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宝宝3~4周
新手爸妈必看!《崔玉涛育儿百科》1~2周宝宝护理全攻略:从喂养常识到日常细节,教你轻松应对育儿难题。母乳/配方奶喂养要点、呛奶处理、排便观察不可少乳痂、尿布疹、淹脖子等皮肤问题一站解决。特别注意:剪指甲要小心,剃胎发别太短,衣物增减摸后颈温度判断,安抚奶嘴可涂乳汁引导使用。记住:宝宝护肤品要专用,他人推荐品牌需谨慎,过度喂养要避免。这些实用技巧助你科学带娃不踩雷!
编辑于2025-04-03 21:50:44《野兽绅士》脱单指南核心: 1平衡吸引与可得性,避免过度暴露需求感; 2通过推拉技巧和框架保持主动权,用冷读筛选契合对象 3.三大关键:引导投入(时间/情绪/金钱)、制造情绪波动、肢体接触升级关系。 重点提醒:拒绝表白陷阱,用行动建立精神联结 记住:幽默自信是底色,适度的‘不确定感’才是持久吸引力的密钥。"
《野兽绅士》亲密关系指南:掌握身体接触的艺术 书中剖析了如何通过自然、渐进的身体接触升级关系:从适应型到保护型接触,把握时机与分寸。女人抗拒时别紧张,坦然接受闭门羹别把矜持当拒绝,更别因害怕错失机会。每一次接触后主动释放,重新建立吸引。接吻前试探默契,营造舒适感。记住,触碰是爱的表达,女人同样渴望关键在于自然、自信与尊重。
"《野兽绅士》教你用深度共鸣赢得她的心!先通过冷读和共谋确认默契,再展示敏感面拉近距离分享童年糗事或宠物离世等真实故事,但避免成为情绪垃圾桶。用幽默化解沉重话题。重点挖掘共同兴趣,当她说出小众爱好时立即延伸话题。若对话陷入负面,可调皮打断:‘这么快就把我当男友啦?’记住所有技巧都要保持真诚,哪怕刚见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野兽绅士》脱单指南核心: 1平衡吸引与可得性,避免过度暴露需求感; 2通过推拉技巧和框架保持主动权,用冷读筛选契合对象 3.三大关键:引导投入(时间/情绪/金钱)、制造情绪波动、肢体接触升级关系。 重点提醒:拒绝表白陷阱,用行动建立精神联结 记住:幽默自信是底色,适度的‘不确定感’才是持久吸引力的密钥。"
《野兽绅士》亲密关系指南:掌握身体接触的艺术 书中剖析了如何通过自然、渐进的身体接触升级关系:从适应型到保护型接触,把握时机与分寸。女人抗拒时别紧张,坦然接受闭门羹别把矜持当拒绝,更别因害怕错失机会。每一次接触后主动释放,重新建立吸引。接吻前试探默契,营造舒适感。记住,触碰是爱的表达,女人同样渴望关键在于自然、自信与尊重。
"《野兽绅士》教你用深度共鸣赢得她的心!先通过冷读和共谋确认默契,再展示敏感面拉近距离分享童年糗事或宠物离世等真实故事,但避免成为情绪垃圾桶。用幽默化解沉重话题。重点挖掘共同兴趣,当她说出小众爱好时立即延伸话题。若对话陷入负面,可调皮打断:‘这么快就把我当男友啦?’记住所有技巧都要保持真诚,哪怕刚见面。
趴卧
好处
趴卧不仅是帮宝宝练习抬头的最佳运动,也是一切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发展的基础
趴卧可以促进全身肌肉的协调发展,锻炼抬头、翻身、坐、爬、站、走时需要利用的肌肉群
