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历史时间轴
中国历史整理附带版图变迁,精确细致的归纳出中国历史进程中重要的历史节点,更好的辅助我们了解历史,会做历史!
编辑于2024-12-12 11:16:14中国历史时间轴
史前时期
旧石器时代
元谋人
约170万年前
中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化石
北京人
约70万年前
发现于北京周口店
天然火
山顶洞人
第一个骨针,人工取火
新石器时代
氏族公社
母系氏族
长江流域
河姆渡文化
黄河流域
前仰韶文化
半坡文化
西安
红山文化
内蒙古
父系氏族
后期仰韶文化
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
山东的龙山文化
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
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
夏商周时期
大禹治水,治的是黄河流域
鲧治水-堵水
夏朝
约前2070年至前1600年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商朝
约前1600年至前1046年
甲骨文的出现
商汤灭夏建立
盘庚迁殷
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河南安阳),商朝是启建立的
西周
约前1046年至前771年
周武王灭商建立
分封制的实施
东周
春秋时期
约前770年至前476年
诸侯割据,百家争鸣
齐桓公
管仲,葵丘之盟,辅助齐桓公成为第一个霸主。老马识途
宋襄公
晋文公
退避三舍,城濮之战(晋楚)
秦穆公
楚庄王
一鸣惊人,楚王问鼎,问鼎中原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瞌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
约前475年至前221年
七雄争霸,秦统一六国
齐,楚,燕,韩,赵,魏,秦
商鞅变法:秦孝公时期,规定重农抑商,奖励军工、焚诗书、明法令、飞分封,行县制、废除井田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
秦朝
前221年至前206年
秦王扫六合
嬴政建立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焚书坑儒,统一度量衡,货币(圆形方孔钱),文字(小篆),统一车轨,修建驰道。
加强统治
三公九卿制(中央)
丞相
百官之长
丞相下设立九卿
太尉
军事
御史大夫
监察
郡县制(地方)
陈胜吴广起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胜),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口号
到秦二世,秦朝灭亡,进入了楚汉之争,项羽和刘邦。垓下之围,项羽战败自刎吴江,刘邦建立西汉
西汉
前202年至9年
汉高祖刘邦建立
文景之治:西汉文帝和景帝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出现汉代第一个治世。
汉代盛世:汉武帝接收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派卫青,霍去病打破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起点是长安(今西安)
新朝
9年至23年
王莽篡汉建立
短暂的政权
东汉
25年至220年
光武中兴:光武帝刘秀复辟汉室
黄巾起义,三国鼎立的前奏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
魏
220年至265年
曹操建立,曹丕篡汉
蜀汉
221年至263年
刘备建立,诸葛亮辅政
吴
222年至280年
孙权建立,三国鼎立
三国三大战争
官渡之战
200年,三国第一场战争,曹操接受许攸的建议在官渡率军偷袭乌巢,烧毁袁绍粮草,无粮食则亡,以少胜多,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
208年,曹操与孙刘在赤壁决战,孙刘联军,使用火攻,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一次长江流域大规模战争)
夷陵之战
刘备为了给关羽、张飞报仇和东吴大的一场战争(陆逊,火烧连营)
淝水之战:383年,前秦皇帝苻坚讨伐东晋,东晋以少胜多。(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投鞭断流)
西晋
265年至316年
司马炎统一三国
八王之乱导致分裂
东晋
317年至420年
司马睿南迁建立
门阀政治
南北朝
南朝
宋、齐、梁、陈
汉族政权
北朝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鲜卑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政权
隋唐五代十国
隋朝
581年至618年
隋文帝统一南北朝
581年,杨坚废周自立,定都长安,年号开皇,杨隋代周,开皇之治
大运河的开凿
唐朝
618年至907年
隋二世,隋炀帝被李渊起义,李渊建立唐,定都长安,年号武德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
玄武门质变:626年,李世民玄武门质变,登基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李志赋予了武则天很大的权利,武则天统治的时期,叫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达到鼎盛
唐明皇唐玄宗李隆基统治的前期
天宝
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与史思明起兵叛唐,这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唐朝灭亡:907年,朱温改国号为梁就是五代里的后梁,年号开平,建都开封(河南)
五代十国(北方一个代,南方9个国)
五代
五代是指位于北边中原地区的五个依次更替的政权,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国家不是同时存在的。
唐朝灭亡后的中原政权
十国
十国则是指在五代同时期存在南边的十个相对较小的割据政权,分别是南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闽,以及北汉。其中北汉在北方之外,其余九国均在南方4。
南方割据政权
宋元明清
宋朝
北宋
960年至1127年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黄袍加身,定都东京(河南开封),史称北宋,宋太祖赵匡胤
杯酒释兵权
961年,为防止黄袍加身的历史重演,威逼利诱大将交出兵权。
庆历新政
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施行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企图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1069年,开始推行变法。
靖康之耻北宋灭亡,赵构拖家带口,南迁建立南宋
南宋
1127年至1279年
金兵南下,宋室南迁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南宋被蒙古灭了之后建立了元
元朝
1271年至1368年
铁木真(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建立,改国号为大元,定都与大都(北京)。
版图空前辽阔
元是中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政权
明朝
1368年至1644年
朱元璋建立,建元洪武,建都应天府(南京),明朝也是我国第一个由南方统一北方的全国封建政权 ,朱元璋的儿子朱标,朱棣。传位给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允炆削藩,触及了朱棣,朱棣就发动了靖难之役夺去了政权。
永乐盛世:朱棣即皇帝位,年号永乐,是为明成祖,迁都北京。建立故宫,编写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资本主义萌芽
土木之变:1449年,明军回师土木堡时,英宗被俘,成为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1661年,郑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
清朝
1644年至1912年
满族建立
鸦片战争,近代中国的开端
1681年-1683年,清派施琅攻取台湾,1684年,正式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近现代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晚清时期(1840-1911)
