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信息系统集成专业知识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学习笔记(持续更新)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重点考点——信息, 信息是指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反映。信息具有可感知、可存储、可加工、可传递和可再生等自然属性,信息也是社会上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具有社会属性的资源。更多干货内容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重点考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互联网9大思维
组织架构-单商户商城webAPP 思维导图。
域控上线
python思维导图
css
CSS
计算机操作系统思维导图
计算机组成原理
IMX6UL(A7)
考试学情分析系统
信息系统集成专业知识
1. 信息系统建设
1.1.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立项阶段
概念或需求
调研和分析
需求规格说明书
开发阶段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
系统验收
交付系统
运维阶段
更正性维护
适应性维护
完善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
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消亡阶段
系统更新改造
功能扩展
废弃重建
建设初期
消亡条件
消亡时机
1.2.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方法
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开发方法。应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把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分为若干阶段,然后依次进行,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工作依据,按顺序完成。每个阶段和主要步骤都有明确详尽的文档编制要求,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特点: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缺点
开发周期长
文档、设计说明繁琐
工作效率低
要求在开发之初全面认识系统的需求,充分预料各种可能发生的变化,但这并不十分现实
原型法
其认为在无法全面准确地提出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并不要求对系统做全面、详细的分析,而是基于对用户需求的初步理解,先凯苏开发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用户的最终系统需求
特点:其对用户的需求是动态响应、逐步纳入的;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都是随着对原型的不断修改而同时完成的,相互之间并无明显界限,也没有明确分工
类型
抛弃型
进化型
面向对象法
用对象表示客观事物,对象是一个严格模块化的实体,在体系开发中可被共享和重复引用,以达到复用的目的。其关键是能否建立一个全面、合理、统一的模型,技能反映需求对应的问题域,也能被计算机系统对应的求解域所接受。
阶段
分析
设计
实现
特点: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使用同一套工具
在系统开发的实际工作中,往往根据需要将多种开发方法进行组合应用,最终完成系统开发的全部任务
2. 信息系统设计
2.1. 方案设计
系统总体设计
总体架构方案设计
总体架构设计
数据存储的总体设计
计算机网络的方案设计
系统详细设计
代码设计
数据库设计
人/机界面设计
处理过程设计
2.2. 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是将系统总体分解为更小的子系统和组件,从而形成不同的逻辑层或服务。之后,进一步确定各层的接口,层与层互相之间的关系。对整个系统的分解,既需要进行“纵向”分解,也需要对同一逻辑层分块,进行“横向”分解。
2.3. 设备、DBMS及技术选型(考虑因素)
系统的功能要求
系统实现的内外环境
主客观条件
3. 软件工程
3.1. 软件需求分析与定义
软件需求是针对待解决问题的特性的描述
所定义的需求必须可以被验证
在资源有限时,可通过优先级别对需求进行权衡
通过需求分析
可以检测和解决需求之间的冲突
发现系统的边界
详细描述出系统需求
3.2. 软件设计、测试与维护
软件设计
根据软件需求,产生一个软件内部结构的描述,并将其作为软件构造的基础
通过软件设计,描述出软件架构及相关组件之间的接口
进一步详细地描述组件,以便能构造这些组件
软件测试
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
系统测试
确认测试
概念上划分
黑盒测试
白盒测试
α测试
β测试
回归测试
模糊测试
软件维护
3.3. 软件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价
软件质量
软件质量是指软件特性的总和,是软件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即遵从用户需求,达到客户满意
内部质量
外部质量
使用质量
软件需求定义了软件质量特性,及确认这些特性的方法和原则
软件质量管理过程
软件质量保证
制定计划
实施
完成
验证与确认
评审与审计
管理评审
技术评审
检查
走查
审计
发现缺陷,检查活动价值
3.4. 软件配置管理
软件配置管理计划
软件配置标识
软件配置控制
软件配置状态记录
软件配置审计
软件发布管理
交付
3.5. 软件过程管理
项目启动与范围定义
项目规划
项目实施
项目监控与评测
项目收尾与关闭
3.6. 软件复用
软件的复用是指利用已有软件的各种有关知识构造新的软件,以缩减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费用。复用是提高软件生产力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技术
软件复用的主要思想是,将软件看成由不同功能的”组件“所组成的有机体
早期的软件复用主要是代码级复用,被复用的知识专指程序,后来扩大到包括领域知识、开发经验、设计决策、架构、需求、设计、代码和文档等一切有关方面。
4.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