趴卧时,宝宝为了撑起肢体,原本攥着小拳头的双手会本能地张开,这为以后捏、拿、传东 西,发展手的精细运动做准备
开始时间
一般足月的健康宝宝一出生便可以练习趴卧
如果担心宝宝太娇弱,可以等到满月后再开始
趴卧时长
刚开始练习时,以每次2~3分钟为宜
随着月龄增长逐渐延长时间
3个月大左右,可以每次趴15分钟,每天趴两次
应在宝宝清醒、精力充沛的时候进行,要特别注意避开宝宝困倦、饥饿或刚吃完奶的时候
练习时一定要保证有清醒的大人在旁密切看护,确保安全
可以在宝宝面前放一些玩具与他互动,提高他对趴卧的兴趣
通过这样的练习,宝宝对头部的控制能力会慢慢得到提升,起初能够在趴卧状态下将头抬起,之后逐渐开始抬胸,进而可以自如地控制头部左右转动
家长可以为宝宝提供足够多的锻炼机会,但切不可揠苗助长,强迫他进行超过能力范围的训练
囟门
人的脑组织会顶着颅骨生长,囟门未闭合则证明颅骨仍在发育,为脑组织留出了生长余地
如果囟门过早闭合,就如同给正在生长发育的大脑戴上了“紧箍”,限制了它的生长,可能会引发大脑发育不良以及一系列神经系统问题
如果闭合太晚,则可能是一些疾病所致,应及时带宝宝就医,请医生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闭合时间(因人而异)
如果是前囟门
12~18个月左右
如果是后囟门
2~4个月左右
囟门护理
囟门处的头皮可以清洗,但动作要轻
不要用较硬和较热的东西接触囟门
夏季外出时,为宝宝带上通风透气的遮阳帽; 冬季外出时,带上保暖帽
可能的小状况
嘴唇上磨出小水泡
原因
新生宝宝的唇部皮肤特别娇嫩,在用力吮吸的过程中,嘴唇与乳晕或奶嘴反复摩擦,便磨出了小水泡
措施
小水泡不会给宝宝带来不适,它可能在宝宝某次吃奶后自行破溃,过几天又在同样位置磨出新的水泡,如此反复几周或几个月,才会最终消失
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要人为把小水泡弄破,以免发生感染
新生儿脱皮
表现
宝宝出生后几天就会出现脱皮
在全身部位都可能出现,以四肢、耳后部位尤为明显
通常持续2~3周
措施
等待其自行脱落,不要强行搓掉或采取其他措施
洗澡时要尽量避免使用沐浴露,以免将皮肤表皮的油脂洗掉,加重皮肤干燥
洗澡后,在宝宝的皮肤表面涂抹一层婴儿润肤油,并轻轻按摩,保持皮肤湿润
如果宝宝脱皮后皮肤出现了小裂口,及时咨询医生
如果脱皮的同时还伴有红肿或水泡等其他症状,尽快就医
新生儿红斑
表现
有些宝宝出生后全身会出现红色斑疹,疹子高出皮肤,这就是新生儿红斑
措施
不需要药物治疗,通常5~7天后就会自行消退
新生儿痤疮
表现
常见于3~4周的宝宝
痤疮呈小疙瘩状,丘疹多分布于宝宝的面部、颈部、胸部和背部,可能会持续3~4个月
措施
只需保持皮肤清洁
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痤疮会自行消退
尤其不要将痤疮挤破,以免引发感染
栗粒疹
表现
宝宝在鼻子、下巴和前额等部位长出细密的小白点,且比较硬,看上去好像小疙瘩
措施
无需做任何处理,随着宝宝生长会自然消退
皮肤颜色异常
表现
有些宝宝有时下半身皮肤的颜色比上半身要深,或身体左右两侧的皮肤颜色深浅不一
