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年级下册历史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梳理,涵盖所有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赶紧收藏一起学习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易错点,特意整理了八年级下册生物中的常见易错知识,希望通过这份整理,能够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明确知识之间的关联与区别,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易错点,特意整理了七年级下册生物中的常见易错知识,希望通过这份整理,能够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明确知识之间的关联与区别,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时间线
隋朝
建立与统一
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 并于589年灭陈朝,统一全国
大运河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标志
进士科的创立
特点
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重学识
意义
①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利(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 ③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④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⑤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唐朝
建立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盛唐时期
“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
①政治清明,制度发展与完善 ②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 ③民族和睦和民族交融加强 ④社会风气开放 ⑤文学艺术繁荣 ⑥中外文化交流发展
唐中叶后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及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使唐朝迅速衰亡
最终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
明朝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清朝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女真为满洲; 1636年改国号为清
巩固边疆
东南
①戚继光抗倭,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清朝加强对台湾的管辖:1684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设台湾省
西南
清朝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①册封:顺治赐“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②设立噶厦; ③雍正设驻藏大臣; 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设立金瓶掣签制度
西北
巩固西北边疆: ①康熙平定准喘尔叛乱; ②乾隆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③设置伊犁将军; ④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东北
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政治
明
①改革官制(地方、中央);②设立厂卫制度;③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制度
清
①康熙设立南书房; ②雍正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③实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影响
①有利于形成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②权力过于集中,易造成政治腐败,思想禁锢、社会矛盾激化。(如明末李自成起义、清中叶以来的政治腐败、固步自封等); ③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经济
经济繁荣
①农业迅速发展; ②手工业繁荣; ③商业发达 ④人口快速增长
繁荣下的危机
①人口快速增长,人地矛盾尖锐。 ②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对外关系
和:郑和下西洋 战:①戚继光抗倭; ②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③荷兰侵占台湾; ④郑成功收复台湾; ⑤雅克萨之战 政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科技文化
科技
《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特色:①内容全面、详实; ②总结性强; ③实用性强; 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缺乏科技创新
文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特色:①市民文化发展; ②具有反封建色彩,体现了浓厚的人文主义
艺术
昆曲(《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京剧
特色:①博采众长; ②与市民文化相结合
建筑
明长城与北京城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辽
契丹族政权,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建立
北宋
960年赵匡胤建立,定都开封(东京)
重文轻武政策
目的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表现
①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文臣统兵局面形成; ②武将受到多方面牵制; ③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②“重文“推动了科举制的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气氛,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③“轻武“使军队战斗力减弱,导致北宋对外战争屡败; ④“重文导致官僚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下,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⑤造成宋代积贫积弱的局面
王安石变法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措施
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
结果
有一定成效,但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西夏
党项族政权,11世纪前期元昊建立
金
女真族政权,1115完颜阿骨打建立;1125灭辽,1127灭北宋
南宋
宋高宗赵构于1127建立,定都临安
蒙古(元)
蒙古政权: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1227年灭西夏,1234灭金,蒙古与南宋对峙局面形成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1276年元灭南宋,完成全国统一
统治
中央
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全国的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地方
实行行省制度
边疆
①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②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辖西域; ③在西藏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
各民族关系
辽与北宋的和战
宋真宗时,渲渊之盟(寇准)后,两国长时间保持和平局面,边界贸易(推场)兴旺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宋夏之战,后宋夏和议,边界贺易(榷场)兴旺
岳飞抗金,取得郾城大捷,后被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
宋金和议,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形成宋金对特局面
文天祥领导抗元斗争,并留下千古名句
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科技文化繁荣
史学
北宋司马光和《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文学市民文化兴起,如: ①宋词(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②元曲(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北宋·毕昇); ②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文化的传播
①活字印刷术经丝绸之路传入波斯,后传入欧洲; ②指南针和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亚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变化
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经济重心南移
农业迅速发展
手工业兴盛
商业贸易空前繁荣
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