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5集:邦国时代《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100集以丰富的影像资料和专家讲解,系统呈现了从中华文明起源到清朝灭亡的历史。这份学习笔记思维导图,首先是为了督促自己学习,其次是想以更直观、结构化的方式,帮助学习者梳理和理解这部宏大历史纪录片的核心内容。
该图以最简单的方式总结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 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中的相关内容,包括西亚,欧洲西部 撒哈拉以南非洲,澳大利亚等内容,利于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使用。
该图以最简单的方式总结丝绸之路相关内容,全面且系统地介绍了丝绸之路的起源、拓展与维护、意义、关键人物与地点以及历史评价与现代意义等内容。展现现在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
该图以最简单的方式总结汉武帝刘秀相关内容,详细介绍了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崛起背景、河北发展与称帝建国、核心政策、历史评价以及附录信息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第5集:邦国时代
前言
时间范围
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朝前)
社会形态
万邦林立
区域性邦国并存竞争,如石家河、陶寺、石峁、良渚等。
文明特征
城邦兴起、社会分层、宗教与权力结合、战争频繁。
核心议题
多元文明如何走向衰落?
中原为何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多元一体
石家河文化(长江中游)
地理位置
湖北天门、京山,中心聚落面积达120万平方米。
背倚大洪山余脉,周围河流环绕
时间
距今约4600到4000年
文明成就
江汉平原的统治中心
居住着3万至5万人
城市功能分区
古城的西城墙,南北长1200米,高6米到8米
手工作坊区、居民生活区、祭祀区和墓葬区等
出土物品
玉人头(神人或巫师的形象)
头戴冠帽,两耳上有弯角形装饰,口吐獠牙,方脸,橄榄眼,鹰勾大鼻,阔嘴
玉器制作技术已采用切割、雕琢、钻孔和抛光等工艺,工序相当复杂
玉虎头、玉鹰(与上天沟通的礼器)
玉钺(王权标志)出土,暗示军事首领存在。
铜块
这些加上类似于文字的刻划符号和城址,表明它已经进入文明时代
衰落之谜
外部入侵
相传三苗族的首领驩兜本是尧臣,后来,三苗不服,多次为乱
尧、舜、禹讨伐三苗,中原文化南下导致文化中断。
北方的礼器牙璋可做证据
环境灾害
《墨子》记载地震与洪水,人群伤亡惨重,血流成河。
《太平御览》三苗欲灭时,地震泉涌,尧舜禹此时举兵南下灭之
陶寺文化(黄河中游)
山西襄汾陶寺村(晋南汾河之滨),面积280万平方米。
距今4300年左右
都城结构
宫殿区、贵族居住区、普通居民区、祭祀区、仓储区、手工作坊区等
天文观象台(世界最早,比英国巨石阵早500年)。
物品
红铜铃
标志着金石之声时代即将来临
泥质灰陶扁壶
两个朱红符号(文字符号)
朱书“文”“尧”字符,可能为尧都遗迹。
推测其为尧舜之都
IIM22墓地
彩绘陶簋、彩绘大陶盆、玉兽面、大厨刀、玉龟、玉琮、玉壁、彩绘陶壶等王者之器
国王级别的高级墓葬
立表
没有刻度
圭表
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
确立“地中”概念,体现“中国”缘起。
衰落原因
暴力革命与外族入侵
遗址发现大量被毁头骨,石峁陶鬲特征暗示外部势力介入。
石峁文化(河套地区)
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
陕西神木县石峁村北侧山峁上,面积425万平方米(中国史前最大石砌城址)。
距今4000年左右
约4万多人
遗址结构
皇城台、内城、外城组成
发现遗址
房址、灰坑以及土坑墓、石棺墓、瓮棺墓等
石砌城墙、瓮城
燧石箭头(可划玻璃,射穿脊椎骨)
壁画艺术
几何图案彩绘,草筋泥墙面技术。
小玉人
高45厘米,两面刻一只橄榄形大眼睛,鹰钩鼻,嘴微开,脑后一只耳朵,发髻椭圆
似《山海经》载有一目国人
玉雕双面人头像(可能与北方游牧文化关联)。
气候干冷
公元前2260年降温导致农业崩溃。
人口迁移
推测南下与陶寺政权更替有关。
城大,少王者器
可能就是黄帝或其后人的居驿
良渚文化(长江下游)
浙江余杭,存在时间约公元前3300前2300年。
距今5300到4300年
陶器
泥质灰胎磨光黑皮陶最具特点
采用轮制,器形规则,圈足器居多
用镂孔、竹节纹、弦纹,彩绘装饰
玉器
有壁、琮、璜、环、珠等
玉琮(神权)、玉钺(军权),微雕工艺(0.1毫米花纹)。
玉器巅峰
环境灾难
海平面上升引发洪灾(遗址普遍发现淤泥层)。
资源过度开发
玉矿衰竭导致社会崩溃。
邦国时代的文明互动与冲突
战争与整合
尧舜禹伐三苗
华夏集团与苗蛮集团冲突,加速石家河文化消亡。
陶寺与石峁关系
共存300年,推测石峁人群南下颠覆陶寺政权。
文化交流
玉器网络
良渚玉琮、石峁玉雕体现跨区域贸易与信仰传播。
技术传播
快轮制陶、青铜冶铸技术萌芽。
邦国(周边)衰落与中原崛起
衰落共性原因
气候变化
干冷(石峁)、洪涝(良渚)、地震(石家河)。
社会矛盾
资源争夺、阶层分化、外部入侵。
中原整合
二里头文化
从多元到一体
该段历史总结
政治制度
王权集中、礼制萌芽。
文化基因
玉器礼仪、天文历法、文字雏形。
历史意义
“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
邦国时代为夏商周奠定基础,二里头开启王朝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