处处入词
词风不主一格
影响
婉约部分:秦观(婉约正宗)
豪迈部分:辛弃疾
2.0
周邦彦
讲究格律,题材回归了柳词时期
南渡词人
李清照
词“别是一家”
朱敦儒
南宋词人
辛派词人
格律词派
姜夔
“变俗为雅”
“骚雅”
宋文
【背景】(古文运动成功)
【格局】古文为主,骈文为辅
散文 (古文)“笔记文”
骈文 (今文)“宋四六”- 散文化
文赋 - 散文化
“古文运动”
1)中唐古文运动
2)古文运动(唐+宋)
3)唐宋八大家
4)三苏
苏辙、苏轼、苏洵
小说
文言小说
(魏晋南北)志怪志人小说
(唐:成熟)唐传奇
白话小说
短篇小说
“宋元话本”
概念
话本类型
讲史小说
元代“平话”
说经话本
唐代”讲经文“
小说话本
宋代(成就最高)
话本体制特点
长篇小说:章回小说(明清)
戏曲
诸宫调
代表作:《西厢记诸宫调》
王实甫《西厢记》
元代文学
元曲(戏曲)
元曲
“元”
元杂剧/北杂剧/北曲杂剧
“曲”
散曲(“词余”)
小令
带过曲
套曲
元杂剧
1. 溯源:
(宋)官本杂剧
(金)金院本
2. 相关概念:
元杂剧
《录鬼簿》
3. 简答题:
1||| 如何理解“元杂剧”
2||| 元杂剧的分期
3||| 简述元杂剧的固定体制
曲词、宾白、科介
每本杂剧内容上基本上是四折加一楔子
4||| 简述元杂剧与南戏的异同/区别(元杂剧 vs. 南戏)
4. 代表: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王实甫《西厢记》
1||| 主题: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2||| 结构分析、人物分析(红娘、崔莺莺、张生)
3||| 联系不同时期的作品对比
唐传奇《莺莺传》
宋元《西厢记诸宫调》
王实甫《西厢记》
4||| 《西厢记》vs.《牡丹亭》
5||| 《西厢记》的艺术特色(成就)
关汉卿《窦娥冤》
1||| 人物分析
2||| 《窦娥冤》的悲剧色彩
3||| “场上之曲”
简答+论述
南戏
中国百戏之祖
1. 形成与发展:
宋(萌发)
元(成熟)
明清(发展为传奇) 受南戏影响更大
2. 核心概念(4+1):
“四大南戏”/ 荆刘拜杀: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
高明《琵琶记》
1||| 人物分析(赵五娘、蔡伯喈......)
2||| “词曲之祖”
3|||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散曲
1. 概念:
散曲(“词余”/今乐府)
2. 类型:
小令、套曲、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
3. 代表作品(鉴赏):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代诗歌
前期
赵孟頫
中期
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pēng)、揭傒斯)
“雅正”(理学)
后期
杨维桢“铁崖体”
元代小说
平话/元刊讲史小说
体制已初具后世章回小说雏形
对后世的影响 → “章回小说”
(宋元话本)
宋代话本
讲史
说经
小说
元代话本
讲史
小说
元代散文
艺术特色:
最突出特征:理学、文章合一
维护韩愈依赖的古文家讲文的传统(沿袭了古文运动)
明代文学
明代诗歌
明初
台阁体
雍容典雅
明中叶
茶陵派
“轶宋窥唐”诗誉盛唐 有台阁体余波
前七子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唐宋派
学习唐宋古文(直抒胸臆) 反对极致复古
后七子
明后期
性灵文学
公安派
开拓之功 (理论贡献)
竟陵派
深厚之功 (艺术贡献)
“吴中诸子"
高启、文征明、唐寅
明代戏曲
明传奇
“明中叶三大传奇”(拓)
李开先《宝剑记》
梁辰鱼《浣纱记》
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的《鸣凤记》
代表人
徐渭
创作主张:当行“本色”
戏曲作品:《四声猿》
《狂鼓史渔阳三弄》
《雌木兰替父从军》
《女状元辞凰得凤》
《玉禅师翠乡一梦》
戏曲理论:《南词叙录》(拓)
汤显祖
主张:“至情理论”
作品:临川四梦
《牡丹亭》
《紫钗记》
《邯郸记》
《南柯记》
“汤沈之争”(汤显祖、沈璟)
戏曲唱腔
昆山腔(昆曲 / 水磨腔)
三大阶段变革
弋阳腔
★核心高频考点:一(汤显祖)、二三(“三言二拍”)、四(四大奇书)
★明代文学整体特点:
“复古”
诗文(明中叶)
茶陵派
“轶宋窥唐”
前七子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唐宋派
学习唐宋古文(文从字顺) 反对极致复古
后七子
“反复古”
诗文(明后期)
吴中诸子(真性情)
抨击理学
性灵文学
戏曲(明后期)
徐渭
汤显祖
主“情”
长篇小说
“四”
四大奇书
《三国志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
何为“四大奇书”之奇?
