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 为何谈起“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章 为何谈起“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神经症人格与文化,性格变态的差异与共同性,神经症症状与性格,研究范围与方向。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五章 文化与神经症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潜在敌对性紧张,家庭成员间的竞争,现代文化中的竞争原则,神经症形成的文化条件,神经症内心冲突的共同性,神经症分析的多样性。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四章 病态受苦的意义──受虐狂问题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痛苦产生满足,受虐倾向中的动机,神经症患者渴望受苦,病态痛苦,心理学角度理解受苦倾向,弗洛伊德死亡本能假说,通过受苦获得满足,受虐倾向,神经症病人的受苦。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三章 病态的犯罪感的思维导图,病态的犯罪感是一种心理状态,其中个体在没有实际犯罪行为的情况下,却感受到强烈的犯罪感或内疚感。这种感受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个人的心理特质、环境因素以及过去的经历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二章 为何谈起“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研究范围与方向
情境神经症
- 定义:外在情境导致的病态反应
- 相似概念:舒尔茨的外源性神经症
- 特点:未显示病态人格,仅暂时缺乏适应能力
- 情境与神经症关系:情境揭示早已存在的神经症
性格神经症
- 定义:性格变态导致的神经症
- 形成过程:潜伏的慢性过程,通常形成于童年
- 症状与性格关系:症状变动不居,性格持续存在
- 文化角度:性格比症状更重要
神经症症状与性格
- 症状现象: -火山爆发比喻:症状非火山本身,而是爆发
- 性格紊乱: - 持续存在、反复发生的现象 - 症状治疗≠神经症治疗 - 兴趣转移:从症状到性格变态
性格变态的差异与共同性
- 差异: - 机制差异:如癔病型人格的投射与强迫型人格的理智化
- 共同性: - 冲突内容相同:不在于表现方式,而在于内容本身 - 内在冲突:促使个人失常的关键 - 发生学考察:需追溯童年环境,但片面运用会造成混乱
神经症人格与文化
- 动力中心冲突: - 冲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大体相同
- 心理困扰: - 虚幻晦涩性质下的共同困扰 - 与文化动力与冲突密切相关
- 时代性: - 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神经症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