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孙子兵法·谋攻篇》
这是一篇关于《孙子兵法·谋攻篇》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将领的作用与国君的关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力运用与战略决策,全胜思想,谋攻的原则,核心主题。
编辑于2025-02-07 14:43:54这是一篇关于《让战略直达销售》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核心概念深度解析,战略解码方法详述,销售管理体系构建全方位阐释,销售策略制定全流程规划,战略执行保障措施详述,案例分析与实战应用,未来趋势与发展方向。
这是一篇关于《有限与无限的游戏》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基础信息,核心概念: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游戏视角下的社会现象剖析,时间、规则与边界在游戏中的意义,个人、组织与社会的游戏策略。
这是一篇关于《必要的革命:深层学习与可持续创新》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书籍基础信息,深层学习的内涵与重要性,可持续创新的关键要素,深层学习与可持续创新的协同路径,实践案例分析,作品影响与价值。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让战略直达销售》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核心概念深度解析,战略解码方法详述,销售管理体系构建全方位阐释,销售策略制定全流程规划,战略执行保障措施详述,案例分析与实战应用,未来趋势与发展方向。
这是一篇关于《有限与无限的游戏》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基础信息,核心概念: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游戏视角下的社会现象剖析,时间、规则与边界在游戏中的意义,个人、组织与社会的游戏策略。
这是一篇关于《必要的革命:深层学习与可持续创新》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书籍基础信息,深层学习的内涵与重要性,可持续创新的关键要素,深层学习与可持续创新的协同路径,实践案例分析,作品影响与价值。
《孙子兵法·谋攻篇》
核心主题
以智谋取胜的战略思想
谋攻的原则
上兵伐谋
含义:通过运用智慧和策略,破坏敌人的战略计划,从根本上瓦解敌人的战斗意志和抵抗能力,这是最高层次的用兵之道。
详细解读:伐谋强调在战前通过分析敌人的战略意图、弱点和优势,制定出针对性的计谋,使敌人在未交战之前就陷入困境。这种策略注重从宏观层面把握战局,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
举例:战国时期,孙膑围魏救赵。当时赵国被魏国围攻,孙膑没有直接去救援赵国,而是分析到魏国主力在外,国内空虚,于是率领齐军直捣魏国都城大梁。庞涓得知后,不得不回师救援,结果在桂陵遭遇齐军伏击,魏军大败。孙膑通过这一谋略,既解了赵国之围,又重创了魏国,充分体现了上兵伐谋的精妙之处。
其次伐交
含义:利用外交手段,联合盟友,分化敌人,破坏敌人的联盟关系,削弱敌人的外部支持,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详细解读:伐交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博弈,通过巧妙的外交活动,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在战争中,外交手段可以为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避免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举例:秦国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采用连横策略。当时山东六国为了对抗秦国,组成了合纵联盟。秦国则派张仪等谋士,游说各国,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分歧,破坏合纵联盟。秦国通过与一些国家结盟,孤立其他国家,然后逐个击破,最终实现了统一六国的大业。
其次伐兵
含义:在谋略和外交手段都无法达到目的时,才选择通过武力与敌人正面交锋。伐兵是一种较为直接的战争方式,但相较于伐谋和伐交,它会带来更多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损耗。
详细解读:伐兵需要将领具备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战术运用能力,要根据战场形势和敌我双方的兵力、装备等情况,制定合理的作战计划。在战争中,要充分发挥士兵的战斗精神和武器装备的优势,以取得胜利。
特点:这种策略往往伴随着激烈的战斗和残酷的伤亡,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双方的军事力量,还受到士气、后勤保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下攻城
含义:攻城是最不得已的选择,因为攻城作战难度极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容易造成惨重的伤亡。
详细解读:古代攻城,城墙高大坚固,防守方占据地利优势,攻城方往往需要搭建攻城器械,如云梯、攻城车等,还要面对敌人的箭矢、礌石等攻击。攻城过程中,士兵们要冒着生命危险冲锋陷阵,而且一旦攻城失败,可能会导致士气低落,军队陷入困境。
举例:蒙古军队攻打钓鱼城时,由于钓鱼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蒙古军队久攻不下。在长达数年的攻城战中,蒙古军队伤亡惨重,甚至蒙古大汗蒙哥也在攻城过程中战死。这场战役充分体现了攻城作战的艰难和残酷。
全胜思想
全国为上
含义:使敌人的整个国家完整地屈服,不通过战争而达到政治目的,这是最理想的战略目标。全国为上强调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利益,通过非军事手段,如政治、经济、外交等,使敌人主动放弃抵抗,接受我方的条件。
实现方式:可以通过展示强大的实力,让敌人认识到抵抗的徒劳;也可以通过外交谈判,给予敌人一定的利益诱惑,使其主动投降;还可以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分化瓦解敌人,使其自行崩溃。
破国次之
含义:如果无法实现全国为上的目标,才考虑通过战争攻破敌人的国家。但这种方式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和损失,不仅会导致敌人的国家和人民遭受苦难,也会使我方付出沉重的代价。
影响:战争会破坏社会经济,导致大量人员伤亡,战后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重建。而且,即使取得了胜利,也可能会引发敌人的仇恨和反抗,给后续的统治带来困难。