鸦片战争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1842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鸦片战争标志着我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导火索:林则徐虎门销烟,林则徐:组织翻译编写《四洲志》等,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救亡图存
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
洋务派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前期以自强,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自强创办军工事业
曾国藩在安徽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我国第一个近代军工厂)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在南京创办金陵机器局
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
崇厚在天津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
求富创办民用企业
官督商办
性质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包括李鸿章在上海督办轮船招商局(官督商办的一个企业、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在河北督办开平矿务局、在天津督办天津电报局;张之洞在湖北督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的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至1864年
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
资产阶级的改良派戊戌变法
1898年
光绪帝支持的改革运动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义和团运动
1899年至1901年
反帝爱国运动
资产阶级的革命派辛亥革命
同盟会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
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袁世凯窃取了胜利的果实,孙中山采取了一些措施(护法运动、爱国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辛亥革命宁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1919年五四运动
导火索: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一战作为战胜国,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凡尔赛合约,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交给了日本。所以国内爆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就是反对凡尔赛条约,拒绝在上面签字。
力量:
意义:
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南陈北李
南陈是指陈独秀,北李世李大钊
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
反动派发现转移到浙江嘉兴,红船
毛泽东参加,陈独秀、李大钊没参加,党的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蔡和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名字。
中共二大1922年7月,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打到军阀、达到帝国主义。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国民大革命时期
国民党一大
1924年国民党一大
1924-1927
两次北伐战争
取得失败,因为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以及领导权的重要性。
中共四大1925年
中共五大1927年
10年土地革命时期
1927-1937年
土地革命和建军
南昌起义
14年抗日战争时期
1931年-1945
1931年9、18事变,局部抗战。1937,7月7日,卢沟桥事变,进入全面抗战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子主题
中国现代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的建立
改革开放
1978年
邓小平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1世纪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2001年
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北京奥运会
2008年
展示中国现代化成就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持续进行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北伐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革命战争,它发生在1926年至1928年间,由孙中山先生创建的中国南方革命政府发动,目的是讨伐北洋军阀,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以下是北伐战争的一些实践和历史背景: 战争背景: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各系军阀为争夺地盘连年混战,民不聊生。 孙中山先生提出打倒北洋军阀、实现国家统一的目标,但由于多次北伐未能成功。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后,广东革命政权得到统一和巩固,全国工农革命运动高涨,为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 战争过程: 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及第七军一部作为北伐先锋,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7月1日,国民政府颁布北伐动员令,9日在广州举行北伐誓师大会,宣告北伐正式开始。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北洋军阀三派力量: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 国民革命军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迅速攻占长沙、武汉等地,消灭吴佩孚主力,随后攻占南昌、福州等地,基本消灭孙传芳主力。 1927年3月,北伐军攻占上海、南京,革命势力推进到长江流域。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窃取。
1917年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党夺取了政权,并最终导致了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国内状况
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
1912年至1928年
军阀割据
国民政府时期
1927年至1949年
国共内战,抗日战争
陈独秀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就是新文化运动,后期就是五四运动。
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分封制
西周时期,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三公九卿
秦汉、隋唐、明清考的最多
大一统朝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汉、西晋、隋、唐、宋、元、明、清
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