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 思想渊源
这是一个关于1 思想渊源的思维导图,这些内容包括了对自然状态、人性、国家冲突以及国际关系的探讨,反映了政治理论和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
这是一个关于9 地缘政治学的思维导图,地缘政治学是研究地理因素如何影响国家间政治关系和行为的学科。它关注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国家间的领土争端、民族矛盾、政治利益等复杂关系如何影响国家的对外政治决策。
这是一个关于8 均势理论的思维导图,均势理论(Balance of Power Theory)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种,特别是在现实主义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主张国家通过维持现有均势以及在本国策略上的自我约束和自律来实现安全目标。
这是一个关于7 进攻性现实主义与防御性现实主义的思维导图,进攻性现实主义与防御性现实主义在基本假设上存在共通点,但在对国际政治的看法和国家行为策略上存在显著区别。进攻性现实主义强调权力最大化和进攻性策略,持悲观主义态度;而防御性现实主义则追求最低限度安全和防御性策略,持乐观主义态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思想渊源
修昔底德
马基雅维利
霍布斯
现实主义共同假设
国际体系性质是无政府状态
国际关系是有关政治权力运行的
在有关不存在主权者条件下
构成体系的单元(国家)是同质的,理性的
单元追求生存和安全
权力是行为体实现自身目标和利益最有效最根本的手段
因此,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获取权力、扩招权力、运用权力
卢梭
人性是自由的、寻求生存的,但并不是相互冲突的
国家冲突源于人类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
正义取代了本能,行为被赋予道德性
人类进入社会关系后国际与政府状态成为现实,国家间战争和冲突发生了
战争是主权国家间相互关系的产物
国家是否能摆脱自然状态
主权国家不愿意放弃独立
由国家提供安全比个人来提供更为容易
《利维坦》
无比强大威严的公共权力以避免自然状态
逻辑推导
自然状态-国家间会为安全进行普遍和绝对的竞争和冲突
国际无政府状态-国家不受道义约束,只受制于自身利益(特别是安全)需要
自然状态学说
人与人在身心两方面绝对平等
同等的可以相互毁灭的能力
在缺乏公共权威的自然状态中导致人际之间永无休止的争斗
争斗原因:竞争 猜疑 荣誉
自然状态是一种真正的战争状态-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
推导到国际关系逻辑
人与人
利维坦
国与国
自然状态
人性观
人性本恶
人不断追求满足自己欲望
国家观
保障每个人自由地使用财产
保障人民安全
谋求世俗幸福
权术观
政治只问利害不问是非善恶,不择手段
中美为什么能绕开修昔底德陷阱
全球层面
复合相互依赖的全球化环境
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
集体安全机制的约束
国际组织和国际法
基于历史经验对战争的恐惧
双边层面
结构性共同利益大于结构性矛盾
社会进化式战略竞争替代传统敌对关系
核威慑条件下国家理性替代霍布斯逻辑
其他层面
透明度与危机预防沟通的便利
社会力量对中美关系的牵制
艾利森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目的是希望 美国认识到中国力量上升及其重要意义, 警惕可能爆发的中美战争
美国崛起如何避免了修昔底德陷阱
德国崛起直接威胁大于英国
美国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种族和共同文化背景等历史渊源
修昔底德陷阱为什么不适用于中美关系
中特性质决定了
对外战略和平性
中国是
国际社会建设性合作伙伴
现行国际体系
参与者
建设者
贡献者
受益者
中国采用制度互补修正既有国际体系不足
中国试图打破守成国家和崛起国家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历史规律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理性克制,不结盟
化解了同盟对立和爆发战争的条件
中国仍然是以经济发展为首要目标的发展中国家
假设错误
原始无政府状态
现今全球相互依赖加深
国际机制约束
增加战略互信
减少战略误判
增强可靠预期
霸权战争收入大于成本
不适用于核时代
修昔底德陷阱
代表人物:雷厄姆.艾利森
核心内容
概念指涉
新兴大国
守成大国
因果机制
新兴大国实力提升
权力转移
理论基础
守成大国战略怀疑
安全困境
预设结果
必有一战
体系改变适应新的权力分配
体系基本组成部分重新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