当宝宝身体较凉或哭闹时,皮肤上可能会出现淡紫、淡红或淡蓝色的斑点
原因
这是宝宝血液循环系统发育不完善,导致血液在身体某部位积存引起的
措施
通常只要稍微调整宝宝的体位,身体颜色就会恢复正常
随着宝宝循环系统的发育,这些皮肤的颜色异常变化会逐渐消失
呼吸频率不规律
表现
通常出现在宝宝出生后第一个月内
有时频率较慢,间隔时间很长,尤其是睡觉时,甚至出现短暂的呼吸停止,有时频率又会突然加快
原因
这些都是宝宝在调整和适应现在的呼吸方式,是正常现象
需要就医的情况
频繁出现呼吸暂停或呼吸频率较快
呼吸时鼻翼抽动,呼气时有异常气味或发出呼噜声
嘴唇或脸色发青、发紫
吸气时胸腔肌肉凹陷,呼气时又凸出
嗓子总有痰
表现
宝宝吃奶或哭闹时,头部可能会发出呼呼的声音,既像打鼾,又像喉咙里有痰,尤其是平躺时更为严重
原因
这种现象叫先天性喉喘鸣,是婴儿期比较常见的问题
由于宝宝喉软骨发育不成熟所致
措施
只要宝宝没有出现频繁呛奶或者呼吸困难,家长就无需担心,也不用治疗
随着宝宝喉软骨逐渐发育成熟,喉喘鸣就会消失
特别提醒
如果宝宝出现频繁呛奶、呼吸困难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治疗
双眼运动不协调
表现
宝宝出现单眼或双眼内斜、外斜情况
措施
如果宝宝满2个月仍然存在单眼或双眼持续内斜或外斜,及时带宝宝就医
特别提醒
真性斜视要引起家长重视,如果诊断太迟,大脑就会慢慢适应眼睛不协调的状态下产生的信号,阻断或者抑制有问题的那只眼睛发来的信号。长此以往,孩子视物时会只依赖优势眼,另一只眼就会出现严重的弱视
哭泣时肚脐突出
表现
宝宝只要一哭闹,肚脐处便会出现一个小包块,哭得越厉害,包块鼓得越高,宝宝平静后会慢慢平复
措施
随着宝宝不断长大,会自行消失,通常不会超过1岁
特别提醒
如果包块过大(直径超过2厘米),或随着宝宝长大也有增大的趋势,及时就医
配方粉知识点
如果不得不给宝宝添加配方粉,那就应坦然接受。毕竟,保证宝宝的营养才是第一要务
种类
蛋白质结构
普通配方粉
适用于母乳不足的健康宝宝
部分水解配方粉
适用于预防牛奶蛋白过敏
深度水解配方粉
适用于治疗牛奶蛋白过敏
氨基酸配方粉
不含牛奶蛋白
可用来判断宝宝是否对牛奶蛋白过敏
脂肪种类
长链脂肪配方粉 (普通配方粉)
适用于健康宝宝
中/长链脂肪配方粉
适用于存在肠道功能问题的宝宝
碳水化合物成分
普通配方粉
含部分乳糖配方粉
适用于早产儿、肠胃功能不良的宝宝
无乳糖配方粉
适用于患急性腹泻,尤其是感染轮状病毒性胃肠炎 和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的宝宝
特别提醒
6个月以内的宝宝建议最好先选择部分水解配方粉,防止出现过敏
宝宝满6个月后可以考虑逐渐更换为普通配方粉
必备工具
奶瓶
至少两个小号奶瓶
宽口径的
容易倒进水和配方粉
容易清洁
奶嘴
至少准备两个
选用小号吸口的
奶瓶刷、奶嘴刷
各一个
恒温水壶
如何冲调配方粉
先彻底清洁双手
将备用的温开水倒入清洁且干燥的奶瓶中
根据配方粉包装说明,倒入适量比例的配方粉和水
缓缓的左右摇动奶瓶,让配方粉完全溶解
喂奶前将奶液滴在手腕内测试温度,如与体温接近则说明比较合适
使用干净的毛巾擦拭瓶身,带给宝宝饮用
冲调配方粉注意事项
