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章,苏轼在职业生涯中面临的第一个巨大的挫折--乌台诗案,被政治战斗打的苏轼措手不及,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引以为傲的文字,竟然会变成置他于死地的武器。逃过此劫,苏轼蛰居在黄州。在被贬的岁月,也算是相对快乐的度过,也由此成长为苏东坡。
在这一章,我们会看到苏东坡的艺术贡献,在诗词书画等领域中取得的成就
苏东坡始终奉行艺术及修行的观念,就是说,任何艺术像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都是自我修行和学习的方式,它们的作用和圣贤书没有本质的区别。
苏东坡认为,艺术即修行,即然各种艺术题材都一样,可以通向真理那词和诗,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苏东坡说词一样可以延续,文人都可以用词来自由的表达自己。
既然学习艺术的终点相同,过程就应该是相通的,苏东坡本人也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打通了艺术的边界。一是对磁体进行了大胆的革新,突破了磁的传统描写对象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可以说,是苏东坡成就了宋词,是艺术及修行的观念,成就了宋词
从《梅花诗帖》到现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的心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不再愤恨压抑,虽然还有一点失落,但他已经学会了消解和自我宽慰。
同年,苏东坡写下了一副《黄州寒食诗帖》,这副字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东坡目前存世作品中最为精彩的墨迹之一。
这个阶段的苏东坡,似乎已经从自我消解和自我宽慰中走出来了,走向更超脱的境界,时光流逝那又如何呢?何必执着于变,不如打开身心去享受生活,体验人生。他是这样说自己的,""上可培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
至此,苏东坡如同花落在泥土上一样,活出了超脱大气,活出了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