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通史 第8集:商代文明
本思维导图总结中国通史 第8集:商代文明相关内容,展现商朝甲骨文,农业,手工业,历法,科技等的发展,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
该思维导图不是中国通史纪录片的具体内容,而是本人根据学习需要,总结的商朝的迁都历史,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
该思维导图总结中国通史 第7集:殷商兴亡相关内容,展示商汤打败夏桀建立商朝,到武丁盛世,到商纣王暴政灭亡等内容,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第8集:商代文明
甲骨文
概况
甲骨
牛的肩胛骨,乌龟的背甲和腹甲
占卜的时间、卜问事项、最终结果等都刻在甲骨之上
甲骨四堂
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
历史价值
甲骨文记载祭祀、战争、农业等内容,填补《殷本纪》(仅2800字)的空白
已发现15万片甲骨,4500余单字,解读1200余字,展现商代社会全貌
甲骨文为系统性文字,能完整记录语言,是汉字演变的源头
商代为信史
文字体系的成熟
六书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已基本形成
发现历程
王懿荣
甲骨文之父
1899年偶染痢疾,购药发现“龙骨”上的古文字,鉴定为商代甲骨文
收购1500余片甲骨,但八国联军侵华时殉国,研究中断。
意义
开启甲骨文研究序幕
刘鹗
刘鹗继承王懿荣的甲骨
1903年出版《铁云藏龟》,首次系统整理1058片甲骨。
罗振玉
殷墟的确定与考古发掘
1908年确认甲骨出土地为安阳小屯村(殷墟)
董作宾
1928年10月
开始了安阳历史上第一次考古
1928-1937年中央研究院15次发掘
出土甲骨24918片
青铜器、玉器等文物
确认殷墟为商代晚期都城
商代社会经济
农业
耕种业
农具
以石器(石镰、石锄)为主,少量青铜农具。
作物
黍、稷、麦、稻、桑、麻等
甲骨文“田”字象形
井田制初步形成
施肥技术
甲骨文记载施肥,提升土地利用率
畜牧业
家畜六畜(牛、羊、马、犬、豕、鸡)俱全,规模养殖可满足祭祀需求。
祭祀用牲口以家养为主,规模达“千牛、千羊”
手工业成就
青铜器铸造
工艺巅峰
采用铜、铅、锡三元合金
司母戊鼎(重875公斤)为代表
需二三百人协作完成
功能与象征
礼器(鼎、罍)、兵器(戈、钺)、乐器(铙、铃)
纹饰神秘(饕餮纹、夔龙纹)
玉器制作
礼器与身份象征
琮、圭、璧等礼器,
妇好墓出土“腰佩宽柄器玉人”展现商代雕塑水平
文化内涵
玉象征仁义、智慧,与王权、神权结合
原始瓷器(白陶)
高岭土烧制,温度达1000°C以上
器型仿青铜器,刻纹精美(如白陶罍、尊)
历法、科技与文化
历法与天文学
阴阳合历
太阴记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太阳记年,干支记日。
年终置闰法(闰年13个月),为中国传统历法奠基
农业指导
历法指导播种、收割,促进粮食剩余,推动酿酒业发展。
音乐与艺术
乐器与礼乐
青铜乐器(铙、铃)用于祭祀与贵族娱乐
音乐已有半音观念
傩舞(祈福舞蹈)
记载于甲骨文,反映商代艺术生活
酒
酒文化与双刃剑
酒曲复式发酵法(沿用至今)
酒用于祭祀与享乐
商纣王“酒池肉林”加速王朝灭亡
交通与贸易
陆路
两轮马车(车马坑出土),用于战争与运输。
水路
船只运输,促进跨区域贸易。
贸易网络
远距离贸易
玉料来自新疆和田
海贝(货币)来自印度洋
妇好墓出土4000余海贝
体现商代商业繁荣
鲸骨、龟甲来自沿海。
瓷器传播
白陶(原始瓷器)技术影响后世,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符号。
商朝灭亡与文明遗产
商朝灭亡(公元前1046年)
灭亡原因
内部腐化
纣王暴政、酗酒奢靡
残害忠臣(如比干)
外部威胁
周族崛起(姬昌、姜子牙)
牧野之战奴隶倒戈
文明遗产
文字传承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维系中华文化统一性。
技术影响
青铜铸造、玉雕、制瓷技术为后世奠基。
思想与制度
祖先崇拜、礼乐文化、历法体系影响三千年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