最好使用纯净水,不要添加果汁、米汤、调味料及保健品
冲调配方粉,先加水后加粉,顺序不要颠倒
配方粉冲调2小时后,如果宝宝没喝或者没喝完,不要继续给宝宝饮用
配方粉喂养 的常见问题
奶瓶是否需要消毒
清洗奶瓶时,不需要使用消毒柜、消毒锅等特殊方式消毒
在宝宝喝完奶后,可以用流动的清水冲掉奶渍,再用奶瓶刷、奶嘴刷刷干净,用热水烫过后倒扣晾干
干燥是最好的清洁方式
不推荐使用奶瓶清洗剂,一旦冲洗不净,残留下来被宝宝吃下后,会破坏肠道内的正常菌群
如何安全地用奶瓶喂养
注意奶瓶的流速和温度两个方面
流速
如果宝宝吮吸时非常努力地吞咽,但奶液仍常从嘴角溢出,说明奶嘴孔 可能过大,应及时更换尺寸合适的奶嘴,以免宝宝呛奶
检查奶嘴孔大小是否合适时,可将奶瓶倒置摇晃,如果奶液先喷出直线后 一滴滴流出,表示流速适宜
奶液温度
配方粉打开后如何保存
罐装配方粉取用后要扣紧盖子
袋装配方粉要用封口夹封严袋口
将配方粉放在干净、干燥、避光的地方
量勺使用完毕,最好单独存放并定期清洗
不要放在冰箱里
不要用潮湿的量勺去舀配方粉,必须晾干后再使用
配方粉喂养的宝宝是否需要喝水
不需要额外补水
如果宝宝尿液无色或呈淡黄色,说明宝宝体内不缺水
如果宝宝尿液呈深黄色,说明宝宝可能缺水
混合喂养 常见问题
如何把握配方粉的食用量
第一次冲调时稍微多冲一些,根据剩余奶量,下次适当调整; 如果宝宝全部喝完仍不满足,下次就适当多冲一些
随着宝宝不断成长,配方粉的食用量也在不断变化,家长应多留心,不断调整
混合喂养的宝宝会不会消化不良
通常不会
如果出现腹泻等症状,要警惕宝宝是否存在胃肠问题,或对牛奶蛋白过敏、不耐受
注意先后顺序
先喂母乳,后喂配方粉
母乳喂养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从出生后15天~2个月内,必须每天添加维生素D200~400国际单位
避免过度喂养
家长容易陷入的误区
宝宝长得越胖,身体越壮实,越不易生病
将哭声当做饥饿的信号,一旦宝宝哭闹就喂奶
将宝宝的吮吸反射动作认为是饥饿的表现
判断宝宝是否吃饱
两次喂奶的间隔能保持在2.5~3个小时
每天排便次数在3~4次
体重生长曲线在正常范围内
宝宝呛奶的 预防和护理
预防
宝宝吃奶时,头部应略高于身体,避免完全平躺
调整乳汁流速
母乳喂养时,当妈妈意识到要出现喷乳反射时,可以用手指轻轻夹住乳晕后部,降低乳汁流出的速度
如果是配方粉喂养,要及时更换流速适宜的奶嘴
让宝宝吃奶后打嗝,将吃进去的气体排出,保证奶液顺利进入肠道
护理
如果呛奶不严重,可让宝宝保持侧躺,手掌呈碗口状轻拍宝宝后背上部,刺激其咳嗽,将呛入的奶液排出
不要将宝宝竖着抱起拍背,以免让奶液流入呼吸道更深处
用纱布巾轻轻擦去宝宝嘴角溢出的奶液,以免流入耳道
如果奶液呛入鼻腔,可用棉签轻轻擦去,⚠️注意不要将棉签过分探入
如果宝宝呛奶后出现持续性咳嗽且没有好转的迹象,请医生诊断是否引发了呼吸道炎症
如果宝宝出现哭声微弱、呼吸困难、胸部严重凹陷等情况,及时给宝宝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尽快送医
如果伴随剧烈咳嗽,宝宝出现面色涨红等情况,说明奶液很可能已经进入呼吸道深处,有出现窒息的风险,应按窒息急救进行处理
