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国共关系
这是一个关于国共关系的思维导图,详细展示了国共两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关系演变和重要事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共两党的历史关系,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图片均为转载。
编辑于2024-12-17 21:33:26国共关系 (形象生动)
国共第一次结婚
新三民主义
北伐战争 (国:oi共来北伐么)
国民党一大
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确立
建立了黄埔军校
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北伐战争
时间:1926年7月
目标: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
北伐军名称:国民革命军
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和贺胜桥(叶挺第四军独立团)
结果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2:张学良发布通告,宣布“服从南京政府,改易旗帜”(东北易帜),至此,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1926---1927
革命军
黄埔军校
1924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8东北易帜
国共离婚期间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背景: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意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南昌起义
时间:1927年8月1日
领导者: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
地点:南昌
子主题
结果:失败(占领南昌城、后守城不敌,南撤广东)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抗统治的第一枪
八七会议
时间:1927年8月7日
地点:汉口
重要结论: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秋收起义
时间:1927年9月
领导者:毛泽东
地点:湖南与江西边境
军队名称:工农革命军
结果:起义受挫毛泽东带领队伍转移至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井冈山会师
时间:1928年4月
人物:朱德,陈毅(南昌起义)、毛泽东(秋收起义)
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土地政策:打土豪,分田地
影响及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古田会议
时间:1929年12月
地点:福建上杭县古田
内容:确立”政治建党、思想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工农武装割据
古田会议
江西瑞金
中华苏维埃首都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时间:193年10月
军队名称:中央红军
长征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性质:战略转移
开始标志: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渡过湘江(损失惨重)
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地点:遵义
内容: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四渡赤水意义: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意义: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两次会师
第一次会师
时间:1935年10月
地点: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
军队名称:陕北红军、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
第二次会师(三军)
时间:1936年10月
地点:陕甘革命根据地(甘肃会宁)
军队名称:陕北红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
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是、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国共复婚-----抗日战争
918事变
1931.9.18
华北危机
12.9运动
1935.12.9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西安事变(直接强制复婚)
1936.12.12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张学良,杨虎城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
1937.7.7
卢沟桥事变
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1937国共合作(复婚)宣言发表
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正面战场
淞沪会战
1937.8.13
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南京大屠杀
1937.12.13
台儿庄战役
李宗仁
正面战场取得最大的一场胜战
武汉会战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相持阶段
敌后战场
平型关大捷
1937
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百团大战
1940
彭德怀
土地政策---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1941皖南事变---汪精卫
中共七大
1945.8.15日本无条件投降
国共互攻家暴---解放战争
重庆谈判---一线曙光
双十协定
1947中国共产党《中国土地法大纲》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南京国民政府覆灭,逃往台湾
(以上图片均为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超绝鸟图)
国共关系 (形象生动)
国共第一次结婚
新三民主义
北伐战争 (国:oi共来北伐么)
国民党一大
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确立
建立了黄埔军校
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北伐战争
时间:1926年7月
目标: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
北伐军名称:国民革命军
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和贺胜桥(叶挺第四军独立团)
结果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2:张学良发布通告,宣布“服从南京政府,改易旗帜”(东北易帜),至此,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1926---1927
革命军
黄埔军校
1924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8东北易帜
国共离婚期间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背景: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意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南昌起义
时间:1927年8月1日
领导者: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
地点:南昌
子主题
结果:失败(占领南昌城、后守城不敌,南撤广东)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抗统治的第一枪
八七会议
时间:1927年8月7日
地点:汉口
重要结论: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秋收起义
时间:1927年9月
领导者:毛泽东
地点:湖南与江西边境
军队名称:工农革命军
结果:起义受挫毛泽东带领队伍转移至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井冈山会师
时间:1928年4月
人物:朱德,陈毅(南昌起义)、毛泽东(秋收起义)
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土地政策:打土豪,分田地
影响及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古田会议
时间:1929年12月
地点:福建上杭县古田
内容:确立”政治建党、思想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工农武装割据
古田会议
江西瑞金
中华苏维埃首都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时间:193年10月
军队名称:中央红军
长征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性质:战略转移
开始标志: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渡过湘江(损失惨重)
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地点:遵义
内容: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四渡赤水意义: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意义: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两次会师
第一次会师
时间:1935年10月
地点: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
军队名称:陕北红军、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
第二次会师(三军)
时间:1936年10月
地点:陕甘革命根据地(甘肃会宁)
军队名称:陕北红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
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是、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国共复婚-----抗日战争
918事变
1931.9.18
华北危机
12.9运动
1935.12.9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西安事变(直接强制复婚)
1936.12.12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张学良,杨虎城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
1937.7.7
卢沟桥事变
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1937国共合作(复婚)宣言发表
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正面战场
淞沪会战
1937.8.13
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南京大屠杀
1937.12.13
台儿庄战役
李宗仁
正面战场取得最大的一场胜战
武汉会战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相持阶段
敌后战场
平型关大捷
1937
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百团大战
1940
彭德怀
土地政策---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1941皖南事变---汪精卫
中共七大
1945.8.15日本无条件投降
国共互攻家暴---解放战争
重庆谈判---一线曙光
双十协定
1947中国共产党《中国土地法大纲》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南京国民政府覆灭,逃往台湾
(以上图片均为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超绝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