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这是一篇关于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科举制度,隋炀帝,隋文帝。
这是一篇关于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盛世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安史之乱。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涵盖所有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赶紧收藏一起学习吧!
这是一篇关于第三课盛唐气象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文学艺术,开放的社会风气,民族交往与交融,经济的繁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文帝
建立隋朝
时间:581年
人物:杨坚年号:开皇
都城:大兴
统一南北
时间:589年
意义
1.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
2.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标志:隋灭陈朝,统一全国
开皇之治
表现
1.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2.人口和垦田面积大幅增长
措施
1.发展经济编定户籍
2.统一南北币制的度量衡制度
3.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结果
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隋炀帝
开凿大运河
时间:605年
在位皇帝:隋炀帝
目的
1.根本目的: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加强南北交通
三地
北:涿郡(今北京)
中心:洛阳
南:余杭(今杭州)
四段
由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
由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长度及地位:全长2000多干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价
意义1: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意义2: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消极:加重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赋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暴政亡国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具体表现:奢淫无度,纵情享乐,滥用民力,三证辽东
时间及标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
科举制度
背景(了解)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看中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过程:
雏形:隋炀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诞生: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意义:
1.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2.加强了皇帝在选管和用人上的权利
3.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有由此参政
4.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5.科举制称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年
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
(1)短命,二世而亡:秦持续17年;隋持续了37年
(2)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建长城,隋建运河
(3)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1.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2.隋朝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被后代沿用
(4)灭亡原因:
过度征发劳役
苛捐杂税繁重
法律严酷
统治者的奢侈与腐败
对外战争频繁
忽视民生疾苦
(5)都结束了分裂完成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