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说阅读 任务三 小说的人物形象
这是一篇关于小说阅读 任务三 小说的人物形象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考点3、刻画形象手法,考点2、人物形象作用,考点1、概括人物形象。
这是一篇关于现代诗歌、戏剧阅读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考点2戏剧阅读,考点1现代诗歌阅读。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
这是一篇关于散文阅读 任务四 文本意蕴,情感体验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考点3探究阅读体验,考点2探究情感意蕴,考点1探究标题意蕴。
这是一篇关于散文阅读 任务三 赏析技巧,品味语言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考点3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考点2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考点1理解分析词义和句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小说阅读 任务三 小说的人物形象
考点1 概括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特征
两个特征
外在特征: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
内在特征: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三个经度
审德:审视其道德品质
审美:审视其审美态度
审智:审视其人生智慧、能力才干
四个纬度
个体与他人
个体与外物
个体与社会
个体与自我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圆形人物
内涵
打破了好的全好、坏的全坏的简单分类方法,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刻画人物形象
作用
更真实、更深入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丰富,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性格比较丰满、复杂,立体感强
圆形人物的复杂多变
让小说富于变化,使读者在阅读中充满惊奇,充满阅读期待
使小说更加真实,也使小说的内涵更加丰富
扁平人物
是作者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典型人物”,它具有高度的浓缩概括性,往往能让人过目不忘。
概括形象的方法
结合人物。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文中交代的与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相关的句子。
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
作品中其他人物(或作者)对他的评价(议论)句。
结合情节。有关情节发展、事件变化的语句,把握人物性格的变化和人物间的主次关系。
结合环境。有关环境(包括社会环境)的语句,环境可以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
考点2 人物形象作用
主要人物的作用
情节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
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
主题
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社会
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自身的意义和作用;
见证故事发展,“我”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能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牵线搭桥,推动情节的发展;
对主要人物起烘托、对比、反衬作用;
暗示社会环境,凸显小说的主旨。
小说中“我”的作用
“我”是故事的叙事视角。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给读者带来真实可信的感觉;
“我”是故事的叙述者。由“我”把握着情节叙述的节奏;
“我”是主人公的衬托者。小说主人公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我”是故事的参与者。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我”是故事的评价者。强调其教育性,暗示小说主题,引发读者思考。
小说中物象的意蕴
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衬托环境,营造氛围,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伏笔或者作铺垫;
揭示深化主题。
考点3 刻画形象手法
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
内涵:对人物的容貌、体态、神情、气质、衣着等的描写
作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行动描写
内涵:关于人物行为和动作的描写
作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语言描写
内涵:描摹人物的声音、语态,
反映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征,
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心理描写
内涵: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作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细节描写
文学作品中具体、细腻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以及景物、事件发展、场面氛围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写作方法。
修辞手法
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去描摹人物,将人物特点表现得生动形象。
侧面描写
常用人物衬托(有正衬、反衬、对比)、
环境烘托、物象衬托
他人的态度和评价
讽刺手法
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以点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