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如何修习出离心
这是一篇关于如何修习出离心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思惟能除后世欲。”通过以上思惟,可以 帮助我们舍弃对后世的贪著, 佛法是要我们舍弃轮回中不究竟的快乐,舍弃有强烈负面作用的快乐,建立究竟、解脱 的快乐,“业果不虚轮回苦。 佛教对世界 的理解是四个字——因缘因果 ,当条件具备了,就会产生结果,“修习能除此生欲。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七夕活动策划
南北粽子
绘本阅读理念
创作工具思维导图
快速阅读核心技巧
自媒体教学笔记
茶文化旅游
演讲活动策划方案
2010年管综:学者追求真理
《老年社区服务》项目单思维导图
如何修习出离心
暇满难得寿无常,修习能除此生欲, 业果不虚轮回苦,思惟能除后世欲。
修习出离心, 就要摆脱对现世和来世的贪著和希求。
“暇满难得寿无常。”首先要思惟,暇满人身是很难得到的。 所以佛经说,得到人 身的众生非常少,没有得到人身的众生非常多。
我们现在已经得到可以学佛的身份,应该 好好利用,完成生命改造
“寿无常”,是说明这个宝贵人身很容易失去。不论我们的生命,还是眼前的快乐,很可 能转瞬即逝 , 《道次第》提供了三 种角度,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正视死亡。
首先要认识到 :死是一定的, 没有哪 个人会不死。
其次,什么时候死是不一定的, 制造死亡的因素太多了
第三,当我们要死亡时,现在努力追求、 经营的这些事业、感情、家庭、人际关系等, 没有一样可以带走。
“修习能除此生欲。”当我们用死亡审视人 生价值后,会发觉现在所做的这一切,都是苍 白无力的 ,通过 这些思惟,就可以消除对现世乐的需求和贪著。
“业果不虚轮回苦。 佛教对世界 的理解是四个字——因缘因果 ,当条件具备了,就会产生结果
我们的起心动念和行为,都会在内心播下 种子, 每个心念都是有力量的,而且会不断增长, 成为我们的心态、性格,并最终 成为人格。
社会上也在使用业的概念, 不同行为会产生不同业力, 最终成就不同的生命结果。这些业果是真实不 虚的
因为业会形成不同的心态和人格,所以我 们对每个起心动念要特别谨慎, 不应该贪著 优越的环境, 因为轮回的本质是痛苦的
外境只是产 生快乐的助缘,能不能带来快乐,还和我们的 需求有关。 如果不需要,即使得到,也是没感觉的
在人生因果中,核心是我们的起心动念, 也就是因, 分为善、恶、无记(不善 不恶)三类, 这些念头还会通过身口意三个渠道表现 出来
快乐还有一个硬条件,就是没有烦恼,没 有心事,这样才容易快乐, 因为每个生命内在都有迷惑,有 烦恼,所以只要还在轮回中,我们都不能得到 究竟意义上的快乐。
“思惟能除后世欲。”通过以上思惟,可以 帮助我们舍弃对后世的贪著, 佛法是要我们舍弃轮回中不究竟的快乐,舍弃有强烈负面作用的快乐,建立究竟、解脱 的快乐。
佛法让我们追求的,是立足于解脱和智慧 的快乐。因为生命既是制造痛苦的源泉,也是 制造快乐的源泉
而我们现在的快乐源自无明,追求这种快乐,就意味着同时在制造痛苦, 佛教让我们放弃迷惑系统 的快乐,不是要拒绝快乐,追求 究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