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讲述了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共和制、法国民主共和政体、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
编辑于2021-08-16 16:23:27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
新航路开辟
原因
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社会:对黄金白银的渴望,《马克.波罗行迹》刺激
宗教:传教
商业危机:传统商路不通
客观条件: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丰富
主观条件:政府的支持
过程
1487--1488年,迪亚士,欧洲——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西班牙,欧洲——大西洋——美洲
1497-1498年,达.伽马, 葡萄牙,欧洲——非洲(好望角)——印度
1519-1522年,麦哲伦及其船队,西班牙,完成了环球航行(欧--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
影响
对欧洲
贸易中心转移,殖民扩张,“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资本主义解体
对亚非拉
沉重的灾难和挑战(社会转型、黑奴贸易、白银流入亚洲,刺激经济发展)
对世界
加强世界联系,打破地缘壁垒,以欧洲为中心的 世界市场形成
对欧洲思想文化
冲击西欧的思想文化,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殖民扩张
国家
早期西班牙、葡萄牙,后以荷兰、英国为主
原因/条件
荷兰
地理条件、社会转型和造船技术和经济的发展
英国
地理位置、“重商主义”、“圈地运动”和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等
殖民扩张手段
荷兰:贸易垄断公司、奴隶贸易
英国:贸易垄断公司、《航海条例》、商业战争、奴隶贸易
结果
17世纪荷兰”海上马车夫“;英国在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地位。
影响
对殖民国家: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世界市场:拓展了世界市场,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
对殖民地:灾难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客观上带来先进的事物,促进殖民地的发展
对国际关系:引发政治经济的失衡,引起殖民战争
重商主义、商业资本、殖民掠夺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中心:以英国为主
条件
政治条件: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经济条件:圈地运动、殖民扩张和掠夺,提供了资金、劳动力和市场
物质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分工
其他条件:技术知识的丰富,政府的支持
主要发明:棉纺织业(珍妮机)、动力(蒸汽机的出现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煤炭主要能源)、交通运输(蒸汽机、汽船、蒸汽机车)
影响:
积极:生产力、组织形式、社会结构、城市化进程、社会关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革新,促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
消极:亚非拉的贫穷落后和环境污染、人际关系冷漠
自由主义、工业资本,商品输出
第二次工业革命
条件
政治条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市场条件:工业化的初步确立,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物质条件:工业积累了大量资本
科技条件: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
中心:美国、德国
主要成就
电力的光泛应用:发电机、电动机等,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汽车飞机,新的能源石油
新的通讯工具:电话、电报
传统工业的进步:钢铁工业
新兴工业部门:近代电力、汽车、石油、化学工业等的
影响
积极:生产力的发展、“电气时代”、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垄断组织),有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消极: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垄断主义、垄断资本、资本输出
世界市场的发展
评价
奴役性:帝国主义操纵者着,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和资本输出
改造性:冲击着殖民地半殖民国家的经济、旧思想、旧制度,整个世界进一步资本主义化
全球化:彻底打破壁垒,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机器化大生产,由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走向国际
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农业、科学技术和 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化的内容
促使城市化转型: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促使社会思想转型:新学说的产生和发展(自由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
促使社会形态的转型:工业取代农业,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主要阶级,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政治
英国君主立宪制
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扩大权力
过程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成立共和国
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了复辟王朝统治
历史地位
反封建:消灭了“专制王权”
法制建设:为英国现代化国家的形成提供了制度保障
宗教革命:一场新宗教彻底战胜天主教的宗教革命
妥协与进步:实现了专制与民主两种对立因素相互兼容,促使英国长期稳定发展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内容: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和财政等权利(国王还有行政权)
作用: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721年,沃波尔,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步形成
权力职责:1.与首相共进退,对议会负责(权力中心)2.首相掌握行政权,立法权,国家首脑
影响: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1832年,议会制改革
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的发展,要求扩大政治权利
内容: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取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代表席位增加
意义: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
历史影响
政治:结束封建专制,走上资产阶级民主化道路。
经济: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对外:加紧殖民扩张
文化: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世界:树立了民主政治的模式,君主立宪制成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形式
美国总统共和制
背景
1783年,独立战争,获取独立
美国实行邦联制的弊端,地方权力过大
过程
确立标志,1783年宪法的颁布
内容
确立联邦政体(内容、特点)
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内容、特点)
评价
积极
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了民主精神
弊端
承认奴隶制度,种族歧视;不承认印第安人、黑人和妇女具有同白人男子相同的权力
巩固
两党制
19世纪50年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对持的局面持续至今
特点
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实质
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影响
两党控制了国会,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1787年宪法体现的精神与协调的矛盾
精神
务实理性
锐意创新
伟大妥协
与时俱进
协调的矛盾
联邦政府内部的权力结构
联邦政府与地方各州
大洲与小州的矛盾
南方与北方的矛盾
两党制的分权与制衡
局限性
联邦和地方分权
联邦制的运作受各方利益制约
两党制交替执政容易出现金钱政治
法国民主共和政体
背景
艰难的共和之路
过程
1789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792年,废除君主专制,建立共和
1870年,普法战争后,建立第三共和国
曲折艰难的原因
政治原因:封建势力强大,专制主义观念深厚
经济原因:小农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阶级原因:工业资产阶级不够强大
外部原因:欧洲封建国家的干涉和本国的工业资产阶级的不懈斗争
确立的标志
1875年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内容(分工、职责、权力)
特点
总统的实际权力有限,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立法、行政分开,具有分权制衡的民主特色
是保皇派与共和派相互妥协的产物
影响
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
背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成因
历史原因: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容克贵族发挥了重要作用、普鲁士处于领导地位,帝国继承了普鲁士的传统
现实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支持
确立的标志
1781年,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内容
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皇帝、宰相、议会的产生方式和权力职责)
确立联邦政体
影响
积极:推动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消极:保守、不彻底、专制
特点
立宪为虚,专制为实,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
资产阶级代议制
含义
分类
特点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利于美国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构成
资本主义政治体系
资本经济体系(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