先打急救电话
如果孩子能够自主咳嗽,要鼓励孩子咳嗽,通过咳嗽的力量将异物咳出来
家长采用座位将孩子放在腿上,使其脸朝下,头靠在家长前臂上,略低于胸部
用手掌根部在孩子肩胛之间用力拍打,最多5次,尝试清除异物
5次拍背后,用一只手托住孩子的脸和下颌,另一只手托住枕部,将他翻过来,保持头部低于躯干
然后在胸部中央的胸骨下半部给予5次快速冲击,速度为每秒一次
重复最多5次拍背和最多5次胸部快速冲击,直到异物清除或孩子没有反应
如果孩子没有反应,应停止拍背,开始做心肺复苏
轻拍孩子脚底,尝试唤醒他
若没有反应,则呼叫他人帮忙。让孩子仰面躺在固定的表面,比如地板上,头与心脏齐平,保持呼吸道畅通
解开孩子的衣服,检查是否有呼吸和脉搏
食指与中指并拢,在孩子两乳头的中心点进行胸部按压,按压深度约为4厘米
每次按压胸部30次,做两次人工呼吸
每隔2分钟检查一下孩子的呼吸和脉搏,如果有反应,立刻停止胸部按压
在急救医生到来或孩子恢复自主呼吸之前,不要停止心肺复苏
微量元素
切勿盲目给宝宝补充某种或多种微量元素制剂,否则可能会妨碍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从而影响体内整体微量元素的平衡
如果宝宝生长发育正常,就无需担心缺乏微量元素,不用额外补充,也无需进行检测
如果宝宝出现生长发育过快或过慢的情况,也要通过更为精准的医疗检测方式检查,确认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时,再按照医嘱合理补充
斜颈
表现
脖颈向一侧歪斜
如果宝宝非常喜欢向一侧偏着头,就要提高警惕
原因
排除其他因素,总是同一体位喂养或睡觉,也会导致斜颈
措施
如何判断
在宝宝安静时把他放在床上放松平躺,观察宝宝头部的中线与身体的中线是否在一条线上
将宝宝的头摆正,用双手食指和中指去摸脖子两侧的胸锁乳突肌,如果能摸到一侧有一条约3毫米粗的肌肉相对较硬,基本可以确定宝宝存在斜顶的问题
如何矫正
变换喂养姿势、调整睡姿
横着抱孩子时,让有问题的一侧向上
训练宝宝俯卧抬头
给孩子玩玩具时,家长可以用玩具吸引他将头部转向与斜颈侧相反的方向
给宝宝按摩较紧一侧的肌肉
方向
每次按固定方向按摩,顺时针或逆时针均可,不要来回变换
时间
只要不影响宝宝近视和睡眠,按摩时间越长越好
一般每天至少按摩3次,每次至少15分钟
力度
稍微用力按压皮肤,使其下陷0.5厘米左右为宜,可以根据宝 宝的接受度自行把握
按摩一个月后带宝宝到医院检查
危害
如果任其发展,宝宝很可能会出现偏头,继而引发面部发育不对称等问题
特别提醒
斜颈问题十分普遍,家长发现宝宝斜颈无需紧张,但应引起重视
针对较严重的斜颈,应及时就医
鹅口疮
表现
宝宝的口腔粘膜或舌头上有残留的“奶液”,不管是喂水还是用棉签擦拭都无法去除,这种类似奶液残留的白色凝乳状物质就是鹅口疮
护理
较轻微的可以自行消退
如果口腔内因鹅口疮出现破损,宝宝感觉疼痛影响正常进食,咨询医生
不要用坚硬的物体刮,避免损伤口腔粘膜或舌头表层
肠绞痛
定义
3个月内的健康婴儿,每天出现频繁的哭闹,烦躁不安至少3个小时,每周至少3天,持续至少一周以上,并排除其他病理性因素
如何判断
宝宝频繁哭闹
每天都会出现数次,多发生在晚上,而且很难安抚
