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考前必看,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赶紧收藏一起学习吧!
编辑于2025-04-10 00:20:42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的国体
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宣示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
公民包括人民和敌人
国家政权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全过程人民民主
民主是党和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最广泛: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
不可以扩大权利、地位、职能,可以扩大政治参与
最真实: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参与实践。全面、广泛、有机衔接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最管用:发扬民主,正确集中,(说到做到,合理高效)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包含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阶级矛盾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但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
对内职能: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
维护国家稳定:危害社会主义制度,颠覆破坏,暴力恐怖,民族分裂,宗教极端,危害生命财产安全的活动
促进社会发展:开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
对外职能:构建和维护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安全,发展,利益,尊严)
防御外来侵略
保卫国家安全
国家职能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民间接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具体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参与行使国家权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由人大产生,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
其他国家机关由人大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
无领导关系,上下级关系,相互监督和制衡的关系
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的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人大代表的义务
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国体:权利归属,政体:权力分配。国体相同,政体可能不同
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大与人民的关系
(2)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3)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
原则:民主集中制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最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
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维护权威,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地位,贯彻决策政策)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与效率高度统一)
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促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体现中特制度优势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各民主党派:社会主义劳动者,事业的建设者,爱国者,是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复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民主党派≠统一战线组织≠政党同盟,其是参政党
政党制度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民主党派主动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
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有参政权(不参与执政)
各政党包括执政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优越性:此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
人民利益:真实,广泛,持久,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
政党关系:紧密团结,为共同目标奋斗
决策科学: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包含各民主党派,其不是国家机关,其委员是民主协商、推荐产生的
性质:①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③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⑤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主题:团结,民主
职能
不是国家职能,协商民主贯穿全过程
政治协商:被动的,在决策前协商
民主监督:对决策部署执行情况,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等,进行协商式监督
参政议政:主动的,通过提案等形式提意见
工作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经济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民族格局最重要特点:多元一体
各民族凝聚在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
行政区域类型: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
中国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开创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局面
方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使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分布格局: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聚居≠居住地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内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不鼓励,不支持,不反对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原则)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不受外国势力支配)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中国化方向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不可随意创新
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基层性,直接性,自治性
基层政权由人大和人民政府组成
村委会、居委会维护村民、居民的合法权益,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分别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意义
大大调动广大居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要性)
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民主选举:是民主管理/基层群众自治的基础
≠被选举权和选举权
民主协商:有序参与,合理表达,求同存异,促进基层社会和谐
民主决策:集体作出决定
民主管理: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民主监督:公开事项,评议工作
扩大基层民主(拓宽民主渠道)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