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通史 补:商朝都城变迁历史
该思维导图不是中国通史纪录片的具体内容,而是本人根据学习需要,总结的商朝的迁都历史,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
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它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压迫和剥削的反抗,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张思维导图系统地梳理了东汉后期清议与党锢之祸的相关内容,有助于理解当时的政治斗争、社会矛盾以及其对东汉王朝的影响。
该思维导图以最简单的方式对《毛选》第三卷全部篇目进行了详细整理,涵盖每篇文章的写作时间、背景、主要内容、结构、精析及经典句子等内容。便于快速浏览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第7集:殷商兴亡(补:商朝都城变迁历史)
一、先商时期(商族起源)
商族发源地
商丘(今河南商丘)
传说契受封于商地,商族在此发展壮大。
未建正式都城,但为商族早期活动核心区域。
二、商朝前期(公元前1600年-前1300年)
成汤建都
亳(今河南商丘或郑州)
迁都时间
公元前1600年(灭夏后)。
迁都原因
确立新王朝政治中心,取代夏朝统治。
历史意义
商朝第一个正式都城,迁九鼎至此象征政权转移。
郑州商城遗址发现大规模城墙、宫殿基址和青铜作坊。
仲丁迁都
隞(今河南郑州附近)
约公元前1400年。
内部权力斗争或自然灾害(文献记载模糊)。
考古证据
郑州小双桥遗址可能为隞都,出土祭祀坑与青铜器。
河亶甲迁都
相(今河南安阳内黄)
约公元前1350年。
缓解内部矛盾,寻求稳定。
特点
短暂定都,未形成长期政治中心。
祖乙迁都
邢(今河北邢台)
约公元前1330年。
躲避洪水或外族侵扰。
考古发现
邢台曹演庄遗址出土商代早期遗存。
南庚迁都
奄(今山东曲阜)
约公元前1300年。
政治动荡,贵族势力斗争。
商朝势力向东扩展,但都城稳定性差。
三、商朝后期(盘庚迁殷后,公元前1300年-前1046年)
盘庚迁都
殷(今河南安阳)
公元前1300年左右。
解决内忧外患(贵族腐败、天灾频发)。
殷地位于黄河以北,地势高亢,可避水患,交通便利。
商朝进入“殷商”时期,都城稳定273年,迎来武丁盛世。
殷墟遗址
中国首个考古证实的商代都城,出土甲骨文、青铜器(如司母戊鼎)、妇好墓等。
帝辛扩建
朝歌(今河南淇县)
扩建时间
约公元前1050年(商纣王时期)。
扩建原因
殷邑规模有限,帝辛为享乐与军事需要,向南扩展至朝歌。
修建鹿台、摘星楼等离宫别馆,作为行政与娱乐中心。
历史结局
牧野之战后,朝歌被周军攻破,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四、都城变迁特点总结
频繁迁都(前期)
因水患、内乱、外敌等因素,都城多次迁移。
稳定发展(后期)
盘庚迁殷后,都城固定,推动经济、文化与军事繁荣。
考古验证
殷墟遗址为商代后期都城提供直接证据,其他都城(如亳、隞)仍需更多考古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