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物选必一)稳态与调节
这是一个关于(生物选必一)稳态与调节的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涵盖所有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赶紧收藏一起学习吧!
编辑于2024-12-12 00:22:05(生物选必一)稳态与调节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生活的环境
细胞外液
组织液→淋巴液 ↘↖ ↙ 血浆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细胞内液
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个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 血浆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酸碱度 7.35~7.45 温度 37℃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内环境的稳态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酸碱度由体内的缓冲物质对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碳酸和碳酸氢根)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稳态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中枢神经系统
脑
大脑:最高级中枢
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节律
脑干: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脊髓
外周神经系统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系统 {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 (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不受意识支配)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腺体和肌肉)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动作电位 内正外负 静息电位 内负外正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
突触(突触前膜——(胞吐)——突触间隙———(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突触后膜) 单向传导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毒品的危害
作用机理:1、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 2、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3、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躯体运动
1.沟回增大表面积 2.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3.代表区的范围大小与精细程度有关
内脏运动
交感神经兴奋:膀胱不缩小 副交感神经兴奋:膀胱缩小 (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可以进行,但排尿不完全也不能受意识控制)
人脑的高级功能
语言
W区:不能写字 V区:不能看懂文字 S区:不能讲话 H区:不能听懂话 大多数人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在大脑的左半球,逻辑思维主要由左半球负责,右半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
学习与记忆
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第三级记忆 短时记忆:神经元之间的即时信息交流(海马体) 长时记忆 :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形成
情绪
体液调节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 分泌激素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外分泌腺:分泌物经由导管
促胰液素(小肠粘膜分泌)
组成和功能 ↓ ↓↓ 维持内环境稳定 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 调节生长发育和繁殖
下丘脑:促……激素释放激素(多肽) 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垂体:促…激素(蛋白质) 生长激素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氨基酸衍生物) 作用: 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
性腺:性激素(固醇类) 作用: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生殖细胞的生成和性征的出现
肾上腺:
皮质:醛固酮(固醇类) 调节水盐代谢 皮质醇
髓质:肾上腺素(氨基酸衍生物) 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
胰腺: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激素调节的过程
血糖调节
血糖升高
血糖降低
分级调节
下丘脑——(TRH)——垂体——(TSH)——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 ↓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负反馈调节
激素调节的特点
体液运输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微量而高效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体温调节
水平衡调节
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的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免疫器官
骨髓
使各种免疫细胞的发生地 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胸腺
体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扁桃体、淋巴结、脾
免疫细胞
树突状细胞
吞噬,呈递抗原功能
巨噬细胞
具有吞噬消化,处理抗原和呈递功能
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有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抗体
细胞因子
溶菌酶
功能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第二道防线: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免疫防御: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 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突变等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
病原体
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B细胞分裂分化成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 (产生抗体)
B细胞
细胞免疫
靶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记忆T细胞
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
接触、裂解靶细胞
暴露病原体
免疫失调
过敏(再次接触过敏原)
自身免疫病(免疫过强)
类风湿关节炎 风湿性心脏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缺陷病(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
免疫学的应用
疫苗
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器官移植
组织相容性抗原HLA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生长素
发现
达尔文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使胚芽鞘出现了向光弯曲
鲍森.詹森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拜尔
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
温特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由化学物质引起
合成、运输与分布
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
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生理作用(低促高抑)
细胞水平
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
分子水平
影响器官的发育生长
其他植物激素
赤霉素
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的发育,叶绿素的合成
脱落酸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维持种子休眠
乙烯
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 (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
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
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差别较大,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
环境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光
温度、重力
整体调控
基因表达调控
激素调节
环境因素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