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四.自然界的水
九上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大纲,本脑图有助于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编辑于2024-12-07 10:32:51自然界的水
水的净化与保护
工业净水
沉降
自然沉降
吸附沉降(化学沉降) 加入絮凝剂(明矾) 明矾:只能除去固体杂质.
过滤
吸附
放入活性炭 活性炭:疏松多孔结构,主要是除去色素,异味和其他可溶性杂质.
物理变化
投药消毒
二氧化氯.液氯.漂白粉
化学变化
1.简易净水装置
去了底的空矿泉水瓶、纱布、蓬松棉、活性炭、石英砂、小卵石
1.小卵石、石英砂、蓬松棉和纱布的作用是什么? 过滤,把固体和水分开
2.活性炭的作用是什么? ①吸附色素、异味和部分可溶性杂质; ②去除不溶性物质
3.小卵石、石英砂可不可以颠倒? 不可以,颠倒后会降低净水效率
2.简易净水装置
原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水下进上出
下进上出原因 ①防止难溶性物质沉积在活性炭表面 ②去除色素、异味以及部分 可溶性杂质效果更好
生活净水
硬水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危害: ①直接喝对身体不好 ②洗衣服浪费肥皂,衣服容易变硬 ③有可能引起锅炉爆炸
软化: ①生活中,煮沸 ②实验室里,蒸馏
软水
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实验室净水
过滤
操作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防止滤纸和漏斗间有气泡,过滤速度减慢.
二滴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防止液体从漏斗外漏出.
待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一部分液体没有经过过滤,导致过滤后的液体依然浑浊.
三靠
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防止液体溅到漏斗外.
玻璃棒下端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防止滤纸破损
漏斗尖端紧靠烧杯内壁
防止液体溅出.
玻璃棒作用:引流
过滤失败(仍然混浊)的原因
①滤纸破损 ②待滤液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过滤失败的解决方案
再次过滤,直到澄清为止
蒸馏
原理:利用液体的沸点不同.
操作
①加热蒸馏烧瓶需要垫石棉网;
②蒸馏烧瓶中需加入沸石或者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③温度计测定的是蒸汽的温度,所以温度 计的水银球要与烧瓶的支管口平齐;
④冷凝管内冷却水下进上出
水资源的保护与节约
工业
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治理达标后再排放
农业
滥用化肥农药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生活
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集中处理,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水的组成
电解水
图例
实验现象: 接通直流电源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极相 连的试管(或玻璃管)内气体与负极相连的试管(或玻璃 管)内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气体检验: 正极产生的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发现木条复燃, 说明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接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 火焰淡蓝色,说明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和 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₂O=(通电)2H₂↑+O₂↑;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验证了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分
①从物质角度: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②从物质组成: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③从物质性质:水在常温下性质稳定,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注意事项: 1.做实验时会放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 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2.负极和正极产生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 原因之一: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氢气在水中溶解的多
文字表达式:水=(通电)氢气+氧气 符号表达式:H₂O=(通电)H₂↑+O₂↑ 反应方程式:2H₂O=(通电)2H₂↑+O₂↑ 负氢正氧 水不是元素 ,而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氢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 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一种气体,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 易燃
反应放出了大量的热,而生成物只有水 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清洁燃料,常用于火箭发射
点燃前检验氢气的纯度
实验操作: 收集一小试管氢气,试管口稍向下倾斜并用拇指堵住试 管口,接近酒精灯外焰,再移开拇指点火,听声音
实验现象与结论: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 需要再收集检验若声音很小,说明收集的 氢气已纯净
文字表达式:氢气+氧气→(点燃)水 符号表达式:H₂+O₂→(点燃)H₂O
化学式
认识化学式
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注意: 混合物没有化学式 只有纯净物才有化学式,且一种纯净物只有一种化学式
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微观概念,既讲种类,也讲个数
物质水 宏观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H₂O 一个水分子 微观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铁元素 宏观 物质铁 Fe 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微观 一个铁原子
化合价
表示: 元素符号正上方 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1不能省略
不同数学的表示: ①2O: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个数,这里表示2个氧原子 ②O²: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个数,这里表示一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2 ③CO₂:某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这里表示在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④CO₂:一个分子(或原子团)中该原子的个数,这里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两个氧原子
-1+1+1+1+1 -2+2+2+2+2 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3 +4 +5 +2+3 +2+4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2+4+6 +2+2 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注意: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化学式的读法与写法
写法: ①写元素符号 ②标元素(或原子团)化合价 ③十字交叉 ④约为最简整数比 ⑤检查正负总价是否和为零
单质
单原子单质 (原子构成)
稀有气体
金属
固态非金属
多原子单质 (分子构成)
读法
某化某
某酸某
某酸
特殊物质
氨气NH₃ 甲烷CH₄ 水H₂O 过氧化氢H₂O₂
化学式的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M₁)=(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其原子个数)之和
CaCO₃碳酸钙 : 相对分子质量=40×1+12×1+16×3 =40+12+48 =100
物质中各元素质量比: 物质AB中各元素质量比=(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m):(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n)
CO₂二氧化碳: C、O的质量比=(12×1):(16×2) =12:32 =3:8
计算公式: 某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该物质中该元素总质量/该物质总质量×100%(宏观)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其原子个数/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00%(微观)
CO₂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1/12×1+16×2×100%=12/12+32×100%=27.3%
注意: ①计算质量分数时,×100%不能丢 ②如果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③质量分数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