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源自作者一直以来收集的哲学金句,"每次我刚找到生命的意义,他们就把意思改了。"
这不是一本枯燥的哲学说教,而更像是一位长者带我们进行的一次奇妙的哲学之旅。
莫因渴望你没有的,而错过你已拥有的;要知道你现在拥有的,也曾是你渴望的。
这是作者在书上摘录的第一条金句,出自久负盛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伊壁售。
享乐主义创始人:伊壁鸠鲁主张的享乐主义,也许更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低欲望,这种快乐也不是积极的去得到什么,而是消极的减少欲望,过简单的生活。
享乐主义:生活的艺术在于及时行乐,而最强烈的快乐不是知识上的,也并不总是道德的。誓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亚里斯提卜箴言
现实主义型:国哲学家戴维·皮尔斯,呼吁人们运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在地球上创造一出一个没有痛苦、不会绝望的天堂。
以皮尔斯为代表的"高科技版享乐主义出发点是好的,但他始终背离了人们追求快乐的初衷。人们拥有的并不只是快乐的感觉,而是寻找快乐的过程,享受快乐的瞬间以及回味快乐的记忆,都是组成我们人生的一部分。
悲观主义: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生活摇荡如钟摆,与痛苦与无聊间徘徊。
叔本华在遗言中写道:"希望爱好他哲学的人,能不偏不倚的独立自主的理解他的哲学。
罗素曾毫不掩饰的评价,叔本华为"一个极品伪君子"。以提醒世人:"悲观"只是人们的-种感受,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
悲观主义哲学,是为了提醒世人,要在悲观中看到热爱,要在生活的苦难中汲取养分,敢于直面惨淡人生。作者在书上提到了另一位悲观主义者,意大利诗人贾科莫·莱奥帕尔迪,老先生的哲学用一句话来概括,"没有最糟,只有更糟。
"大自然以其惯常的善意,注定了人直到完全失去了活着的理由之时,才懂得该如何生活;直到无力再享受鲜活的快乐之时,才找到生活的乐趣所在。
早在远古时代,出于生存考虑,人类就已经有种族合作意识,他们会通过建立部落的方式,形成种互帮互助的生存模式。
对此存在主义者说,"人生本来就没有意义,既然这场关于意义的追寻没有终点,对此,哲学家们的回答,总结就只有四个字,"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