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热
这是一篇关于热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物态变化,热机,内能,热量 比热容,温度 温标。介绍详细,描述全面,希望对感兴趣的小伙伴有所帮助!
c 数组模拟链表,这张思维导图通过对比双向链表和单向链表的结构及操作,为读者提供了关于链表数据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指导。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光
一、光的传播
光源
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和人造光源(如电灯、蜡烛)
注意:月亮、星星不是光源
光的直线传播
条件:光在同一、均匀、透明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现象:日食、月食、影子、激光掘进机、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等
应用: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等
光速
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0×10⁸m/s
在水中的速度是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是真空中的2/3
二、光的反射
定义
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角,再有反射角)
反射分类
镜面反射:反射面平滑,如平面镜、平静的湖面
漫反射:反射面凹凸不平,如黑板、幕布、毛玻璃
平面镜成像
特点: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应用:成像、改变光路(如潜望镜)
三、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偏折的现象
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现象
从岸上向水中看,水好像很浅;从水中看岸上的东西,好像变高了
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
海市蜃楼。
彩虹(也是光的色散现象)
四、光的色散
太阳光经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
光的三基色
红、绿、蓝
五、透镜及其应用
透镜类型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基本概念
主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轴上的一个特殊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
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实焦点;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v与焦距f的关系):
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照相机)
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投影仪)
u=f时,不成像
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放大镜)
眼睛和眼镜
眼睛的视物原理:类似于照相机凸透镜成像。
视力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热
温度 温标
温度
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标
定义:温度的测量标准
摄氏温标
规定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为100℃,将0℃和100℃之间100等分,每一份表示1℃,这种方法可以扩展到100℃以上和0℃以下
符号:℃
人体正常温度:37℃;太阳表面温度:6000℃;通电灯丝温度:2500℃;自然界低温极限:-273.15℃
温度计
作用:测量物体温度
工作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构造:由一个盛有测温液体的玻璃泡和一个内径均匀的密封的细玻璃管构成
体温计
作用:测量人体温度,又叫医用温度计
和温度计的异同
分子动理论
分子
物体是由分子构造的
分子的特点:小,多
分子不停的在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
不同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分子无规则运动又叫分子热运动
分子动理论三条
物质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引力,斥力
引力与斥力相互平衡时,分子的距离为l0; 当l>l0时,则F引>F斥,表现为引力;反之为斥力
热量 比热容
热传递
定义:能量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
本质:能量的转移
产生条件:存在温度差
热传递的结果:温度相同
方向:高温→低温
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热量
定义:再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用Q表示
单位:焦耳
热量是对应于热传递过程的,不能离开热传递去讲热量,所以我们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不能说物体具有多少热量
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体的比热容,简称C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放热的本领的强度
计算公式:c=Q/(m*Δt)
单位: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C水=4.2*103J/(kg·℃)
1kg水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焦耳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内能
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影响因素
质量、体积、状态、温度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做功
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机械能→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内能→机械能
做功和热传递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时等效的
热机
定义: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发动机
内燃机
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过程
冲程:活塞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一个冲程
汽油机工作过程
吸气冲程
压缩冲程
做功冲程
排气冲程
柴油机
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构造
方式
汽油机:点燃式
柴油机:压燃式
物态变化
物质以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称为物态变化
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即熔点的固体
非晶体:没一定熔化温度,即熔点的固体
熔化:固态→液态
凝固:液态→固态
汽化:液态→气态
液化:气态→液态
升华:固态→气态
吸热
宁化:气态→固态
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