全军为上
含义:在战役层面,使敌人的整个军队完整地投降,是最优的策略。全军为上注重在战场上通过巧妙的战术运用和心理战,迫使敌人军队失去战斗意志,主动放下武器。
策略运用:可以采用包围战术,切断敌人的退路和补给线,使其陷入绝境;也可以通过宣传我方的优势和宽大政策,瓦解敌人的士气;还可以利用敌人的恐惧心理,制造恐慌气氛,迫使敌人投降。
破军次之
含义:若不能使敌军全军投降,才选择击破敌军。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取得胜利,但会造成双方人员的伤亡和物资的损耗,而且可能会使敌人的残余力量继续抵抗,增加战争的复杂性。
兵力运用与战略决策
十则围之
含义:当我方兵力是敌人的十倍时,应采取包围战术,将敌人团团围住,使其无处可逃,迫使其投降。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战斗损失,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
关键要点:在实施包围战术时,要确保包围圈的严密性,防止敌人突围。同时,要合理分配兵力,对敌人的各个方向进行有效的封锁和攻击。
五则攻之
含义:我方兵力是敌人的五倍时,可以主动发起进攻。凭借兵力优势,集中力量突破敌人的防线,迅速击败敌人。在进攻时,要选择合适的进攻时机和突破口,充分发挥兵力优势,形成强大的攻击力。
战术要点:可以采用多路进攻的方式,使敌人顾此失彼;也可以先进行火力压制,削弱敌人的抵抗能力,然后再发起冲锋。
倍则分之
含义:当我方兵力是敌人的两倍时,应设法将敌人的兵力分散,然后各个击破。可以采用诱敌深入、声东击西等战术,制造敌人的混乱和分散,使敌人无法集中力量抵抗。
方法示例:派出小股部队佯攻敌人的一个方向,吸引敌人的主力前往救援,然后集中我方优势兵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或者制造假象,让敌人误以为我方的主攻方向,从而分散其兵力。
敌则能战之
含义:双方兵力相当,要善于寻找敌人的弱点,创造战机,果断发起战斗。在这种情况下,胜负的关键在于战术的运用和指挥的灵活性。可以通过奇袭、伏击等战术,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取得战斗的胜利。
策略重点:要密切关注敌人的行动,及时发现敌人的破绽,抓住战机,迅速行动。同时,要保持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
少则能逃之
含义:我方兵力少于敌人时,应避免与敌人正面交锋,选择主动撤退,保存实力。撤退时要保持秩序,防止敌人追击,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可以采用交替掩护、设伏断后的方式,确保安全撤退。
注意事项:在撤退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物资的转移、情报的收集等。同时,要选择合适的撤退路线,避免陷入敌人的包围圈。
不若则能避之
含义:如果我方兵力和实力都远不如敌人,要避免与敌人交战,采取回避策略。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避免在不利条件下作战,防止全军覆没,为日后的反击保留力量。可以通过转移阵地、隐藏实力等方式,避开敌人的锋芒。
目的: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避免与敌人正面冲突,保存有生力量,等待时机,寻找敌人的弱点,再进行反击。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己知彼的重要性
含义:了解自己和敌人的情况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只有全面掌握双方的实力、战术、士气、后勤保障等因素,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和战术,做到有的放矢。
举例:官渡之战中,曹操深知自己的兵力和粮草不如袁绍,但他了解袁绍刚愎自用、内部矛盾重重的弱点,同时也清楚自己军队的优势在于机动灵活、将领忠诚。因此,曹操采取了坚守官渡、出奇兵袭击袁绍粮草辎重的策略,最终以少胜多击败了袁绍。
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殆
含义:如果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敌人,那么每次作战都必然失败。在战争中,盲目作战会导致决策失误,使自己陷入被动局面,无法应对敌人的进攻和变化,最终遭受失败。
后果:不了解自己的实力和弱点,可能会做出超出自身能力的决策;不了解敌人的情况,就无法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容易被敌人牵着鼻子走,导致战争的失败。
将领的作用与国君的关系
将领的职责与能力
职责:将领是国君的重要助手,负责指挥军队作战,肩负着保卫国家、实现战略目标的重任。将领要具备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能够根据战场形势灵活应变,制定出合理的作战计划。
能力要求:精通兵法,熟悉各种战术和战略的运用;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判断战场形势和敌人的意图;拥有果断的决策能力,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还要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能够激发士兵的战斗意志,使军队保持高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国君对将领的干扰
表现:国君不了解军事情况,却在后方随意指挥,干涉将领的作战决策。如 “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国君不考虑战场的实际情况,盲目下达命令,会使将领无法按照正确的战略和战术指挥作战。
危害:这种干扰会导致军队行动混乱,失去战机,使士兵陷入危险境地。将领的作战计划被打乱,无法根据战场形势做出及时的调整,从而影响战争的胜负。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含义:将领在战场上作战时,由于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有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遵循国君的命令,自行做出决策。这是为了赋予将领一定的自主权,使他们能够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对各种变化,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意义:在战争中,信息传递存在延迟,国君可能无法及时了解战场的最新情况。将领在前线能够直接观察到战场形势,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可以更好地把握战机,避免因等待国君命令而错失良机。同时,这也体现了对将领能力的信任和尊重,有利于激发将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