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八年级上册历史
这是一个关于八年级上册历史的思维导图,文中列出了详细的书籍目录,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快速了解书籍的主要章节和主题。
编辑于2024-12-15 21:43:05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一单元(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P2-7
第二次鸦片战争P8-12
英法(主谋) 俄美(帮凶)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亚罗号”,“马神甫”事件
1856-1858 《天津条约》 内容P9
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内容P11
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P12
太平天国运动P13-18
地位P13
农民阶级
外因:鸦片战争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内因: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洪秀全 1843年“拜上帝会”
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开始标志)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1853 (南京)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运动的地位/影响/内容P13
天京事变 由盛转衰
改变不利局面的措施P16《资政新篇》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结束了 原因/地位/意义P17
第二单元(近代化探索 救亡图存)
洋务运动P20-21
地主阶级
目的: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口号“自强”“求富”
军事工业 民用企业 新式学校 新式海陆军(北洋舰队)等的创办
地位/作用P21
失败的根本原因:只引进西方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救国运动
边疆危机P22-24
美日侵台湾 (海防)
侵新疆 (塞防)
左宗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意义P23
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结果P24
甲午中日战争P2628
背景和导火索P26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平壤,黄海等战役P26-28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失败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选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军备不足,实力差距大
1895年《马关条约》内容/影响P28
启示: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要重视海军建设,加强海防,与时俱进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P28-29
瓜分方式P28-29
影响P29
戊戌变法P30-33
1895-1898
变法维新运动
背景/影响(公开上书)P30
P31报刊代表/影响
维新派代表主张等P31
百日维新1898 6月11日-1898 9月21日
内容/标志/失败原因P32
影响/意义P33
八国联军与《辛丑条约》P34-38
义和团运动
目的/性质P34
农民阶级
战争方式P35
八国联军 直接原因:镇压义军
八国联军 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侵略权益
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中外绞杀
《辛丑条约》1901年 俄英美日法德意奥比荷西
《辛丑条约》1901年 影响P37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P40-43
背景P41
兴中会的地位P41
同盟会背景P41
同盟会目的/三民主义P42-43
幸亥革命P44-47
1911年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广西起义 黄花岗起义 时间,人物,结果 都是失败 (黄花岗影响P45)
武昌起义 主要力量,时间,人物,结果,地位,发展,意义,性质P46-47
中华人民国的创建P48-51
1912-1949
性质P48
中华民国时间,人物,意义P48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时间,人物,影响
P49-50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间,意义,性质P50
北洋政府的统治P52-55
1912-1916袁世凯统治期间
二次革命 导火索“宋案”结果P52-53
袁世凯复辟帝制
对内独裁的举措P53
对外出卖国家P54
护国战争 时间,人物,地点,结果P54-55
军阀割据P55
军阀割据影响P55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文化运动P58-60
思想文化
新文化的兴起P58
开始标志 1915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 指导思想 活动阵地P58-59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P59-60
五四运动P61-64
1919年5月4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背景P61
五四运动的1919年5月4日时间,地点,主力P62
6月5日前后的主力,斗争方式的改变P62-63
五四运动的意义P63-64
新文化运动P65-70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 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组织基础P65-66
中共一大 代表,地点 建党精神P67
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内容P68
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意义,地点,认识P68
焕然一“新”→新的领导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 新的奋斗目标
全国工人运动 背景 高潮 结果P68
全国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P69
第五单元(国共对立)
国共合作P72-73
国民革命期间1924-1927
中国革命特点:艰巨性,曲折性
国共合作 地点广州 时间 合作方式 合作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国民党一大 时间 会议内容 影响
合作成就 影响/作用 代表人物P73
北伐战争P73-75
时间 目的 主要战场 重要战役 代表人 成果P73-74
广州国民政府 主席:汪精卫
北伐战争的成果P75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P75-76
失败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年轻的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没有掌握军队的绝对指挥权
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半封建地性质没有改变
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P75
国共合作破裂的根本原因P75
P75-76(宁汉合流)
毛泽东开辟金冈山道路P77-82
井冈山道路符合国情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局面:工农武装割据
启示: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要敢于创新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南昌起义原因,时间,领导,过程,地点,意义/影响P77
秋收起义1927-8/7 地点 内容过程 结果 意义P78-79
金冈山会师 时间,领导,意义P79
工农费武装割据 方式 古田会议(思想建党,政治建军)P80
中华苏维埃政府建立P81-82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P83-86
1934-1936
长征的原因P83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根本原因:“左”的错误
目的:中共中央和中共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转移,保存革命力量
1934-10月 瑞金出发
遵义会议意义P84
长征过程P83-84
1936年会宁会师
长征意义P86
长征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集体主义精神
第六单元(抗日战争1931-1945)
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P88-92
九一八事变(柳条湖事件)事件 地点 影响,结果,局部抗战的表现P88-89
华北危机 与一二九运动性质 意义P90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目的 结果 影响P91
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P93-97
1987-1945 8/15
七七事变 时间 地点 影响 结果P93
二次国共合作 合作方式 合作意义P94
1987-1945 8/15
淞沪会战 起因 概况 影响P94-95
南京大屠杀 时间地点 启示 P95-96
正面战场的抗战P98-101
国民党
台儿庄战役 日军目的 时间 地位 意义P98-99
武汉会战 时间 经过 意义 结果影响P99-100
第三次长沙会战 时间 结果 影响 结果P100-101
敌后战场的抗战P102-105
共产党
平型关大捷 背景 过程 结果 意义P102
毛泽东《论持久战》内容 意义P102103
抗日根据地 作战方式 抗日根据地 影响 P103-104
敌后,正面战场关系P104
百团大战 背景 目的 地点 目标 结果 影响P104-105
抗日战争的胜利P106-110
全民族抗战影响P106-107
中共七大→指明方向
时间,地点,内容,意义P107-108
抗战胜利原因,结果P108-109
胜利原因2 意义 国内国际意义P109
启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内战爆发P112-115
重庆谈判 时间 目的 结果 意义P112-113
国民党内战开始标志P113
解放区军的自卫反击 思想方针 作战方式 战役P113-114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116-120
解放区根据地时间 内容 结果 意义P116-117
原因:革命形势,国情的变化(主要矛盾的变化)
启示:政策要根据国情,与时俱进 得民心者得天下 党的正确领是革命的胜利关键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时间 地点 战役 影响 人物 事件 结果 军队 意义等P117-119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P122-126
特点: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原因 内型 原因(根本原因:处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P122-123
特点P123
社会生活 表现 时间 特点 特点P124-125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P127-130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影响 代表人物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