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5版七下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知识导图(详细版)
这是一篇关于2025版七下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知识导图(详细版)的思维导图,总结全面细致,适合做为复习资料。
这是一篇关于2025版七下新教材第二单元 焕发青春活力(详细版)思维导图,介绍详细,可以让你更快速更方便去了解学习。有需要的赶紧收藏吧!
这是一篇关于2025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珍惜青春时光(详细版)速记的思维导图,本图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中华民族倡导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中华民族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生生不息、不断变化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中华民族主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
讲仁爱
要求我们“亲亲”“仁民”“爱物”,即爱自己的亲人,爱全社会的人,爱天地万物。我们应当孝敬父母、关爱亲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实现由爱亲、爱他人、爱人类到爱万物的扩展。
重民本
要求我们遵循“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充分认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爱民保民利民。赢得人民的支持,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应当站稳人民立场,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守诚信
要求我们做到真实无欺、言行一致。我们应当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
崇正义
要求我们坚持做正确的事,做符合道义的事。弘扬社会正气,崇尚社会正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坚守民族大义,才能让每个人有尊严地生活。在面对个人利益选择时,我们应当将道义置于优先位置,让我们的言行合乎道义。
尚和合
要求我们追求和谐,强调多样性统一。只有多样性的东西相互作用并努力达到平衡,事物才能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完全相同的东西简单相加,事物则会失去生机,难以维系。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差异与矛盾,坚持多样性统一,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求大同
要求我们胸怀天下,牢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古训,将天下视作天下人的天下,追求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我们应当热爱祖国和人民,积极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贡献。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1)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 (2)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3)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1)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1)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 (2)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 (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1)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 (2)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判断一切是非、善恶、荣辱,都需要明确的标准。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这一荣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民族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尽心竭力报效国家。爱国情怀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中华民族强调“明伦”“尽责”,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这种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做自强不息的人
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做敬业乐群的人
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
做扶危济困的人
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做见义勇为的人
真正勇敢的人具有捍卫正义的勇毅精神,并能付诸行动。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
做孝老爱亲的人
百善孝为先。“孝”的本质是“爱”和“敬”。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我们还要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