肚子胀气
宝宝肚子里有咕噜咕噜的声音,轻轻拍打会听到嘭嘭的声音
排气多
宝宝经常放屁,有时还伴有打嗝和少量吐奶
肠绞痛一般不会造成严重损伤,随着宝宝的发育可自然缓解,因此一般无需就医,只需做好护理,帮助宝宝缓解不适,安心等待宝宝度过这个阶段
护理
为宝宝按摩腹部。按摩时用一只手托起宝宝双脚,使其双腿微微弯曲,并拢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围绕宝宝肚脐,按顺时针方向轻轻画圈揉动
让宝宝俯卧或飞机抱
这两种方式都能给腹部施加一定的压力,让宝宝感到舒服
吮吸也有助于减轻肠绞痛的不适,可为宝宝准备一个安抚奶嘴
减少外界刺激,(包括声音、灯光以及气味等),为宝宝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在安抚时可以发出“shishi”的白噪声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起作用,可以咨询医生
淹脖子
表现
皮褶内皮肤发红、肿胀甚至破溃,伴有腐臭味
原因
新生宝宝脖子较短,且皮褶层叠,皱褶间的皮肤相互摩擦,加上皱褶内空气流通不畅,使得汗液、流入的口水和奶液等无法蒸发,积存下来对颈部皮肤形成刺激
预防
总原则是,保持宝宝颈部皱褶处皮肤干爽、清洁
天气炎热,宝宝容易出汗,或发现乳汁或口水流入脖子褶皱中要及时清洁
在宝宝清醒时鼓励多趴卧
宝宝趴卧,尤其是能够主动抬头时,颈部的皱褶能够舒展开
每天给宝宝清洗颈部褶皱内皮肤
先轻柔地将宝宝颈部的皱褶扒开
用纱布巾沾水将里面的乳白色奶酪样的膜轻轻擦去
再用干纱布巾蘸干,保持皮肤干爽
如果宝宝脖颈处的皮肤已经发红、溃烂,及时就医
尿布疹
过敏导致的尿布疹
表现
疹子大多位于屁股外侧、大腿根部外侧和腰部
出现带有鳞屑的丘疹,丘疹界限清楚,严重的可能会出现水泡和糜烂
原因
因为纸尿裤中的过敏源刺激了宝宝皮肤,使皮肤局部产生过敏反应
护理
更换其他品牌的纸尿裤
根据医嘱,局部使用激素软膏抗炎治疗,恢复受损的皮肤
使用足量保湿霜,保持皮肤湿润,修复皮肤保护屏障,防止外界脏东西进入
如果宝宝感觉特别痒,可以使用抗组胺药缓解症状
尿便刺激导致的尿布疹
原因
大多是尿便清理不及时导致
纸尿裤包裹的区域潮湿,经常摩擦宝宝娇嫩的皮肤所致
如果护理不及时,破溃的皮肤防御功能非常弱,极易继发真菌感染,导致真菌性皮炎,加重病情
护理
宝宝排尿、排便后,应立即更换纸尿裤
清洁屁股时,应用流动清水冲洗,避免用湿巾擦拭
等待宝宝的屁股自然晾干,也可用吹风机吹干。使用吹风机时,家长要先把手放在吹风机前感受温度
宝宝的屁股干爽后,在患尿布疹的区域涂抹护臀霜,并穿上干净的纸尿裤
预防
选择透气性好的纸尿裤并勤更换
清洁屁股时尽量避免使用湿巾、纸巾用力擦拭
清洁屁股时可多用流动清水冲洗,并在屁股干爽后认真涂抹护臀霜
乳痂
表现
宝宝的头上常会出现“头皮屑”,十分难清洗。这些物质名为乳痂,是小月龄宝宝十分常见的一种头皮脂溢性皮炎
措施
一旦发现宝宝出现乳痂,及时清理
针对不严重的乳痂
只需涂抹适量矿物油或凡士林,轻轻按摩就可以去除
情况严重的乳痂
头皮上鱼鳞状的油脂扩散形成厚片,成为褐色的斑块或黄色的硬皮
