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讲解感染力不足:李白的生平介绍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老师虽然精心设计,但是没有吊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与胃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以与文章产生共鸣。(个这一课:个人认为建立情感联系应该比较重要)
2.内容与学生认知有错位:《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许多古汉语词汇和修辞手法,学生或许预习不足导致难以快速理解,跟不上教学进度,无法顺利应答。课前或者课初是否对学生有更多引导。
3.教学方法转换不灵活:老师确实采用了一对一、一对多互动教学、诵读、图文转换引导等多种方式教学,但是仅仅停留在用,没有关注怎么用才能落到实处。譬如诵读,只是让学生读,读后没有回应,导致此环节设置低效。是否可以借助“引导式解读+范读+泛读+精准读+体会读+情感读+接龙读+分组读……等“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