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日军大规模侵华前)
1915~1936重大事件笔记(新民主主义革命),如果你想去了解历史的话,那这份思维导图你千万不能错过了!帮助你轻松学历史!
这是一篇关于无脊椎动物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线虫动物,扁形动物,腔肠动物。
这是一篇关于历史事件(20世纪)的思维导图,精确细致的归纳出中国近现代进程中重要的历史节点,更好的辅助我们了解历史,会做历史!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文化运动(1915-1917)
一、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二、主要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
三、代表人物及贡献
1.陈独秀:创办《新青年》(运动发起者)
2.鲁迅:《狂人日记》(将反封建礼教与新文学相结合)
3.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最早主张白话文替代文言文)
4.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
四、口号:民主、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五、内容
前期:1.思想革命:①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化;②提倡民主与科学; 2.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白话文)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六、评价
积极: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为五四运动作思想准备,是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性质)
消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
七、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影响
积极性
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②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五四运动(1919.5.4)
一、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正当要求: ①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②废除“二十一条” ③收回青岛主权 结果: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原因:当时的中国综合国力弱,在国际上没有地位,所以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启示:①弱国无外交;②落后就要被挨打。
二、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三、过程
前期:北京为中心,学生为主力,罢课
后期:上海为中心,工人为主力,罢工、罢市、罢课
四、结果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放学生、罢国贼、拒签约)
五、意义: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地位)
六、五四精神:爱国主义、不畏强权、追求真理
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7.23)
一、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工人阶级的壮大
二、成立标志: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
三、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四、代表人物:毛泽东、董必武、李达
五、内容:明确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纲领)
六、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七、中共二大(1922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
八、全国工人运动高涨(1922年初-1923年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3年,顶峰)
九、红船精神(书P67):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924-1927)
一、国民党一大:1924年,广州→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 (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新三民主义)
二、黄埔军校的创建
1.时、地:1924年,广州黄埔
2.人物:创办者——孙中山(国);校长——蒋介石(国);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共)
3.作用:培养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基础。
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1926年,国民大革命时期(高潮)
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
2.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主要战场:湖南、湖北(汀泗桥、贺胜桥)
4.著名将领:叶挺(第四军独立团“铁军”)
5.影响:珠江→长江
井冈山革命道路
一、南昌起义
1、时间:1927.8.1(建军节)
2、地点:江西南昌(军旗升起的地方)
3、人物:周恩来(没有毛泽东)
4、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二、八七会议(1927.8.7,确定土地革命的方针;毛泽东“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三、秋收起义(1927.9)
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概况:1927年,毛泽东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2、意义: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启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长征(1934-1936)
一、原因:军事上“左”倾错误思想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左”倾的“左”要加双号(“左”倾表示一种激进的思想,含贬义;“左倾”表示革命思想,含褒义
二、转折点:遵义会议(1935年)
意义
①确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地位
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中央从幼稚走向成熟
江西瑞金(出发)→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包围) →巧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结束)
四、意义:保存红军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五、长征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永不言败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