章回小说
短篇小说
“二三”
三言二拍
“三言”
“三言”是话本小说文体的奠基之作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
“二拍”
《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
拟话本
今古奇观(拓)
清代文学
清代文学的全面繁荣
文章学
1. 骈文
乾嘉(朴学兴盛-考据)
骈文繁荣
2. 桐城古文
“桐城派”
方苞
“义法说”
“桐城派”的先驱
姚鼐
“义理、考据、辞章”三合一
“桐城派”开派者
刘大櫆
“桐城三祖”
3. 报章文体
文界革命(梁启超)
三界革命(诗界、文界、小说界)
区别民国的文学革命(陈独秀)
“文界革命”发展三大阶段
近代白话文运动
3点“缘由”
诗歌
清代诗歌三大特点
(1) 女性群体
闺秀诗人
代表:顾春(顾太清)
(2) 少数民族群体
八旗诗人
代表:纳兰性德
(3) 诗歌理论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诗歌主张
王士禛
“神韵说”
含蓄慰藉
“兴亡之说”
沈德潜
“格调说”
教化
儒家
创作偏虚
翁方纲
“肌理说”
以学问为诗
汉宋兼综的学者(考据)
袁枚
“性灵说”
区别明代“性灵文学”、公安派(异同)
性情至上
反对格调、肌理
(晚清)宋诗运动
(影响了)
“同光体”
诗界革命
黄遵宪
旗帜性人物
梁启超
正式提出“诗界革命”
戏曲
1. 南洪北孔
南
钱塘
洪昇
《长生殿》
北
曲阜
孔尚任
《桃花扇》
清初剧坛的双璧
2. 苏州派
李玉
“一、人、永、占”
《一捧雪》
《人兽关》
《永团圆》
《占花魁》
《清忠谱》
3. 李渔《闲情偶寄》(理论作品)
“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林语堂)
4. 花雅之争
“花部、雅部”
“花雅之争”
唱腔:昆山腔、弋阳腔、秦腔
四大徽班
京剧(拓)
如何理解花雅之争(三大阶段+结局)
小说
核心考点(大题)
分类
长篇+短篇
短篇小说集
长篇小说
类型
世情小说
《醒世姻缘传》
《续金瓶梅》
《红楼梦》
讽刺小说
(清)《儒林外史》
钱钟书《围城》
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
《老残游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孽海花》
四大谴责小说
《红楼梦》
红学、程乙本、脂评、《红楼梦》评论(王国维)
艺术成就 / 艺术特征
主题分析
人物分析(林黛玉、贾宝玉……)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儒林外史》
艺术成就
讽刺的叙述艺术
《阅微草堂笔记》
艺术成就
俗文学
1. 俗文学
清代说唱文学繁荣的原因(选择)
2. 小概念
(佛经故事为主)
变文、宝卷
(不同地区的说唱形式)
弹词、木鱼书
(篇幅较短)
词话、鼓词
(八旗子弟 曲艺艺术)
子弟书、快书
词(复兴)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
纳兰性德
“国初第一词手”
顾太清(顾春)
“清代第一女词人”
“闺秀诗人”
现代文学
民初文坛
民初文坛的新变
“文章”新变
(1) 骈文
(2) 散文
桐城古文
回光返照的兴盛
(3) 白话文
“三足鼎立”
小说、戏曲
“风行一时”
缺乏社会力量
鸳鸯蝴蝶派
“黑幕小说”
中国“新的文学形态“的基本特点
“文学革命”与“五四运动”
《新青年》
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胡适
鲁迅
“乡土小说”
影响:
“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
区别清代梁启超的“文界革命”
“白话文学”
区别(清)近代白话文运动
主张
“活的文学”
“人的文学”
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
“为人生而艺术”
创造社
前期
“为艺术而艺术”
后期
“左倾”
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太阳社
1929年解体
1930年加入“左联”
“国民革命”和左翼文学
核心考点
左翼文学
(一)“革命文学”
创造社
太阳社
共同宗旨:革命文学 (强调文学的政治功能)
PK 鲁迅、茅盾
共产党通过组织方式介入
“左翼作家联盟"
左翼作家联盟(“左联”) = 创造社(部分)+太阳社(全体)+鲁迅、茅盾
创造社(部分)
郭沫若
活跃在20年代、40年代
太阳社
蒋光慈
普罗文学:“革命+爱情”模式
进步作家
鲁迅
“东北流亡群”(萧军、萧红)
茅盾
30年代左翼作家联盟成就最高
双城记
(二)“京、沪双城记”
1. 论争的由来
2. 论争的核心
京派
学院派(古典士大夫)
“乡土世界”
沈从文《边城》
海派
商业化(先锋)
“摩登世界”
意识流、现代派
3. 分析背后的文化对垒:
学院文化 vs. 商业文化
经典潮
(三)30年代经典潮
散文
林语堂、鲁迅
小说
茅盾、老舍、巴金
话剧
曹禺
抗战时期文学
“左联”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
讽刺小说
代表作品:钱钟书《围城》
郭沫若
诗集:
《女神》1921年
历史剧:
《屈原》《虎符》《高渐离》《棠棣之花》《南冠草》《孔雀胆》
郭沫若的历史剧:
“失事求似”
张爱玲
(作品常被改编为影视剧)
“上海孤岛”
长篇抗战小说的“史诗性”
京沪作家的返乡现象
巴金:《憩园》
废名:《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
老舍:《四世同堂》
解放区文学
1. 解放区三种不同力量的聚合
(1) 中国共产党人主导的宣传机构及其文化政策
(2) 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
(3) 解放区本土的地方性文化和民间 艺术形式
2. “诗歌”
长篇叙事诗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成就最高
3. 《讲话》
1|||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2||| 简述《讲话》主要内容
3||| 简述《讲话》的影响
4||| 在《讲话》精神影响下新的文学实践
最初成绩
“新秧歌剧”/新秧歌运动
《白毛女》:“新秧歌剧”的集大成之作
小说的新实践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周立波:《暴风骤雨》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孙犁:《芦花荡》《荷花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