考虑使用含有硫磺、水杨酸成分的抗脂溢洗发水清除
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一旦症状有加重的趋势,应立即停用,并咨询医生
如果宝宝的面部、颈部或其他部位出现内侧乳痂的硬皮,及时带宝宝就医
宝宝头皮出汗会加重乳痂症状,因此应保持头皮凉爽、干燥
宝宝排便
次数
给宝宝记录大便次数时,只有排便量大于一汤匙才能称为一次;如果只是在纸尿裤上沾带了少许,可以忽略不计
随着月龄增长,宝宝每天排便的次数会逐渐减少,减少至每天一次,甚至隔天一次都是正常的
区分大便偏稀与腹泻
腹泻时大便常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而且很臭,还可能带有黏液,同时可能伴有发热或体重下降
当宝宝排便时会伴有很大的放屁声,这是因为宝宝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
特别提醒
只要宝宝生长发育正常,没有出现排便困难、腹泻、大便干结或大便带血等,就不必纠结大便的颜色、性状和次数
给宝宝剪指甲
新生宝宝的甲片较薄,很容易抓伤自己,因此应及时修剪
工具
剪刀型指甲刀
可以像剪纸一样轻松将指甲剪掉,并保证指甲边缘平滑整齐
普通型指甲刀
是成人用指甲刀的缩小版
但因是将指甲分段剪下,因此指甲上很容易形成尖锐棱角,需仔细修剪
电动磨甲刀
可以将宝宝的指甲磨得较平整,但新生宝宝的指甲较软,操作略有困难
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酌情选择
时机
可以等他熟睡之后再操作,以免乱动被指甲刀划伤
如果修剪时宝宝突然惊醒或乱动,不要试图控制宝宝的手,也不要让他人按着宝宝的手,以免带给宝宝束缚感,使其产生抵触情绪
一定要保证光线充足
形状
不要把宝宝的指甲剪成弧形,并且很短
这样容易使新长出的指甲嵌入肉里,形成嵌甲,甚至导致甲沟炎
而且会使甲片周围的皮肤失去保护,让宝宝产生刺痛感
将指甲剪成长方形
顶端呈略带弧度的直线
折角处修成圆角
保证甲片长度能覆盖住指尖最外缘
指甲周围长有倒刺
用指甲刀齐根剪掉
如果宝宝的指甲缝里较脏,不要用尖锐物去剔,应用清水冲洗
判断宝宝 该穿多少
摸手脚判断 新生宝宝的心脏较小,其泵出的能够到达四肢末端的血液量也较少,因此宝宝手脚偏凉是正常的,而一旦手脚摸上去温热甚至有汗,反而说明宝宝穿得够多了。
摸宝宝的额头判断冷热也不准确,额头温度是体表温度,容易受外界温度干扰影响判断
正确的做法是摸宝宝后脖颈处的温度,只要这里摸上去是温热的,就说明宝宝不冷; 如果摸上去有些凉,说明该为宝宝加衣服;
如果宝宝后脖颈处已经出汗,应帮宝宝擦干汗液,再适当减少一两件衣服
护肤品
要求
安全
成分天然
温和无刺激
保湿能力强
不要给宝宝使用成人护肤品
要慎重考虑他人推荐的品牌,不同宝宝肤质不同,他人推荐的可能并不适合自家宝宝
特别提醒
给宝宝使用护肤品时,要先检查宝宝皮肤是否完好无损,如果皮肤有破溃,很容易引发过敏,甚至出现皮肤感染
尝试新护肤品时,应先在宝宝耳后或前臂内侧少量涂抹,观察是否有红、肿、痒等过敏反应,确认安全后再使用
安抚奶嘴
作用
安抚奶嘴是妈妈乳头的替代品,在宝宝哭闹或睡觉时给他吸吮,可以帮助他安静下来
