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唯一的哥哥福源夭折后,才有机会上学
第一次上课被老师提问,因为发音不准,被同学嘲笑。回家后妈妈鼓励她“别担心,你会做的更好、给自己一点时间,一定会赢的”
13岁时的春节,用父亲店里的布料为自己作了一件新衣服
16岁、父亲听信生意人的话,收了一个无法兑现的银票,倒闭了。陈织娘考虑找一个工作,贴补家用。父亲不同意女儿在外国人的邮局里上班。与父亲有了疏远
16岁、父亲当家定亲、当地最富有的富翁唐伯瑚、比陈织娘打大20岁
18岁(1928年)、结婚后,因为丈夫的工作变动,从印尼回到了中国,父亲陈啄记和母亲陈金枝也回到他们生长的地方福建,距离女儿家厦门不远。
18岁、生下第一个儿子后,穿红色的衣服,被婆婆要求改正
34岁、1942年丈夫唐伯瑚去世,自己所生的10个孩子,最大的14岁、最小的在襁褓中
丈夫去世、面临分家产的问题,继子和小叔子的意见分成3块,织娘不同意,于是和金宝一起咨询牧师王宗诚意见,请求教会支持,最终达到目的
37岁、1945年日本人投降,离开厦门,织娘和儿子崇坡一起在寻找门头起名“繁荣裁缝店”,并将自己70多岁的母亲接来一同居住,为孩子们增加亲情的温暖。能够供养12口人的生活开支和孩子的教育费。
39岁、1947年、担心一党执政的弊端,决定回到印尼、在荷兰领事馆办理签证,除长子外,余下的几个孩子都可以回到印尼
到印尼投奔远房表亲梁立仁是银行家,在印尼泗水生活和工作多年。见面后,梁立仁问织娘带料多少钱,织娘没有实话告知,梁立仁说,这么少的钱,很难在印尼生活的。最终目的这是要收养唐崇怀,织娘坚决地拒绝了。
41岁、1949年、儿子崇平从香港感到印尼、一家人团聚
1965年、印尼排华事件杀死30万人,一起连着一起,历经多次艰难险阻
丈夫唐伯瑚
1887-1942
55岁
1926年4月26日陈织娘与唐伯瑚结婚
儿子唐崇平
1931-
几次相亲之后,决定去新加坡神学院求学,作牧师。教会资助他去美国改革宗圣经学院学习
女儿唐崇英
担心孩子养不活、婆婆和丈夫决定送人、收养的家庭是一个基督教长老的女儿,
儿子唐崇枢
出生时、家里遭到小偷进入、算命先生说,这个孩子会带来厄运,必须送人。
最后送给弟弟唐伯衍收养
儿子唐崇安
1938-
在躲避日本人时所生、后来生病,在金宝的母亲及几个基督徒的祷告下,病好了。儿子康复后,陈织娘开始信奉上帝
跟随一个富商老板从福州到厦门、到香港、最后到南洋做生意,受到重用
生意做大之后,富商郭先生的儿子开始在公司掌权,且对唐伯瑚有了戒备,甚至听信别人的陷害,搜查唐伯瑚的办公室和家里,没有找到怀疑的证据。在后来发生雇人攻击他,导致受伤。1928年唐伯瑚离开印尼、来到香港公司工作
第二任妻子沈金宝
其母亲是一个多话、聒噪、刻薄的女人,后来信奉基督教,变好了
1928年父亲去世,继承父亲的汉药学的家业,研读父亲的药书,并改行做药剂师
1938年,日本人要他做厦门市长,于是全家躲避日本人到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