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石灰吟
这是一篇关于石灰吟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级主题:《石灰吟》——于谦的咏物明志诗。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这是一篇关于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一、诗歌原文,二、逐句解析,三、诗歌主旨,四、艺术特色,五、历史背景,六、后世影响。
这是一篇关于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思维导图,《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韩愈创作的一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歌文本描绘了一场细腻柔和的小雨滋润京城,草色朦胧远青近无的画面,而译文则指出早春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胜过暮春满城烟柳。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石灰吟
一级主题:《石灰吟》——于谦的咏物明志诗
核心关键词:咏物诗、托物言志、清白精神、家国情怀
二级分支一:文学背景
作者于谦:
身份:明代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1398-1457)
背景:明英宗时期“土木堡之变”后力主抗敌,后含冤被害。
代表作品:《石灰吟》《咏煤炭》《忠肃集》。
创作背景:
少年时期所作(约12岁),借石灰自喻,抒发志向。
与人生经历呼应:后因清廉刚直被诬陷处死,践行“清白”誓言。
二级分支二:诗句解析与关键词
全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
解析:石灰石开采过程(物理锤炼)。
关键词:
千锤万凿:艰难磨砺的象征。
深山:原始质朴的本源。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解析:石灰煅烧过程(高温考验)。
烈火焚烧:严峻挑战。
若等闲:从容无畏的态度。
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
解析:石灰遇水崩解的物理现象。
粉骨碎身:牺牲自我的决绝。
浑不怕:彻底奉献的勇气。
末句:“要留清白在人间”
解析:石灰成粉后的洁白特性。
清白:双关义(物理洁白 + 人格清廉)。
人间:对现世价值的追求。
二级分支三: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
石灰的炼制过程 → 象征人生磨砺与精神升华。
物与人的对应关系:
深山开采 → 出身平凡
烈火焚烧 → 逆境考验
粉骨碎身 → 自我牺牲
清白留世 → 精神永存
拟人化修辞:
“若等闲”“浑不怕”赋予石灰人性化的坚毅品格。
双关语义:
“清白”既指石灰的物理属性,亦指清廉正直的人格。
递进结构:
四句层层推进:开采→煅烧→粉碎→留白,形成完整的生命叙事。
二级分支四:主题思想
个人品格:
不畏艰险、坚守理想的精神。
自我牺牲以追求永恒价值的生死观。
家国情怀:
暗含儒家“济世安民”的使命感(联系于谦救国的历史贡献)。
“清白”呼应士大夫的廉洁奉公传统。
哲学升华:
物质毁灭与精神永存的辩证关系。
二级分支五:历史评价与延伸
后世评价:
“诗如其人”:诗歌与于谦生平高度统一,成为其精神丰碑。
与文天祥《正气歌》并称“气节双绝”。
文化关联:
同类咏物诗:王冕《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郑燮《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
成语链接:粉身碎骨、烈火真金、万死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