安抚奶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宝宝,特别是6个月内宝宝的吮吸需求,帮助他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
使用时机
当宝宝出现胀气、饥饿、疲惫、烦躁或刚进入一个新环境时,往往需要更多的照顾和安抚
食物、玩具、妈妈的怀抱、温柔的音乐等无法使宝宝恢复平静,且又开始吮吸手指时
宝宝夜间无法自主入睡时
款式
宝宝对安抚奶嘴的大小和形状要求很高,选择时可以多准备几款试用
如果宝宝拒绝使用,可以尝试在安抚奶嘴上涂抹乳汁或配方奶,诱导宝宝吮吸
戒掉安抚奶嘴的时间
大多数宝宝在6~9个月大时会主动戒掉安抚奶嘴
如果宝宝1岁时还未戒除,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减少宝宝对安抚奶嘴的依赖
如果宝宝严重依赖安抚奶嘴,且长时间吮吸,会对出牙造成影响,比如导致牙齿排列不整齐等
注意事项
不宜过早使用(至少3周后),避免出现乳头混淆
注意奶嘴的清洁
每次使用后要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晾干
干燥是最好的消毒方式
❌不建议频繁使用开水煮烫或高温蒸煮消毒,以免影响其使用寿命,破坏安全性
不要用细绳将安抚奶嘴连在宝宝身上,防止宝宝睡觉时产生意外
安抚奶嘴上出现小裂纹,小孔等损坏要及时更换
定期更换
每2~3个月更换一次
特别提醒
如果宝宝没有必须靠吮吸(手指、乳头)获得安抚的习惯,就无需给宝宝使用安抚奶嘴
给宝宝剃胎发
理发并不能使发量增多 大多数宝宝头发一般都会在两三年内经历由密到稀、再由稀到密的过程
不要频繁给宝宝理发,更不要理得太短,以免造成不当,损伤了头皮毛囊,反而影响头发的生长
理发工具
理发器
尽量选择带有静音功能或噪声比较小的婴儿专用理发器
刀头最好是塑料或陶瓷质地的,以免生锈
有些理发器带有储屑盒,更便于使用
围布、软毛刷、海绵
玩具
用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准备工作
理发前检查理发器的刀头及其他配件安装是否牢固
将指甲修剪整齐
清洁双手
摘下手上的配饰
理发步骤
一个人抱着宝宝协助,另一个人负责理发
理发者要一手持理发器,另一手扶住宝宝的头,避免宝宝乱动出现误伤
建议按照从前向后的顺序
边理边用软毛刷扫清碎头发,尽量避免掉在宝宝脸上或脖子上引起不适,使宝宝产生抵触心理
理前额附近的头发时,可以让宝宝仰面躺在协助者怀里,再进行修剪
理后脑勺部位时,可以让宝宝趴在协助者的腿上或者手臂上
注意事项
尽量在宝宝高兴或睡着的时候理发
如果宝宝头皮上仍有乳痂,要提前清理干净后再理发
无需在理发前洗头,但理发后可以洗头或洗澡
一旦宝宝表现出不耐烦、哭闹等,要先暂停理发,安抚好后再继续
头发不能理得过短,更不能理光头,所留头发长度以2~3毫米为宜
理发时间最好控制在3~5分钟,以免时间过长使宝宝出现烦躁情绪
《崔玉涛育儿百科》 1~2周宝宝
日常护理
喂养常识
了解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